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87(1/2)
的一双眼睛死死的盯视着桑平治。
“在这里,很多人称你们为异教徒,甚至于在一些人的眼中,你们是“卡菲尔”,我相信你知道这个词的意思”
卡菲尔,那是应该被杀死的异教徒的意思,对于这个称谓,桑平治可谓是再清楚不过,阿拉伯人之所以这么称呼中国人,原因非常简单,是源自帝国对回教的极度不信任,满清同治初年,陕甘回乱时,那些人焚烧了黄帝陵,这对于整个汉民族而言都是犯罪。
在帝国的建元,事实上是一种民族主义的复兴,而在这个过程中,同治回乱再次被人提起,整个民族祖先的陵园被人烧毁,这是不可被接受的,因此,他们必须要做出选择,而这个选择是血腥的、暴力的,也正因如此,中国绝谈不上什么回教徒的朋友,单从教义上来说,中国甚至是他们的敌人。
但国内是国内,国外却是国外。
“殿下,你应该知道,我们的军队已经打到了巴格达省腹地,我们军队很快会打到巴士拉”
在回答他的问题时,桑平治倒是先提醒了一下。
“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向你提供你所需要的一切,马鞍山的步枪、汉阳的火炮、金陵的机关枪、广州的迫击炮等等,”
此时桑平治并没有回答费萨尔的问题,而是说着中国可以向们提供的物资。
“只要你愿意,不仅可以通过驼队运输这些物资,甚至可以用飞机运输,这意味着,只需要一两天的时间,成千上万件武器,就会到达这里,武装你的士兵”
突然他的话锋一转。
“至于中国需要什么,殿下,你们可以给予我们什么呢”
一声反问,却把问题重新丢给了的费萨尔,在把问题丢给他的时候,桑平治则端起茶杯喝起了杯中的红茶,茶是印度大吉领的红茶,印度茶叶对中国茶叶的冲击非常大,对于家乡在福建的桑平治来说,他曾大哥省议会议员咬牙切齿的说道,如果有一天中国和英国打仗,一定要打到印度,然后把大吉岭茶园烧毁。
过去茶叶是中国最重要出口商品之一,而现在,印度却已经取代了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茶叶出口地,甚至还出口到了茶叶的原产国,中国。
能给予中国什么
费萨尔一下陷入了沉默之中,汉志能够给中国什么呢
第71章明天
第71章明天
世上是否真有巧合
每一个人都有各自己的答案,但若是仔细研读波斯史之后,发现真是无奇不有。19世纪末,统治波斯的卡加尔王朝,和同时期的满清简直就是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般。同样属于异族入主文明古国。同样都是被欧洲列强用炮舰轰开大门,同样都失去了传统藩属和关键小岛,同样经历过一次国内另类宗教势力的大规模冲击,同样有过一次不成功的体制内变法,以革新派最后走向刑场作为结局。在20世纪初,同样面临被瓜分的命运,北有沙俄,南有英国。
时局多艰,国家危亡之际,自然就要寻求出路。1905年对于波斯,清朝以至于亚洲各个希望找到一条活路的古老国家们来说都是个关键年份。就在这一年,日本以一介莞尔小国击败了当时看上去不可一世的沙皇俄国。这对其它东方国家造成了巨大冲击。
“立宪国击败专制国,宪政优于专制,立宪是强国之路”成为当时有志人士们的共识。立宪运动在各国的声势一时无两。至于满清,已经在那场日俄大战期间,随着一场民族大起义,而灰飞烟灭。
“如果没有发生起义,如果满清同样实行立宪,那会怎样”,一些流亡海外的不赞成暴力革命的人士,总喜欢研究这一经典命题。当然这都是题外话,不过坚持走这条立宪之路的波斯,到底会有怎样的命运
波斯能相对顺利的走上立宪之路,是和当时各方面环境气候分不开的,在国内,一方面,立宪派得到了英国人的支持,另一方面,朝局刚好来到了一个分水岭,老国王年事已高,王储野心勃勃预备接班,王储的最大对手是属于守旧派的老首相,为了顺利登上王位,王储自然就和首相的对立面立宪派走得近了。
至于病魔缠身的老国王,也实在无心再去管朝廷上的路线纷争,只求能安心走完自己最后的人生,就算圆满了。一番较量下来,最后的结局,老国王签署完立宪法案,然后没几天就驾鹤西游去了。王储联手国会,击溃老首相,成功继位。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就连身在夏威夷的康有为都很高兴,其更是连篇累牍报告来自波斯的立宪喜讯,目的无非一个,就是由人推己,憧憬满清没有灭亡的“未来”。
但现实是残酷的,走上立宪道路的波斯,并没有从此就过上了传说中的幸福生活。旧的对手一去,新的问题就来。度过最初合作的蜜月期,国王与议会自然会就权力的再分配而产生矛盾。矛盾发展到最后,无非就是图穷匕见。国王号召各地拥护王室的宗亲汗王们进京勤王,国会也打出护法的旗号,征集民兵,立宪革命爆发
几年战争下来,国王战败,被迫退位,国会拥立未成年的太子为傀儡,实行虚君共和。期间,废王回土库曼斯坦老家征召同族子弟兵,妄图再起,又被击败,至此卡加尔突厥势力事实上已经从波斯出局,余下的小国王,无非俯首国会而已。
国会独大,进行近代化改革,应该幸福了吧可天偏不从人愿。基于民族主义立场,波斯国会天生难与英俄共事,于是引进第三方势力,就摆上了议事日程,而在这时,中国,这个刚刚实现民族独立的国家,因为英波石油公司归属问题,进入了波斯人的视野。
邀请中国人会办协理波斯财政,并成立了以中国人为教官的新军财政宪兵队,以区别于由俄国编练的哥萨克师,和英国人训练的南波斯步兵队。英俄都是老江湖了,哪能由着波斯人自强坐大,于是联手干预,虽说在中国人的强硬下,未被两国逼走,但是却不得不退出波斯政坛,以换取在波斯的石油利益,而小国王在两大强国支持下亲政,政局一变而为王室与国会共治的二元格局。
延至一战,国内这团乱麻还没有理出头绪,的德国公使,就又跳了出来,他是个很有幽默感的人,波斯人由他口中得知全体德国人在德皇威廉二世的带领下,已然集体加入了伊斯兰教,并且愿意帮助波斯人反对英俄的压迫。如此一来,无论是出于民族宗教感情,还是现实利益,波斯国会自然而然站在德国一边,“哈只威廉”朝觐者威廉的大名传遍了波斯大地,在所有的清真寺里,毛拉们都在为德国的胜利祈祷。
而这一切,所换来的,却是英俄两国先后对波斯出兵,1914年12月,英军通过英印边界进入波斯,1915年年初,大批俄军在里海南岸的恩泽里港登陆,并威胁德黑兰。
当第一缕阳光照入波斯的首都德黑兰后,尽管是清晨,可是德黑兰在昨天一夜都未能平静,甚至在凌晨时分还传来了爆炸声,是谁是德黑兰的守卫者,还是俄国侵略军,对此,正忙于撤离的人们并不怎么关心这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