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30(2/2)
寒暄一番,张鹤龄也就风尘仆仆的告辞而去了,自从做起了如意坊,张鹤龄已经一改纨绔作风,做起事来渐渐有了些样子。
其实这也难怪,身为一个贵族,本来的命运只是混吃等死,可以说,一个不纨绔的贵族,还算是贵族吗人家本来就无所事事,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纨绔能做什么而如今有了事做,最重要的是体验到了做事的乐趣,享受到了成功的那种快感,尤其是在京师里头,不少平时和他暗中较劲的所谓贵族们,此时纷纷都笑嘻嘻的凑上来讨教赚钱的方法时,张鹤龄的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如今,他已成为了一个彻头彻尾的生意人,满肚子都是生意经。
徐谦送别了张鹤龄,而这时候,圣旨竟是恰巧来了。
钦差已经到达了徐家,而杭州城内的大小官员俱都前来观礼,钦差拿出圣旨,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以宗人入继大统,获奉宗庙三年。自即位至今,天下升平,唯有江南兴起倭患,倭寇之害,罄竹难书兹有翰林侍读学士徐谦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忝为浙江巡抚,即日赴任,望尔慎之、慎之。”最后自然不免提了句:“布告天下,咸使闻之。”
果然是浙江巡抚,徐谦的心情,若说不激动是不可能的,从侍读学士到巡抚,不过是短短的数月时间,这样的速度,已经冠绝天下,许多人熬了七八年的侍读学士,也未必能真正成为朝廷要员,而徐谦,现在做到了。
巡抚虽无品级,只属于兼职,正如那些阁臣入一样,内阁学士虽有品级,但是品级太低,因此往往兼任一个某部尚书一样,即以正二品的身份入阁当权,而徐谦这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则是铁打的正三品,正三品,已经成为了朝廷有数的要员之一,再不是寻常的人物。
只是这巡抚之职,干系亦是重大,想到那李时现如今的窘迫,徐谦心里保持着清明,正如圣旨中所言一般,慎之、慎之,唯有戒躁戒躁,必要时却又要有金刚之怒,才能在这个位置上顺风顺水的做下去。
可是不管怎么说,徐谦完成了一次人生中的最大跨越。
“臣,谨遵圣旨,吾皇万岁”徐谦以头顿地,字字铿锵
第五百二十二章:大勇
巡抚,乃地方军政大员,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所谓巡行天下,抚军按民,权柄之重,几乎可以说是一省的土皇帝。
军政、民政、刑狱、学政,全部都是巡抚一把抓。
而此时,徐谦这浙江巡抚,含金量自然不必提。
在场听封的官员已是一起凑上来,纷纷道贺。
如果说,从前大家对徐谦的尊敬还只是来自于名望和徐谦未来的前程的话,那么现在,大家的尊敬,更来自于徐谦手中的权柄。
徐谦一一回应,圣旨所说的是即日赴任,虽然这只是一句套话,可是既然已经升任,那么立即立即开始熟悉业务也没什么不妥。
徐谦索性一一接见杭州城内的官员,布政使司、提刑司、按察使司、学政,还有本地知府,之类的官员,一一叫来说话。
谈话的性质,只是先摸清楚情况,再不是从前的寒暄,又或者只是说笑。
这一谈,便到了深夜,等那最后一个谈话的人走了,徐谦一人坐在厅里,让人换了一副新茶,慢慢的吸收今日的听闻。
军政的问题,自然是很严重,这是不消说的,自从裁撤了卫所,编练了新军,问题就滋生出来,以前卫所在的时候,虽然官军战斗力低下,可至少朝廷不需要花钱来养,让他自生自灭,倒也没什么。可现在朝廷花了白花花的银子养军,结果新军还是老样子,战斗力低下,吃空饷更加流行,原因无它,一个空额就意味着朝廷必须得每年掏出一笔银子,供他吃喝,供养他的其他开销,而这些银子,最后都落入了虚报人头的武官手里,有了收益,就会有欺上瞒下的动力,按察使司的王大人甚至断言,所谓三万新军,可能连一万三千人都不到。
在这种情况之下,户部和兵部对这件事极为关注,显然将浙江视为了眼中钉,若是这个情况再不缓解,可能今年年末的时候,会集中发难。
民政方面,也有很多为难的地方,地方上的许多权利都由士绅把持,士绅就是地下官府,其实这本来就是大明朝的一个特征,可现在的问题是,布政使司的许多政令出了衙门,到了地方上却是无论如何都实施不下去,无它,无非就是根本行不通而已,比如从前浙江从前是种粮为主,可现在因为纺织兴盛的原因,许多士绅将自己的土地改为了桑田,这其实也没什么,问题是太过火了,布政使司看不下去,便下文要求清丈田地,就算种桑,名下的土地也不得超过半数,必须有一部分田地强制种粮。
这个政令,本也是好意,可是士绅们不理,你就算派人清丈,下头的官府哪里敢得罪士绅,结果就是不了了之,地方官交不了差,怎么办自然就是让那些小户人家强制种粮了,结果就是士绅们种桑发财,寻常只有三五亩地的小农却是一颗桑树都不得,小农们自然不肯,可又如何可纵是如此,这几年浙江的粮赋情况依旧出现了很大问题,比如两年前,浙江一省的粮赋是一百一十万石,而上年,已经锐减为九十七万石,今年可能更糟糕,能维持九十万石就算不错。
对于吏部来说,地方官做的好不好,问题就是这粮赋,粮食上缴的多,才算合格,若是徐谦放任此事,这功考簿上,莫说评个优异,怕是寻常连中评都难。
学政倒还算可,只是浙江毕竟起点比较高,这里本来就是生员遍地的地方,想要在这方面突破,也是困难。
如此种种,整个浙江主要的难题徐谦大致分成了三个,其一是军政,其二是粮税,其三是地方乡绅的问题,其实说到底,所有的问题都还在官吏和士绅上头,官吏不作为,你的政令就难以贯彻,军政肯定要糜烂,而因为士绅的实力过大,就算你想作为,也容易激起反弹。
历届的浙江巡抚,往往采取的都是无为而治的办法,就是既不得罪士绅,同时又依靠士绅随便修筑个河堤,修个县学,就算是造福了生员百姓,至于其他的事,自然是能不管就不管。
徐谦是不是也来个萧规曹随呢
夜深了,徐谦回到自己的卧房,赵小姐今日没有去报馆,在房里呆了一天,许是羞于见人的缘故,见徐谦三更回来,倒没有露出什么不满,反而露出几分心疼之色,起来给他斟茶,道:“听说朝廷来了旨意,让夫君就任浙江巡抚”
徐谦颌首点头,道:“是,所以才头痛,实在抱歉的很,回来的迟了。”
赵小姐笑笑:“这是公务,有时报馆那边也忙的很迟的。”
徐谦道:“要不你先睡吧,我还得再琢磨琢磨,得先把事情梳理清来,明日还要召集官员们训话,既然是新官上任,就得先把未来的方向先宣讲出来,新官上任三把火嘛。”
赵小姐倒也没有劝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