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士子风流 > 分节阅读 164

分节阅读 164(2/2)

目录

嘉靖冷冷一笑,道:“断然不会,朕的这个爱卿,朕还是清楚的,若是连这个肚量都没有,百官如何服他况且以他的身份,项庄舞剑只是意在徐谦,你未免也太看得起徐谦了。”

黄锦不禁苦笑,道:“左又不是,右又不是,难道他是故意要逗弄陛下他的胆子未免也太大了,害得陛下这么多天都不安生。”

嘉靖平淡地道:“内阁学士又不是过家家的,你太小看他了,此人谋定后动,岂会只是这点企图”

黄锦实在没词了,其实他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理由,只是实在想不出,不得已之下拿出各种牵强的理由罢了。

“实在不成,不如去请徐谦进宫吧,他思维敏捷,或许能有些启发。”

嘉靖为之动容,想要同意,却叹了口气,道:“罢了,不必麻烦他,会试在即,他自己的前程也是要紧,把他叫进宫来,若是影响他的发挥,朕岂不是罪人这件事只能朕自己来猜,还有你,厂卫那边都要招呼好,给朕把所有的细微之处都打探清楚,杨廷和有不少亲信的门生吧,这些人也要查一查,不要疏忽。”

嘉靖又叹了口气,继续道:“怕就怕这杨廷和酿出什么幺蛾子事来,最后波及这徐谦,唔,是了,近来徐谦在国子监如何”

说到这个,黄锦终于笑了,忍俊不禁地道:“陛下,徐谦在国子监每日安心读书,日夜不敢松懈,平时卯时便起来早读,随后便是听讲,到了夜里子时还在作经义文章,奴婢这辈子都没见过这样用功的读书人。”

最后一句不免有些夸张,可是前头的叙述更是夸张无比,一个人清早五点起来,夜里熬到十二点多还在做功课,这是什么精神这简直就楷模和典范哪,嘉靖不禁动容,忍不住道:“想不到他也有用功的时候。”

黄锦却是摇头,便将这国子监里的事一并说了,国子监本来就有锦衣卫的坐探,徐谦又是个瞩目对象,人家就是不想盯梢他,怕也不成。

嘉靖听得目瞪口呆,他的眼眸眯了起来,慢悠悠地道:“这个叫周芳的也很不简单哪,明厉暗保,他倒是个颇有韬略的人,是个人才。他是有苦衷啊”

黄锦原先以为周芳只是整治徐谦,巴结上官甚至是巴结杨廷和,听嘉靖一说,顿时明白了,情不自禁地道:“原来周芳和徐谦是一伙的。”

嘉靖敲了敲桌子,笃定的道:“一定是。”随即他又露出狐疑,慢悠悠地道:“这个周芳是什么人”

黄锦倒是把底细查得清楚,道:“正德二年的进士”

正德二年嘉靖眯着眼,慢悠悠地道:“正德二年是时任内阁学士和礼部尚书的李东阳主考,按理说,是李东阳的门生并没有牵涉到眼下朝中的人,你继续说。”

黄锦点点头,道:“因为中的是三甲,名次较低,因此去了礼部观政。”

嘉靖冷冷地道:“又是礼部,若不是李东阳不在朝,朕还当真以为这事儿有他的份。”

黄锦继续道:“此后此人倒是没有寻常的事迹,为官还算清正,到了正德十二年父丧,所有回家丁忧,三年守制之后便直接进了国子监。”

嘉靖满是疑窦,继续问:“这个人到底是谁的人,是了,他是哪里人士”

黄锦道:“广西”

听到这里,嘉靖的眼眸顿时一亮,道:“是广西吗蒋爱卿也是那儿的人吧”

黄锦也是立马醒悟,连忙道:“奴婢也觉得奇怪,这个人有些耿直,太有书呆子气,丁忧之前本来就不太如意,可是守制回来给了他一个学正,虽然不是显要,却也算是清正了,若是暗中没有人提携那才怪了,现在陛下提醒,想来这个提携他的人必定是蒋学士了。”

嘉靖想的却不是这个,他微微一笑,道:“如此看来,保徐谦的不只是这个周芳,还有蒋爱卿,蒋爱卿看来是打定主意了,不过朕早听说他不受内阁所容,想来他是痛定思痛,是要向朕靠拢了。”

他说到一半,脸色突然冷了下来,不由道:“朕明白了,项庄舞剑,意在蒋冕,这才是杨廷和的目的,可是只是一场主考,怎么可能动得了内阁学士他,到底打的是什么主意。”

第二百六十四章:会试

会试事宜已是安排得差不多了,其实这时候,南京会试已经开始,南北榜考期并不相同,不过放榜的日期却是一样,时隔几天,相差不大。

不过南京会试的考题却也传到了京师,曰:道不远人,不可以为道。

徐谦听到这考题,顿时便摇头,这就是南北会试的差异,南京会试,出的题目尤其刁钻古怪,考官们恨不得把字和字拆开来逗你玩,这句话出自中庸,本来原文是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结果这题目硬生生的截去了中间的那一句人之为道而远人,表面上只是截去了中间,似乎也没什么影响,可是少了这几字,意思就大大不同了。这就好像后世作文一样,小明喝了水,而后呼呼大睡,精神奕奕的去撒尿。而另一个则是小明喝了水,精神奕奕去撒尿。前头提出了呼呼大睡,意即吃饱喝足,而后再有动作。后者是因为小明吃了水,所以去放水。相差几个字,文意就变了,可问题就在于,文章这东西必须万变不离其宗,管你题意如何,你总得把话说圆,考官就算出一个小明撒尿的题来,你也得写出一篇花团锦簇的八股骈文,而且必须讲出做人、治家、最后平天下的道理来。

南京会试这一次放出的题算是极难,这个题的大意是,大道必须亲近于人,若是离了人的宗旨,则不能称为道,这里的道自然不是道家的大道,而是天道,意即顺天应命的道,其实也就是儒家的主旨,所谓兼济天下、施行仁政罢了。

按理,这样的题目似乎很好破题,围绕这个主旨展开就是,偏偏朱子他老人家有点儿折腾,却是批注曰:神而明之、则存乎其人也,也就是说,天道搀和进了神明,就不太容易,所谓君子敬鬼神而远之,你既不能离开圣人宗旨,又不能偏离朱圣人的集注,免不了要头痛一番。

徐谦听了这题,忍不住摇头叹息,早知如此,他宁可在南京考了,这虽然是难题、怪题、偏题,却正有徐谦的发挥空间,他毕竟年轻,基础虽然扎实,可毕竟天下与他一样扎实的人不少,若是寻常题目让大家都做四平八稳的文章,徐谦的优势还不明显,很难与人拉开距离,毕竟寻常的题,想要推陈出新不容易。可要是遇到这样的难题,徐谦毕竟年轻,思维也比寻常考生要开阔,正好可以在破题和新意上下功夫,与那些水平高超的考生拉开距离,反而题目容易,你就算考的是九十九分,人家也都个个九十以上,反而优势不足以让人拍案叫绝,把握上就不够大了。

这就是徐谦懊悔的原因,北京会试固然压力小,可是题目也容易,徐谦曾翻阅了有明以来北方会试的考题,甚至连截题都没几个,这些个考官,显然有偏袒北方读书人的意思,无非就是南人舞文弄墨,北人跑马习武,读书的不多,文风不昌,给予的优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