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满江红之崛起 > 分节阅读 669

分节阅读 669(1/2)

目录

,这不是他们所希望看到的胜利吗就在他为此惊讶的时候,却听到一阵出人意料的怒吼声,声音竟然是由那个早已知道这个消息的鞑靼人首先发出的。

他,他这是为什么

他为什么会如此愤怒呢

然而,不等他弄明白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所回应他的只是工人们愤怒的吼声,就在他试图争论着什么,证明着什么的时候,一个工厂工人跳上讲台高声说道:

“公爵同志们,我们搞是为了什么这些年来我们大家受公爵、伯爵们的罪受够啦你们都听见了没有捷列先科当财政部长”

此时,这两位杜马代表并不知道,在他们离开期间,国家杜马临时委员会公布了临时政府名单,捷列先科任财政部长,而在真理报上则把捷列先科批了个底朝天。

“捷列先科是位什么先生呢是十个糖厂的老板,是百万公顷土地的主人还搜刮了三亿卢布的现金这就是委员会,这就是临时政府”

这个工人那副苦大仇深的演讲刚一结束,工人们再一次愤怒了起来,三亿卢布的现金,那该有多少啊为什么他们那么穷,有些人可以那么富,那么富的人去当财政部长,一定是贪污的,一定是受贿的,这种临时政府根本就不可信。

“把退位诏书拿出来”

在这种情绪的感染下,四面八方的工人异口同声地喊,愤怒的情绪、不满的情绪在很多时候,都像是毒药一样,可以迅速传染开来,实际上,这正是暴民政治的一种特点,而暴民政治的特点,就是煸动人们对现实的不满,煽动贫民对富人的不满,从而掀起一场“斗争”,利用这种斗争,使用这种斗争,最终,在暴民的狂欢中一切都会被摧毁,一切都会被瓦解

“撕碎它”

在一阵狂热之中,人们激动地拥上台,不顾古奇柯夫的反对与叫喊,搜查着他的全身,最后,外套被扯去,内衣被撕烂的的古奇科夫只能在一个哨兵队的帮助下,他才逃了出来。

不过工人们没有在他身上没有找到退位诏书,原来在车站时,或许是出于对那些“野蛮人”的担心,或者是出于“谨慎”,舒利金和古契柯夫并没有把退位诏书随身携带,而是把退位诏书塞给了杜马议员列别杰夫,几经转手后,它被藏在交通部办公室的一堆报纸里。

好不容易方才在哨兵队的护送下离开了铁路修理厂的古奇柯夫,在心下不禁庆幸着的他和舒利金的明智,如果不是提前把退位诏书交给他人,或许已经被那些暴的工人抢走了,撕碎了,到那时

只需要想一下可能发生的事情,古奇科夫就是一阵不寒而栗,实在是太可怕了

在这时,他下意识间,甚至开始有些后悔了,后悔为什么要同那些暴民合作,那些暴民有可能同他们合作吗

至少现在,看来,似乎非常微妙。

当然,局势的发展容不得他继续思考下去,现在最重要就是要立即向罗将柯等人报告沙皇退位以及米哈伊尔大公成为皇位继承人的事情,也许到那时,局势还可以稳定下来吧

“愿上帝保佑俄罗斯”

舒利金再一次祈祷着,祈祷着,他还可以挽救这个庞大的俄罗斯帝国,现在,这或许是最后一线希望了

“彼得格勒,米哈伊尔二世皇帝陛下:

近几天的事态迫使我无法挽回地走这极端的一步。如果我使你难过和未事先告诉你,则请你原谅。我永远是你忠实的哥哥。真诚地祈祷上帝保佑你和你的国家。

尼基。”

收到兄长的电报,米哈伊尔却被电报的内容惊呆了,他的兄长,那个原本就不愿意当沙皇的尼古拉,退位了

而且已经签署了退位诏书

尽管在内心深处深知,这或许是尼古拉选择离开大本营之后,唯一能做出的最后的选择了,但是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他还是被惊呆了。

俄罗斯帝国毁灭了

在尼古拉,他的哥哥的手中,在经历了彼得格勒所发生的一切,目睹了临时委员会那“脆弱的”甚至无人理睬的“权威”之后,他相信没有谁还能再挽救俄罗斯,除非除非什么呢

除非前线的将军们,五大战线的总司令官们,重新履行他们的誓言,但是尼古拉为什么会退位呢

如果那些将军们,真的记得他们曾经立下的誓言的话,他的哥哥,俄罗斯的万民之父尼古拉二世,根本就不会退位,对于那位哥哥,米哈伊尔非常了解,或许当初他并不愿意继承皇位,但是,作为沙皇,他绝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皇位。

更不要谈什么“光荣的退位”。

无论如何光荣,归根到底还是屈辱的退位。尽管明知道,或许尼古拉退位对俄罗斯而言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但是,深知其中内幕的米哈伊尔,却知道他的兄长退位时的无奈与屈辱,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将军们的背叛。

可是,现在,他的哥哥退位了,而且将皇位交给了他,这是一件好事吗

如果是在三年前,战争爆炸之前,甚至那怕就是去年,如果尼基把皇位让给他的话,那么米哈伊尔都会欣然接受,无论尼基退位后和国家杜马做出什么样的妥协,即便是立宪也好,他也会接受了,原因非常简单,为了俄罗斯。

可是现在呢

米哈伊尔深知,尼基退位之后,交给他的俄罗斯帝国,并不是一个稳定的帝国,根本就是一个内忧外患的,随时都有可能陷入崩溃的帝国,这个帝国随时都有可能被暴民的狂欢所吞噬,而在这场狂欢之中,甚至就是他这位将来的米哈伊尔二世沙皇,都有可能像法国的路易十六一样,被暴民砍下脑袋。

“1793年1月21日,在巴黎的协和广场,路易十六皇后上断头台时不小心踩到刽子手的脚,皇后的第一个本能反应是:“对不起,先生。””

脑海中不过是刚一浮现那个存在于历史上的画面,尽管米哈伊尔曾无数次赞叹着玛丽皇后的风度,她是天生的皇后,她那最后的一幕一直为世人所津津乐道,但是这时,米哈伊尔所感受到的却是前所未有的恐惧。

在这一瞬间,他似乎看到了,自己被狂热的暴民们推出去砍头的一幕,看到了自己心爱的妻子善良的娜莎在随后的百年中为世人所津津乐道的,或许

“还好,她们在中国”

想着妻子,米哈伊尔的心下不禁庆幸着,她们去了中国,至少不需要再经历这一切,不需要经历“暴”的恐惧,不需要不握紧手枪,就无法安然入睡。

“也许,应该发电报告诉她们,在局势未曾稳定之前,绝不要回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