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80(2/2)
浙江总兵官亦是差遣了一个副将,吩咐了几句,这副将点点头,随同孔副使一道离开。
接下来的事想必就轻松得多,徐谦心里不由生出了寒意,眼前的这些人真是比周扒皮要狠,比黄世仁要坏。自己和商家有仇,不整倒商家,商家今日打了他的叔父、砸了他的报馆,可是只要自己不向他们就范,接下来可能就会有火烧自己房子的一天,所以双方不共戴天,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徐谦要整死商家,是自保的手段。
可是这些大人,却是一个个比自己更加积极,平时一起喝花酒的朋友瞬间就反目成仇,平时经常走动的所谓世交,翻脸之间就恨不得落井下石。甚至徐谦还听说来的这些人之中有一个水师的武官和商家算是儿女亲家,可是这位将军到了这里,听到汪大人要重惩商家,竟也不由松了口气。只怕他和商家之间联系更深,巴不得杀人灭口,回去之后,多半就是断绝姻亲,让自己的儿子立即休掉商家的女儿了。
徐谦心里叹了口气,虽有感触,却没有太多的同情,这便是游戏规则,这个游戏之中,朋友就是用来出卖的,墙倒众人推,有人落井,就有无数人砸石。
商家这是自己找死
汪名传吩咐已定之后,周遭的官员纷纷道:“姓商的平时恭谦有礼,想不到竟是逆贼,实在想不到。幸好徐公子洞察秋毫,否则吾等差点被他们蒙蔽了。”
汪名传却突然长叹,老眼中泪花闪烁,哽咽道:“商家子弟不肖,做出这等事,老夫念及文毅公,不由潇然泪下,文毅公当年文采斐然,才高八斗,状元及第,登科之后,上为国家,下念黎民生计,此乃我浙江士林典范只是可惜可叹”
他突然大讲文毅公的好处,先是让一众官员傻眼,可是随即有人明白了。汪大人高明哪,皇上刚刚登基的时候,就曾说过浙江有二杰,其一是文毅公,其二是谢太保。便是内阁几位阁老也多对文毅公屡屡出言,说他出淤泥而不染,是为典范。
现在突然商家闹出这么大的事,处置当然是要处置,可是未免有点打宫里和内阁的脸面,所以这件事必须一分为二的看,文毅公自然是好的,绝不能因为子孙不肖就否认文毅公,否则不但要让宫里反感,便是内阁也会有人看你不顺眼。
醒悟过来的人不敢怠慢,纷纷应和道:“是极,是极,真是可惜。”
汪名传又道:“明日本官也要去淳安一趟,前去拜祭文毅公之墓,至于他的不肖子孙”汪名传又是叹气,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本官虽然惋惜,却容他们不得。”
事情已经定了调子,也无人提出异议。
众人众星捧月一样拥簇汪名传进入别院的厅堂,徐谦这时候反而成了配角,心里不由腹诽:“他娘的,坏人你们做了,好人你们也做了,弄来弄去,搞得我好像成了打酱油的一样。”
汪名传在首位上坐定,终于想起了徐谦,他的目光落在徐谦的身上,对于徐谦这个家伙,汪名传很不喜欢,甚至是很讨厌。可是这时候,他却面露笑容,诚挚地道:“徐生员,若非是你,只怕这商家还在逍遥法外,你奉宫中旨意来查商家的吗”
这是在试探徐谦,看看徐谦和宫里的关系深到什么地步,又想探听宫里对这商家到底是什么心思。
徐谦回答道:“宫里只赐了御剑而已。”
这是老实话,这把御剑是宫里赐的,至于是宫里的谁赐的,徐谦也是语焉不详。
一句话让这些人的面色都古怪起来。
汪名传皱眉,他隐隐感觉到,事情和自己想的不太一样。
他们原本以为,徐谦既然拿了御赐的御剑跑来查商家通倭,那么想必是宫中授意,联想到前些时日徐谦诛杀了六个倭寇,受了宫中褒奖的事,难保不是宫里让徐谦密查倭寇余党,最后这徐谦才把商家牵扯进来。
也正因为如此,在座的衮衮诸公以为宫里势必下定决心,商家要大难临头,所以一点都不介意在这商家的屁股上狠狠补上一脚。
可是现在徐谦却说宫里只是授予了御剑给他,也没具体让他来管倭寇,更没有提过其他的事,至于怀疑商家与倭寇勾结,只是他自行脑补,自己没事找事做。
这显然是
被坑了
汪名传老脸抽搐,早知如此,他定会全力保住商家的,莫说是他,便是那提刑副使也绝不可能让徐谦进去搜查,一定会找出无数个借口,阻拦徐谦。
可现在就在于
明明是他们被坑,被这徐谦摆了一道,却又不能发火,不但不能发火,汪名传还露出笑容,很欣赏地朝徐谦点头道:“果然是英雄出少年,也难怪宫中授你御剑,好,很好,你这一次立下了大功,浙江倭患已经愈演愈烈,本官也早就怀疑有人暗中通倭,与倭人勾结,若不是你,商家又怎么能败露到时本官定要上书,列徐公子为首功。”
徐谦连忙道:“大人客气,学生不过是举手之劳,哪里及得上诸位大人运筹帷幄,谋划全局”
汪名传不由哈哈一笑,道:“你太客气,你乡试就要在即了是吗你的才学很好,想来此次乡试,徐公子是必定要高中的了,本官经常对别人说,这一次的乡试案首,只怕又是你了。今年乡试,本官也会去主考,你好好答题,到时朝廷既有恩旨,恩科又能高中,我杭州又免不了多这一桩美谈。”
第一百三十五章:全家进火坑
汪名传一番话,看上去是一番对后辈的期语,可是徐谦心里不由生出一丝警惕。
在徐谦听来,汪大人的言外之意很简单,这件事到此为止,和你徐谦已经没有关系,你最好识相一点,你即将要乡试,老夫也算是主考之一,你若是还想拉人下水,那么这乡试就别想太顺利。
当然,反过来想的话,若是自己乖乖听话,乡试也少不得给自己好处,暗中加点分也不是没有可能。
徐谦心里想:“这姓汪的只怕忌惮自己有向宫中递奏书的通道,怕自己暗中打小报告。既然如此,那就索性吓吓他。”
打定主意,徐谦微微一笑,毕恭毕敬地道:“大人说的是,乡试是大事,只是可惜”
“可惜什么”汪名传风淡云清地看着徐谦。
徐谦苦笑道:“可惜我是想做闲云野鹤也不成了,这件事闹得这么大,宫中必定要过问的。”
汪名传目光一沉,手里端着的茶盏本来想举起要吃,这时候却悬在半空,随即又放了下去。徐谦的意思隐隐是在告诉他,宫里在等他回话。
这是什么意思莫不是说宫里未必相信他们这些布政使、提刑使,反而相信他这姓徐的小子
若是其他人说出这种大话来,汪名传自然不会信,可是先是御赐了忠良世家的牌匾,又准许徐谦办报,此后这徐谦手里又不知从何时起多了一把御剑,再加上徐闻道敕封文贞公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