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17(2/2)
也就是说,嘉靖的爹不是爹,而成了皇叔,假若如此,那么王太后作为兴献王妃,岂不是成了嘉靖的叔母就算给她顶了个皇太后的头衔,这地位终究是尴尬到了极点。
可是现在,这篇文章为她解决了这个问题,文章中直接将王氏的发迹归咎为天意,所谓天子、天子,便是受命于天,也就是说,天子能统治天下,其合法性来源于老天,同样的是,王氏尊皇太后,也并非是人力的原因,也是天意如此。
这就是高明之处,也是令王太后狂喜的缘故,她固然是爱好黄老没有错,可是和眼下攸关自己切身利益的东西来比,什么黄老之术在这件事眼里简直就是不值一提。
王太后将整篇文章看完,已是心花怒放,随即道:“这明报是什么哀家只听过邸报,并未听说过明报二字。”
她身处宫禁,自然对这样的东西不是很关心,所以现在看完这篇文章后,很是关心这明报是什么东西。
徐谦连忙道:“娘娘,明报和邸报一样,只是邸报乃是朝廷告知天下官府的刊物,可是明报却是读书人的刊物,江南那边最是流行,如今一月的销量已经接近百万,阅读之人比邸报还要多一些。”
若这只是边边角角的东西,王太后还未必有兴致,听到这东西居然读者诸多,而且多是读书人,王太后骤然大喜,她自然是巴不得全天下人都看到这篇文章,这个东西出来,比立一百个牌坊都管用,她微微颌首道:“这明报倒是颇有意思,哀家很是喜欢,只在江南行销吗这样的好东西该行销天下才好。”
徐谦坐在椅上欠身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没有这么容易,要到各处贩卖,少不得要与本地官府打交道,若是对方有意刁难,则此前的努力就全部要付诸流水,江南那边,民风开放一些,容易接受,官员也开明,所以才能畅通无阻,只是”
王太后撇撇嘴,道:“无妨,让皇帝下一道旨意昭告天下即可,哀家倒要看看,哪处的官员敢阳奉阴违。”
皇权时代,假若宫里当真看重某事,地方的官员哪个敢阳奉阴违若是能请到这个旨,明报就等于正式有了官面上的背景,对于明报的发展,将会有无以伦比的好处。
徐谦连忙喜滋滋地道:“谢王娘娘恩典。”
王太后却是笑吟吟地道:“你不必谢哀家,哀家之所以如此做,并非是因为你的缘故,而是这明报广开明智,对于教化百姓很有好处,这也是为了我大明社稷着想,这件事就这么定了,这明报是你办的吧你依旧任这明报总裁,其他编撰、编修也要给予一定厚遇,宫里不会吝啬,你专心去办事即可。”
总裁一职古已有之,比如承担编修永乐大典的解缙,就曾担任过总裁一职,只是王太后随口一说,却未必当得了真。
王太后又道:“你这礼物既别致又有意思,哀家看了很是喜欢,自从进了京,人生不知少了多少乐趣,唯有今日看了这个,哀家才高兴了一些。你是浙江解元,如今中了举,现在在京师可还习惯吗”
徐谦道:“大致都习惯,就算稍有不习惯的地方也只能入乡随俗。”
二人说话之间让其他士人泪流满面,话说又不是徐谦一个人从浙江进京,在座的人哪一个不是籍贯在浙江,近几年跑来京师的王太后现在只顾着和徐谦说话,似乎对他们已经不闻不问了。
王太后却懒得理会他们,这其实也是王太后致命的缺点,王太后这个人恩怨分明,谁招惹了他,她比谁都恶毒,可要是谁让她觉得喜欢,便什么心窝子都能掏了。
毕竟比不了喜怒不形于色的张太后,太过性情。
王太后不由感慨地继续道:“是啊,哀家在安陆住了这么多年,突然来京,也有许多地方不习惯,可是能有什么办法呢也只能入乡随俗了。咱们都是外乡人,客居于此,总免不了辛酸的。是了,你原籍在浙江,可有婚配吗”
徐谦不由讶然,他当然知道,自己已经博得了王太后极大的好感,这自然也是他的目的,趁机把谢诏的影响狠狠地压下去,可是他似乎忘了,王太后也是广大妇女的一员,一旦成了妇女之友,人家免不了要
徐谦顿时大汗,可也只能老实地道:“学生未曾婚配。”
谢诏听了这话,心里大急,他怕就怕王太后改了主意,坏了谢家好事,于是连忙插了一句:“不过徐谦在杭州倒是有一个红颜知己,姓赵。”
王太后显然对谢诏的冒失有些不高兴了,她咳嗽一声,没有理会谢诏,又问徐谦:“那么可曾属意哪家小姐是了,你八字多少,年庚几何”
徐谦顿时被这王太后打败,只得又乖乖地答了。
王太后让太监记下来,笑吟吟地道:“像你这样的青年俊杰却未曾婚配,你现在已是解元,将来迟早要高中,这满朝的王公贵族这么多千金小姐,你这婚配的事,哀家非要做主不可。”
我靠
徐谦满腔悲愤,他穿越来这里,唯一庆幸的是自己的爹虽然霸道,却还会听从他的一些意见,不会有婚姻包办的危险。谁知道躲得了初一却是躲不了十五,这王太后居然凑这热闹,莫非包办婚姻逃不掉了
王太后笑吟吟地道:“成国公有一女,颇为贤淑,现在待字闺中,不知她的八字如何”
徐谦正待拒绝,谁知这时候张太后深深地看了徐谦一眼,慢悠悠地道:“王娘娘,那成国公之女听说有隐疾。”
“是吗”王太后侧目看向张太后,道:“哀家竟是不知。”
张太后微微笑道:“这种事自然不足以向外人道哉,这成国公天天在京师里散布流言,说他女儿如何贵重,其实就是想给女儿找个婆家。”
听到这话,徐谦心里大大庆幸,心里想:“还是张太后好,若不是张太后,我他娘的岂不是还要娶一个残次品回家供着好险,好险,差点就要被王太后坑了。”
谁知张太后接下来道:“倒是我们张家有一个女儿,品相既好,性子也恬然,恭顺贤淑,与徐谦年纪也是相仿”
徐谦差点没一头晕死过去。
这
王太后蹙眉,似乎也在踟躇什么,随即莞尔一笑,道:“既如此,倒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