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33(1/2)
。
“在俄国整个欧洲部分领土内实行部分动员。”
而在信奉“动员就意味着战争”的年代里,俄国单方宣布部分动员,无疑使危机进一步升级。
在动员令下达的第一时间,圣彼得堡火车站电报局来了一位身着西装的东方人,他从电报员的那里取过一张电报纸,电报报发往地是中华帝国首都南京的一家贸易公司,而电报的内容同样非常简单,只有一句话。
“crosstherubin”
中年电报员看到电报上的内容时,不禁一愣,或许俄罗斯人很难理解这句话,但他却是一个英国人,对于这句话却是非常了解。
公元前49年,凯撒大帝跨过rubin河,战争打响,历史开始改变,在英语里经常把“crosstherubin”作为了军令状一样的存在,跨过了rubin河,便无路可退。
尽管好奇,但没看到任何异样的他,还是发出了这么一份电报。作为一个电报员,他并不知道这么一份电报,会在东方引起什么,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或许发出了太多的电报,但是在他的记忆中,却记住了这么一份简单而有些特殊的电报。
“crosstherubin”
第13章前夜之夜
第13章前夜之夜
7月25日,离下午6时即奥国照会中限定的时间还差几分钟的时候,塞尔维亚首相巴希齐亲自将塞尔维亚政府对奥国照会的答复按时递交给了奥国公使吉斯尔。
奥匈帝国当晚便下达动员令。而此时各列强才开始提出种种和平建议。当这些建议一一落空之后,接下来的便是战争了
奥国公使吉斯尔从塞尔维亚国政府首相巴希齐手里接过了答复,然而并没有马上回复巴希齐,只是说道。
“阁下请回去稍候,我们的答复随后就到。我要与我国政府给我的训令比较一下,才能给阁下答复。”
此时,吉斯尔已经知道塞尔维亚已经下达了动员令,因而他料定答复不会完全满意的,因此他在接到答复之前,已经拟制好了给塞国的答复。现在只需要匆匆看一遍塞国的答复,看准没有接受所有的要求之后,便可以宣布奥塞断交了。
也许是奥方早有准备,巴希齐刚回到本国外交部办公室,便收到吉斯尔的一份照会,声称:现在既然期限已到,而我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故特通知阁下:我和帝国公使馆全体人员将于今晚离开贝尔格莱德。从此信到达阁下的时刻开始,奥塞之间的外交关系断绝,将成为既成事实。
吉斯尔的行动太快了,以致他和他属下居然赶上了6点30分离开贝尔格莱德的火车。这在断绝外交关系的历史上,他确是创立了最快的纪录。
吉斯尔一行离开贝尔格莱德之后,于6点40分在桑姆林越过边境,在这里铁路电话线早已按照事先的安排特为他保留着,这其实是柏耳查托特非常缜密准备的,其目的是尽快得知塞国答复。吉斯尔先将此消息通知在布达佩斯的匈牙利首相蒂查,蒂查再马上将消息转达维也纳。
奥匈内阁联席会议主席柏耳查托特本人到易士尔参加奥皇约瑟款待肯伯兰公爵及夫人的宴会去了。在将近中午的时候,他接到俄国代办的一封紧急电报,要求延长限期,理由是各大国对于些事感到太突然,没有机会来研究奥方提出关于萨拉热窝事件证塑的文件汇编,这种机会本来是奥国所应允的。但是,柏耳查托特回答说,他不能延长限期。不过他补充说,即使与塞尔维亚断绝了外交关系,只要以后塞尔维亚完全接受奥国的要求,也还是可以获得和平解决的。但是,如果真的如此的话,则奥方希望塞尔维亚赔偿奥国因进行军事准备而花费的开支。由此可见,在与塞尔维亚断绝关系以后,奥匈接着一定是对塞采取军事措施。
到晚上,柏耳查托特在易士尔奥皇的后厅里坐立不安地等待着消息,后来又到外面去呼吸一些新空气。到7点3刻的时候,电话铃响了。金士其伯爵把在维也纳得到的信息传到易士尔:
吉斯尔公使从桑姆林打电话到布达佩斯:在下午6点欠丽分时,答复送来了;因为对于某几点认为不满意,吉斯尔男爵已与塞尔维亚断绝关系并离开当地。下午3点的时候,塞尔维亚已下令动员。政府及外交团已迁往克拉古耶法。
马古提男爵把这项消息写在一张纸条上,跑着送交奥皇约瑟。这个老年人战栗的手拿着纸条,倒在椅中,咳呛着半天才说出话来:
“这事终究发生了”
好像他一直希望并相信这种破列是可以避免似的。然后,他心不在焉地凝神望着这张纸条,喃喃自语说:
“哼,断绝外交关系不一定就是战争。”
于是,奥皇立即召见柏耳查托特进行密谈。
奥皇接见前,蒂查、康拉德、驻柏林的奥国大使都极力向柏耳查托特建议,奥国应马上下令动员,任何拖延或犹豫都会被视为软弱的表现,从而增加俄国干涉的可能性。
柏耳查托特就是用这些理由,说明马上下令实行部分动员的必要性的,最后这位年老的君王很快就被说服了。
7月25日晚上9点53分,奥皇向参谋本部下达命令:马上实施动员,规定27日为“警备”日,28日为实际动员的第一日。
奥国参谋本部的任务是很艰巨的。如果只是与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进行战争,那么问题很简单。估计奥国只需动员一半军队包括20个步兵师的8个团兵力就可以很快战胜塞尔维亚的12个步兵师和门的内哥罗的4个步兵师。但如果俄国参战,无论是在塞尔维亚之前,或同时,或以后,那么,奥国就必须以绝大多数的兵力倾注到东北方面的主要战场加里西亚,而只留尽量少的兵力在巴尔干战场。塞尔维亚的命运将要与对俄战争的结果来决定。而且,德国要求奥国尽量派军队去对付俄国,减少俄国对德国东部的压力,以便德国集中力量击破西边的法国。
康拉德和柏耳查托特还不能确定俄国是否会从中干预。当然,他们不希望俄国干预,因为这样奥国与塞尔维亚的战争就可以“地方化。”但是,俄国的威胁不容忽视。为此,康拉德拟定了一种把奥国军队分为四组的动员计划:1一个尽可能少的巴尔干组,包括3个集团军:在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第15和第16集团军和在亚哥朗的第13集团军;
2一个用来对付俄国并于必要时也对付罗马尼亚的8个集团军组:在克拉科的第1集团军,普絷密斯尔的第10集团军,棱堡的第11集团军,赫曼斯塔德的第12集团军,这些是靠近东北边境;维也纳的第2集团军,普来斯堡的第5集团军,喀绍的第6集团军,以及音斯布卢克的第14集团军;
3一个可以两用的4个集团军组:布达佩斯的第4集团军,特斯发的第7集团军,布拉格的第8集团军,里麦利兹的第9集团军。这些是用来对付或是塞尔维亚或是俄国,如果只是与塞作战,则当第一组从西方进攻塞尔维亚时,这一组便从北方推向多瑙河进攻贝尔格莱德和塞尔维亚;但在多瑙河方面作战之前如果俄国进行战争,则可将这支兵力转向北方的加里西亚战机;
4在格拉次的第3集团军作为一种后备军,可以用来对付塞尔维亚或是俄国。这种战略上的安排可以动员奥国一半军队而并不动员靠近俄国边境的任何军队,因而避免了使俄国感到恐慌的任何借口。
就这样,康拉德在7月25日晚上下令动员包括上述的134项的军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