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23(2/2)
两个人吃了会菜,又劝了会酒,逐渐开始说到正题上了。李龙没有对苏昊隐瞒什么,直接把自己这半年多的境遇向苏昊和盘托出。
原来,在苏昊向李龙献上铜鼓石金矿之后,李龙马上就调集士兵和工匠前往开采。苏昊献上的这个矿,埋藏很浅,品位又很高,所以很快就炼出了足色赤金。
李龙派人把采出的黄金送回京城,献到万历的面前,得到了万历的称赞。从嘉靖开始,内府就不断向各地派出矿监,但真正能够采出金矿的却寥寥无几,更不用说像李龙这样凭空发现一个大金矿,而且储量还极其丰富。
在此前,李龙已经托人把苏昊送给他的小化妆镜献给了万历的宠妃郑氏,这种能够毫发毕现的玻璃镜果然把皇宫里其他妃子的铜镜都给比下去了,郑妃甚是高兴,话里话外,也就对万历吹了不少枕边风。
发现金矿的大功劳,加上郑妃的枕边风,成就了李龙的梦想。他很快被任命为内官监的少监,万历还答应他,再过几年,就让内官监的掌印太监退下来,去南京养老,然后把李龙扶正,成为内官监的一把手。
“如今咱家在宫里,虽不敢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能够给咱家脸色看的,也已经没几个了。”李龙志得意满地对苏昊说道。
“恭喜李公公了。”苏昊奉承道。
“这多亏了改之你啊。”李龙说道,“咱家找人算过命了,说你改之就是咱家命中的福星,只要改之在咱家身边,咱家的好运气就永远也不会到头的。”
原来如此苏昊似乎有些明白了。看起来,李龙也不是像他说的那样知恩图报,只不过是把苏昊当成了自己的吉祥物,所以才要笼络于他。
“这是李公公自己的福气,改之怎敢贪天之功。对了,李公公,不知这次圣上宣我进京,所为何事啊。”苏昊问道。
李龙道:“宣你进京,这是咱家向圣上提的。咱家不是答应过你吗,只要咱家有了富贵,肯定不会亏待你。咱家的打算是,先宣你进京,找个机会面圣。待到圣上龙颜大悦之时,咱家在旁边敲敲边鼓,圣上要封你个什么官,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情。”
“这好像不合规则吧”苏昊道,“这当官,不是需要考试的吗”
李龙道:“十年寒窗,多辛苦啊,若是能够荐官,你又何苦去吃这个苦呢圣上如果想用你,随便找个人举荐一下,你就可以当官了。以咱家的想法,你可以到工部去,先当个六品主事,过上几年,再提拔当个郎中、侍郎什么的,这都很简单。”
李龙说到郎中、侍郎的时候,就像是老太太议论菜场里的大白菜一样,这让苏昊心里好生感慨。常言道:朝里无人莫做官,反过来,如果朝里有人,做个官可真是太容易了,这让那些头悬梁、锥刺股的学子们情何以堪呢
“李公公,你看圣上什么时候会召见我们呢”苏昊问道。
“这个有点麻烦。”刚才还情绪高涨的李龙突然卡了壳,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
第190章万历的烦心事
“怎么,李公公,这事情又有变故了吗”苏昊问道。
李龙向站在身后的万象做了个手势,万象连忙上前替李龙把杯子里的酒斟满。李龙端起杯子来,也不劝苏昊,而是自己慢慢地喝着,像是心思重重的样子。等到杯中酒喝完,他放下杯子,叹了口气,说道:“唉,要说起来,还真是挺麻烦的事情啊。”
“哦”苏昊轻轻应了一声,也不追问,涉及到皇帝的事情,如果李龙不愿意说,他是不便于打听的。他不知道李龙是否愿意让他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所以只能是等着李龙开口。
李龙挟了一筷子菜吃下去,酝酿了一些情绪,才说道:“本来吧,咱家已经跟圣上说好了,圣上对你的才干非常欣赏,答应召你到殿前,当着众位臣子的面给你一个表现的机会。若你表现得好,得到臣子们的认可,圣上就顺水推舟,给你封赏一个官职,这样不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吗”
“哦,原来如此,真是难为李公公的安排了。”苏昊说道。
李龙接着说道:“可是谁知道,就在你们还在路上的时候,事情就发生变故了。皇上在朝堂上和重臣吵起来了,吵得皇上不愿意上朝,臣子们一个个上书请辞,连首辅申时行都称病在家歇着,整个朝堂全乱了套了。”
“不会吧”苏昊哭笑不得。虽然早就听说过明朝的朝堂政治很复杂,但他一直处在江湖之远,也没什么切身的感受。现在到了京城,亲耳听万历的心腹太监说起这样的事情,苏昊没有觉得担忧,倒反而有些觉得滑稽可笑。
是什么样的事情,能够让皇帝上朝,首辅装病,众臣请辞,照这个说法。那岂不是没人上班了,政府集体放假
“李公公,是什么事情让皇上如此恼火,以至于不愿意上朝啊”苏昊问道。
李龙道:“还不是为了册立东宫的事情这件事已经闹了好几年了,每次朝臣们提起此事。皇上就要大发雷霆。所以到后来大家就不吭声了。今年年初,申首辅也不知道吃错了什么药,突然向皇上提出,应当让皇长子出阁读书。这一下又把这事给惹起来了。”
“出阁读书是好事吧”苏昊不确定地问道。
李龙道:“皇上说,皇长子年龄还小,不宜出阁读书。”
“哦,这倒也是。”苏昊对于万历的想法颇为认同,小孩子嘛。玩耍是天性,太早就让孩子去读书,是有点摧残儿童了。他不经意地问道:“李公公,皇长子现在是多大了”
“九岁。”李龙答道。
“九岁”苏昊无语了,“九岁似乎不算小了吧,难道皇长子到现在还没有开始读书吗”
李龙见苏昊一副茫然无知的样子,便给他解释开了:原来,皇子出阁读书,是一个重要的仪式。这与寻常人家找个先生来教孩子读书是不一样的。一旦让皇子出阁读书,就意味着要册封这个皇子为太子,这不是可以随随便便就决定的。说到底,申时行的这个建议,仍然是在变相地怂恿万历册封太子。万历哪肯答应。
“后来,吏部尚书宋纁、礼部尚书于慎行,还有阁臣许国,一个个都上书皇上。要求让皇长子出阁读书。皇上不答应,他们就串通了好几百臣子。写的奏折堆起来比一座小山还高。每天上朝,大家不谈别的事情,都是议论这件事。你想,皇上能不恼火吗”李龙愤愤不平地说道。作为宫中的太监,他的立场是与万历相一致的,所以对于大臣们的逼宫极为不满。
“这当皇帝也挺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