分节阅读 13(2/2)
二人一惊,连忙望去,果然,驿馆的那边,火光冲天浓烟滚滚。
“大王大王死了”暮珠惊惶不已。
“没死。”初华沉吟片刻,道,“冯暨说,他拿我和睿华做了交易。”
“什么”暮珠睁大眼睛。
“这事我要问你。”初华看着她,“中山国出了何事,他们费尽心机把我找来”
暮珠的脸上映着些微的火光,神色复杂。少顷,叹口气:“初华,我觉得,王太后怕是要造反了。”
初华有些不明白,“造反”
“你未听说么”暮珠道,“近年朝廷撤藩之势渐重,诸侯王都想着造反。王太后出身的陶氏,是国中首屈一指的世家大族,父兄把持国政,权势滔天。一旦撤了藩,他们什么好处也不会剩下。”
初华皱眉想了想,转过弯来。中山王刚刚离开京畿就被大火烧死,他们可以说中山王是被朝廷暗害,就有了由头起兵造反。
睿华来找她,是这些人始料未及的。但无论睿华出不出现,柳县驿馆里的那场杀戮和大火都是注定要发生的,然后睿华初华咬咬唇,他代替自己被冯暨拿去做了交易。
“我们该怎么办”暮珠愁眉苦脸,“王太后和丞相是一路的,也不能回中山国求援,要是报官的话,也不知那些人信不信。”
初华面色沉沉:“我不会丢下睿华,我会把他救回来。”
“怎么救”暮珠道,“你连他们是谁都不知道。”
“现在城门还关着,等城门开了,那些人就会把睿华带走。”初华望着火光,冷冷道,“跟着他们,就什么都知道了。”
暮珠点点头,却小声道,“可他们要是走得很远怎么办,我们现在什么也没有,脚力、盘缠、食物”
初华眨眨眼:“会有的。”
暮珠讶然,还想再问,初华忽然听到街上传来些动静:“此地不可久留。”说罢,观察了一下四周,拉着她的手,朝更黑的巷子里奔去。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焚毁了柳县的官驿。由于事发在夜深时,中山王一行二十余人,皆葬身火海。
中山国丞相冯暨嚎啕大哭,说中山国王也被大火烧死了。
此事一出,四下惊动。
消息传开,县内的长官纷纷赶到事发之地,一时间,柳县之内人心惶惶,议论纷纷。
没有人注意到,事发之后,城门打开时,一队商旅的车马悄然离开了柳县,往东而去。
风自海上而来,一阵接一阵,带着湿润的气息。
临海的山崖上,宫室层叠,灯火通明。
齐王长子萧承业在北海郡督视盐业,已经有两个月。他接到家臣刚刚从临淄送来的信,看了看,神色不虞地团成一团,扔到火里。
“夫君。”王子妃杜氏走过来,看到那火盆里化作灰烬的纸,不用问,也知道那里面是关于谁的。她看向萧承业,将一碗羹汤放在案上,劝道,“夫君何必动怒,承启再跋扈,他也不是太子,父王总会看清楚的。”
齐王的王后早年离世,一直未继立。两个已成年的儿子萧承业和萧承启,都是妾侍所出。萧承业是长子,论理该立为太子,但是齐王偏爱二儿子承启,迟迟未做决定。这令萧承业每每想到,就十分烦恼。
“就怕他看不清。”萧承业倚到几上,少顷,忽而叹口气。“阿纹,你说,我到底哪里不入父王的眼我勤勤恳恳替他处理国事,不谙玩乐不会时时想些花招讨好他,这不都是因为在忙着他开春说今年出盐要增倍,我立刻就来了北海,结果他入京朝觐,连我也没带上。”
“大王也不曾带承启。”
萧承业冷哼一声:“他他倒好。临淄来信说,他近来从何处又带回一个美人,预备献给父王。父王过些日子回到临淄,大概又要夸他孝顺。”
“美人”杜氏想了想,道,“父王不是最宠着那容姬后宫中纳的美人那么多,谁也没有容姬受宠。”
萧承业听到此话,脸暗下来。
“你以为容姬为何受宠,还不是因为当年那裘姬。”他神色不快,“而且信里说,承启是奉父王之命去的。”
杜氏讶然。
裘莺莺,舞伎出身,被称为齐国第一美人。当年的齐王对她一见倾心,不惜花重金为她修筑宫苑,可谓盛宠一时。但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她会成为王后的时候,这位美人却忽然失踪。齐王寻了她许多年也无果,而后宫之中,也再无人能再现裘莺莺的宠眷。
此事曾令许多人欷歔,但是于萧承业而言,却是庆幸。如果当年的裘莺莺被立为王后,再生下儿子,萧承业便与王位没有了一丝关联。
但是如今这事非比寻常,齐王竟派一个王子去寻美人,什么样的美人得他如此看重
二人正说着话,内侍忽而来报:“王子,客人到了。”
“哦”萧承业眼睛一亮,忙起身,“快快有请”说罢,想起什么,又忙叮嘱,“此事万万保密,闲杂人等一律摒退。”
内侍应下。
萧承业神色兴奋,走到镜前,提了提袖子,又让杜氏为他整理衣冠。
“这么晚了,何来的客人”杜氏讶然。
萧承业望着殿檐外铺满乌云的夜空,扬起一抹笑容,低低道:“若得此人助力,齐国不在话下。”
杜氏不明所以,忙随他走出大殿。
海风仍在吹,殿前,阶梯沿着山崖而下,火炬明灭,绰绰照着将步行上来的几人。当先那人,身形颀长,临风阔步,在明晦交替中留下淡淡的影子。
待杜氏看清那人的面容,惊诧得说不出话来。
萧承业笑容满面,紧走几步下阶相迎。
“殿下莅临,蓬荜生辉”他深深一礼。
“王子。”元煜看着他,亦还礼,唇含浅笑。
、第17章北海下
萧承业将元煜迎入宫中,看了看他身后,只有数名随从。除了两人贴身护卫,其余人都留在殿外。
萧承业与杜氏对视一眼,不想这朔北王如此放心,倒足见几分诚意。
心中宽慰起来,萧承业与元煜列次坐下,微笑着道:“昨日收到殿下来书,还以为殿下要过几日才能到,未曾想今夜便得以迎来尊驾。北海郡偏僻粗鄙,怠慢之处,还请殿下宽恕。”
元煜神色平和:“大王子准许孤王入港,已是大善,何言怠慢。”
杜氏亲自烹茶,寒暄过后,萧承业也不多客套,道,“未知殿下驾临北海,所为何事”
“无他。”元煜唇含浅笑,道,“孤欲往清河国,特请太子行个方便。”
“清河国”萧承业讶然,片刻,明白过来。
清河国,地方不过千余里,与齐国相邻。清河王萧锟,是先帝的庶兄。
他精于学问,曾入朝任太史令,但没有几年,就请辞返国,做个闲散诸侯王。这是个褒贬不一的人。褒奖者以为他为人耿直,不喜欢官场行事,因此得罪了许多人;贬者以为他性情轻狂,傲慢无礼,被踢回清河国是罪有应得。不过,许多人都知道,当年清河王在京城的时候,朔北王与他走得很近。
萧承业虽不知道朔北王为何要去清河国,但他为何要借道齐国,却是知晓的。前阵子京城发生的事,他早已耳闻。皇帝虽宣布朔北王是被人诬告,但是其中的利害,却瞒不过别人。皇帝防他放得紧,朔北王要去清河国,直接南下会麻烦,从海路绕道却是省事。
海路。萧承业想着也有些咋舌,朔北绕一圈来这里,要先往过乌丸、到达辽东的海滨乘坐海船。就在几天前,他才听说乌丸王反叛,被朔北王枭首的消息,没想到才隔不久,朔北王就到了此地。这般能耐,恐怕全天下也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