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士子风流 > 分节阅读 316

分节阅读 316(2/2)

目录

校尉们倒是不是狂奔,而是各带着干粮和烧粮的饮水,挎着武器开始慢跑起来,目标自然是倭寇逃窜的方向。

第一队的队官陆炳十分明白,徐学士的第一阶段作战目标已经达成,他们的目的就是要让倭寇感觉到危险,感觉到吃力,并且开始逃窜,一旦他们开始逃窜,那么第二个作战计划便是追击了。

只是要追击,却不能蛮干,这里距离海岸两三百里,而且这里水路纵横,想要逃窜,没这么容易。而追兵自然也不必着急,首要的就是和倭寇们保持距离,既不能追的太紧,又不能把人放跑了,这就很考验校尉们的体力和耐力了,幸好,若说爆发力和厮杀的技术方面作战经验并不丰富的倭寇比校尉们强得多,可是论起体力和耐力,皇家学堂说天下第一,这世上没有谁敢自称第二。

于是,一幕让人目瞪口呆的事发生了,倭寇们开始狂奔,在前头气喘吁吁,看身后没有了明军的踪影,便在田埂和野地上刚刚要歇息片刻,谁知这时候,后头传出阵阵喊杀声,倭寇一看不妙,只得勉强站起来,继续撒丫子便跑,明军则吊在倭寇之后,既不发力急追,也不歇息,饿了就吃两口干粮,渴了就拿起腰间的葫芦出来喝口茶水,然后继续。

只是倭寇显然没有想到自己要进行的是一场马拉松,他们显然没有准备好干粮和饮水,原本他们的如意算盘,是走到哪里吃到哪里,随便遇到了个村镇,冲进去半个时辰就能解决掉吃喝问题,所谓以战养战,这是一切杀千刀的强盗的行为准则,出去混还用自带干粮,对得起皇军两个字吗

可是现在,他们想要抢也不成了,后头尾衔着不知人数多少的明军,你歇一下人家就来了,抢谁抢谁还是个问题。

如此追击了一夜,倭寇便是体力再好,经历过一场鏖战和近四个时辰的长跑之后,也已经个个即将虚脱,眼看体力就要透支,可是后头的明军,虽然一个个大汗淋漓,步伐带着沉重,可是似乎还有余力,依旧锲而不舍。

李光头可不是傻子,按照他原本的认知,寻常的官军追击倭寇,大多数都是做个样子,倭寇再次,体力也比寻常的官军充沛,所以要轻易甩掉后头的官军十分容易,所以他才决心撤退,没必要和人家动真格的,毕竟他的目标是出海,不是和人家斗气。

可是现在,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了,现在距离海边还远,可是这样追下去,大家迟早饿死、渴死、累死不可,早知道这伙官军如此锲而不舍,如此坚韧不拔,还不如先拼了再说,被人捅死总比累死饿死的好,至少这伙官军杀敌一千,总要自损八百,他李光头杀一个没亏,杀两个是赚了。

只是眼前这支官军完全颠覆了他的认知,才让他判断失误,所以继续跑下去,肯定要被对方拖死。

既然不能跑了,那么索性战吧。

丁桥十里外,这是一片荒芜的田埂,冬风凛冽,倭寇们不跑了,他们一个个攥紧了手里的刀枪,气喘吁吁,几乎要虚脱的看着对面压过来的黑压压明军。

“准备”

“前进”

“杀”

列好队的皇家校尉摆成了一字长舌,无数刀锋纷纷伸出阵外,一声大呼,犹如洪峰一般,朝倭寇们冲杀过去。

两个队伍相交在一起,高下立判。

倭寇犹如风都能吹到的大闺女,被明军一冲,顿时七零八落。

这委实怪不得人家,你就算再强,可是被人追了三四个时辰,赶了三四个时辰的路,一路屁滚尿流,一路滴水未进、滴米未食,在这有组织的冲击之下,怕也完蛋。

皇家校尉除了几个被田埂绊倒的人之外,几乎毫发无损,倭寇折损近百。

这样打下去,简直就是送给别人屠杀。

李光头要疯了,他并不怕死,害怕的是这样憋屈的去送死,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与其送死,还是跑吧。

“撤”

倭寇们一哄而散,这一次是完全自发的行为,因为他们实在没有气力去阻挡明军,他们现在只抱着一丝求生的欲望,拿出最后一丝力气,发足狂奔。

校尉们依旧没有继续去追,反而怜悯的看着这些仓皇而逃的家伙们不禁摇头,他们这样完全凭着一股子劲头竭力狂奔冲刺的跑法,怕是再过不了多久,又要力竭了。这些家伙显然没有经受过十里长跑的操练,长跑定要匀速,不但步伐最好一致,而且呼吸也要控制,像他们这种跑法,简直就是长跑界的耻辱。

校尉们不急,队官们决定原地歇息。

在短暂的休息进食之后,大家又开始动起来,依旧是老样子。

到了正午,几乎已经脱力的倭寇发现明军又追了上来,有人实在已经跑不动了,索性什么都不顾,直接躺倒在地,索性装死,后头的校尉显然也不客气,就地处决,然后继续

眼看到后头的同伴被处决时发出的哀嚎声,又一下子刺激到了倭寇们脆弱的神经,这些家伙不知哪里来的气力,开始发足狂奔起来。

跑不动了,李光头改了主意,这样的死法更憋屈,还是打吧,于是倭寇们又停下来,迎战。

许村

依旧是寒风凛冽,在这参差不齐的车道上,一场小规模的战斗在这里开始,很快又草草结束,皇家学堂大捷,斩首两百余,倭寇继续溃逃。

下午,周王庙

远处的城郭隐隐可见,在这旷野上,几乎连站立都不能够的倭寇们在这里迎来了第三场败绩,倭寇大败,斩首依旧是两百余。

倭寇们依旧逃窜,随后在三里外的一处石桥前,倭寇又败。

皇家校尉们已经不再顾忌所谓的保持距离了,也开始发力起来,一路追杀,斩首无数,期间亦有倭寇分散逃窜,只是这种人死的更快,明军早已在附近的乡镇贴下了告示,凡有倭寇,有民夫缉拿归案者,赏银十两,这些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