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53(2/2)
这倒也罢了,还有更骇人听闻的,为防有人偷税漏税,又或者不法,所以必须设税军,效仿漕军,设指挥使一名,正四品,招募人员一万五千人,于各府设督税巡检衙署,专司稽查、查封事宜。
说白了,就算是税员觉得有偷税漏税行为,想要进行盘查,也不比报知地方官员,直接单线和当地的督税巡检联络,然后带着税兵,就可以直接办理。
当然,徐谦的理由还是很充足的,因为商贾、士绅和地方官员大多不清不楚,若是依靠官府力量进行盘查,只怕税员的公文一到地方官的手里,用不了多久就会泄露出去,人家听到风声,你还查什么
这还没完,同时,又要请设两京十三省钱粮局,招募人员九百余,专司负责审批各地报上来的钱粮之事。
钱粮局的作用徐谦说的很明白,是为了贯彻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大家缴了税,要不要帮人家修桥铺路,要不要修筑河堤要不要办学堂此外,还要供养各地的卫生局和巡捕局,当然,你不能说要多少银子就要多少银子,钱粮局要负责审批,对一些不必要的用度,当然不准,而一些必要的花费,也要进行调查,然后再上呈户部,让户部进行最后审核,并且根据国库的收入,拨发银钱。
这一点,徐谦也特意加了上去,钱粮局的功能等于是整个户部的大动脉,同时也是户部的工作重心,比如今年收了一万两银子的税,钱粮局是负责花钱的,可是花多少,最后报到户部,和户部沟通之后,再根据财政的状况,优先拨发钱粮。
这样的做法,就杜绝了从前户部因为花钱的事做不了主,内阁说要拨钱,兵部也拿了批文要拨钱,大家根本就没有一个基本的出纳规矩,别的衙门整天想着的就是从户部那儿抠银子,而户部又不是金山银山,没有自己的审计和规划,最后上半年把大家都满足了,下半年却是大家一起喝西北风,朝廷这么多年年年亏空,和这种乱局也有很大的关系。
不过这在杨廷和看来,徐谦这不是什么为了国计民生,分明就是为了揽权,等于是其他各部要花银子,甚至是内阁要花银子,还得先去钱粮局报备,让钱粮局折算所费多少,国库能否承担,再斟酌着拨发,钱袋子捏在别人手里,谁不要矮上一截。
那么以后,内阁要讨论大事,比如说救灾,比如说战争,到时候,是不是要请户部尚书来商量若是不请,那你说了也是白说,你滔滔不绝的说了这么多,制定了无数的计划,结果要花钱了,户部直接告诉你,没钱,你怎么办
这是一封让杨廷和哭笑不得的章程,不但哭笑不得,还让杨廷和满是头大。
不过若是半年之前,杨廷和还真要气得跳脚,可是现在,他依旧摆着一副淡然处之的心态,徐谦敢上这道章程,一方面,是宫里的极力支持,另一方面,是杨一清把事情办砸了,直接的后果就是,户部直接干预了新税制的事,也就是说,如果你不准,户部就让内阁再拿章程,内阁若是继续操持,那么接下来,若是又有人挑动整个直浙闹事呢
有了前车之鉴,杨廷和自然不会重蹈杨一清的覆辙。况且,再过一个月,至多一个一个月,一个月之后,整个天下就要翻个个来,而那时候,无论你户部如何兵强马壮,无论你徐谦有多大的权柄,就算是和那江彬一般,节制大同、宣府、辽东数十万大军,又控制厂卫,又能如何还不是内阁一个旨意,直接砍了你的脑袋。
他沉吟了一下,最终在章程里批道:“廷议议决。”
第六百八十章:开府建牙
廷议不过是走个形势,此时朝中本就乱作一团,大多数人,都不敢轻易表态,一个个都是模棱两可,现在朝廷正值洗牌,谁知道下一刻谁家会清算到自己头上,带着这种担忧,在廷议上,关于徐谦的章程,居然是在一阵沉默中通过。
宫中批准,内阁又无话可说,户部的改革顺理成章。
徐谦的声望,也到达顶点,他亲自在部堂里开始部署改革事宜,筹办钱粮局、税局、设监察局,收税,入库,钱粮调拨的大权几乎集于一身,大量的王学官员被搜罗进来,各地招募税员,招募税兵。
而税员大多来自直浙,倒不是故意歧视北人,大多数读书人,并没有受过专业的算数训练,而直浙的学堂源源不断的训练了这些人才,因此,户部进行了一次大考,几乎直浙学堂的算学生员,几乎力压其他各省。
税员工作轻松,虽不算官,可是薪水却是丰厚,如此情况之下,自然使人趋之若鹜。
徐谦这一段时间很忙,几乎忙得脚不沾地,新的衙门出来,都要进行指导,而且大量人才的任用,也不容疏忽。
忙活了十几天,总算是搭了个架子,而接下来,就是按部就班了。
恰在这时,朝廷的程序终于走完,奏疏传来,敕徐谦为天赐公,一下子,京师又是咋舌。
天赐公,恒古以来,也没这样的爵位啊,倒是和正德时的威武大将军差不多,如此显赫,而且有乱搞之嫌,这显然,让人觉得不妥。
只是大势所趋,陛下恩准,内阁呢,显然也没功夫搭理,再加上王党亦是默不作声,其他人群龙无首,零星的反对了一下,事情就算彻底定了下来。
由于徐大人权利达到顶点,此时来徐家跑官的不少,都希望能再户部里头安插一个差事,户部的差事毕竟太丰厚,比如说从前的时候,你在兵部,在工部甚至是在礼部,油水都是不小,就说兵部,想着法子拿了笔银子之后,便是军饷了,而军饷兵部却是可以截留一笔,这是规则,下头的武官自己屁股也不干净,所以谁也不会做声,截留之后,就是大家一起发财,人者有份,只是多少的问题罢了。可是现在呢,钱粮局握住了财权,兵部要折算今年的军饷,或者折算需要采买的军械,折算之后,将章程一式两份,一份送内阁,一份送户部,内阁若是批了,那也未必有用,因为户部可以驳回,几经拉锯之后,就算准了军饷,那也不会让户部过一道手,而是由钱粮局统一调拨出来。
如此一来,等于是兵部的油水彻底没了,便是工部其实也差不多,就算拨了下来,比如福建要修一个工程,银子直接打到福建,工部当然要委员前去督促,可是钱粮局也要插一脚,前去监督钱粮的核算。
大家还有饭吃吗这所谓的户部改革,改的固然是户部,实则却是要大家的老命。
大家算是看出来了,户部自行其是,闹出了个小内阁,利用钱袋子,控制住所有人。
再加上加了个天赐公,每日前来道贺的人络绎不绝,无论大家带着什么心思,每日总是走马灯似得贵客临门,徐谦上值时要忙,下了值,却还是别的消停。
而此时,徐谦的家庭会议也在子夜时分开了。
之所以要开家庭会议,乃是因为圣旨中所言,准天赐公至杭州,开府建牙,既是如此,那么徐家也没什么扭捏的,自然是奉旨行事。
只是开府建牙,选址最是关键,而且还得让信得过的人徐家人去督促,在选址的问题上,徐昌道:“杭州城最好的地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