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明末疯狂 > 分节阅读 83

分节阅读 83(2/2)

目录

虽然老爹吴惟忠和大哥吴世勋的想法和吴世恭自己的想法并不同,可是吴世恭还是十分地欣慰,自己这个“嫁出去”的儿子,也总算是又被自己的家族给接受了。

而吴世恭又想起了,自己从袁行山手中买下的,那间在归德府城的铺子了。吴世恭就派人打听了一下。果然不出所料,那间铺子已经被侯恂侯家占了去。

于是,吴世恭就派人给侯恂送了一封信,在信中,当然只写了些很仰慕侯恂的话语。不过在信中,吴世恭还把那间铺子的地契和房契都夹了进去,要把那间铺子完全送给侯家。

现在的吴世恭,也已经知道侯恂这个辞官在家的进士的地位有多么得高了。从侯恂那时候可以走在归德府府尊前面的那个位置,就可以看出他的地位来。所以,吴世恭就一点儿也不想得罪侯恂。

没想到那侯恂收到吴世恭的信以后,却给吴世恭回了一封信。在信中,侯恂也对吴世恭很客气。并且还和吴世恭说道:以前的那些都是误会,那间铺子侯恂也将还给吴世恭。

侯恂这么个做法,除了他对吴世恭还有些贼心不死的心思以外,主要的原因还是侯恂想笼络吴世恭。

我们这可以看出来了,象河南巡抚、河南监军肖公公和侯恂,都不约而同地多少做出了笼络吴世恭的举动。他们这么做的原因主要也是因为,吴世恭这次的功劳,他们都看在眼里,他们也肯定了吴世恭的能力。

而对于他们这些身居高位者来说,手下不光要有唯唯诺诺的奴才和拍马屁者,还是需要一些办事雷厉风行的小老虎的。当然,这个小老虎同样能够拍马屁,那就最完美了。

这不禁让笔者有些感叹:现代那么多的有能力者,就是为了一个面子而不肯放下身段。如果他们对上司的嘴巴稍微甜一些,可能就会上升一个层次,更能够发挥他们的能力啊

吴世恭收到侯恂的回信以后,是受宠若惊。连忙又向侯恂去信,坚决推辞。反正双方推过来推过去,最后,侯恂还是把那间铺子交还给了吴世恭。而吴世恭在这间铺子里开了一家商栈,送了五成的干股给了侯恂。

这样一来,吴世恭就在归德府城有了一个落脚点,并且能够得到归德府顶尖家族侯家的庇护。他自己商队的买卖也上了一层楼。

而在这间铺子里,吴世恭更是做起了赵如雅的那些脂粉买卖,并且,吴世恭动用了家奴中多余的一些妇女,在赵如雅的指导下,开了一个脂粉工坊。

这脂粉的买卖,虽然在归德府城这里的生意是远远的不如在京城里的生意红火,但至少有了一些进帐,能够勉强应付内宅里的花销了。

这段时间内,吴世恭是大办工坊。首先他在被服工坊的基础上,办了一个纺织工坊。归德府这里并不出产蚕丝和棉花,而这个纺织工坊的技术也十分地落后。所以,这个纺织工坊也就只能够生产出一些粗布来,成本也比较高。因此,这些粗布能够销售的地区,也就是临近的那几个县。太远的话,根本就卖不出去。

不过由于有了这个纺织工坊,吴世恭自己这些兵丁的服装布料供应,就得到了解决。再说,吴世恭也可以把这些粗布当作军饷给发下去。因为在明朝,布匹也很多情况下,确实可以当作货币来使用的。

而吴世恭建立的另外一个就是家禽家畜的养殖场。吴世恭依靠自己缴获的那些家禽家畜,又购买了一些种猪和种羊,利用家奴中的那些老弱妇孺,大肆开展了养殖业。

又因为吴世恭的千户所堡垒后面那个丘陵上,那些猪草和青草都不缺,吴世恭只要发动人手去收割就行了。所以到了现在,吴世恭的那些家禽家畜,不光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还可以拿出来一部分到市场上去卖掉。多少也有了些进帐。

更为重要的是,因为吴世恭的养殖业开展的比较好,他手下兵丁的伙食水准大为提高。

在吴世恭刚到千户所堡垒的时候,除了他从京城里带来的那些护卫以外,吴世恭在当地招收的那些兵丁,基本上都是因为长期的营养不良而皮包骨头。根本经受不了高强度的军事训练。

还有的兵丁,因为营养的摄入不均衡,生有了夜盲症,根本行不了夜路。而现在因为吴世恭让他们长期吃饱了饭,又用肉食增加了他们的营养,兵丁的身体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毫不夸张的说,现在吴世恭手下的兵丁的身体素质,完全达到明朝当时一流jg兵的水准了。

而吴世恭又利用了千户所堡垒后面丘陵上的树木,办了一家木炭工坊。并且,他还在这个丘陵上,发现了一个小型的石炭就是煤矿,因此,这也让他有了一些收益。

这样几项加起来,到了十月的时候,吴世恭终于达到了收支平衡,这让吴世恭是大大松了一口气。自己现在总算是在这里站稳脚跟了。

而让吴世恭高兴的事还不仅如此。因为吴世恭的大兴水利工程,和他大量地用牲畜运水,再加上下半年的气候也不错,在秋收的时候,吴世恭所拥有的田地获得了丰收,这让吴世恭的千户所堡垒里,储备的粮食一下子达到了一万六千石以上。

这下子吴世恭是完全放下心来。这真是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啊

第一百三十五章歌舞升平

这时候的崇祯皇帝可谓是志得意满。即位一年来,崇祯皇帝已经完全地掌管了大权,在文人的吹捧下,也已经有了一个“圣君”的称号。而在朝堂上的事务,无非就是扫清那些还残留在朝堂上的魏忠贤一党余孽的事情了。

顺便说一句,当时那个薛濂在京营中的死对头丰城侯李承祚,因为其在崇祯皇帝刚即位时,不识时务地向魏忠贤提出:让魏忠贤掌管大权,把崇祯皇帝完全架空的主意。现在的他就被崇祯皇帝秋后算帐了。

李承祚被崇祯皇帝夺去了爵位,戍边流放,并且在崇祯二年被抓回京城砍了头。而相对来说,现在被软禁的薛濂反而得到了最好的下场。

而明朝境内的局势,也一片平静。奢安之乱在女总兵秦良玉几次大胜的打击下,也形不成什么气候了。河南的造反也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平息。

陕北那边虽然有些星星点点的农民动乱消息,但是,从陕西地方官上呈的奏折上来看,也根本就是一群乌合之众,估计也会很快得到平息。

而平台召见以后,崇祯皇帝为了满足袁崇焕的“五年平辽”的承诺,从户部挤出了大批钱粮送到了辽东。而辽东的局面,在袁崇焕上任以后,确实也平静了下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