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天君 > 分节阅读 37

分节阅读 37(2/2)

目录

达摩大师只是说:“诸法法印,匪从人得。”一切的佛法大道,这些都不是从别人那求得的啊,是从自己那里证到的,是从心里得到的。

这也是孟子中曰的:“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神光因此自省,然而修炼了一段时间后,他觉得觉得此心无法安宁,就求达摩说:“师父给我一个安心的法门吧”达摩就说:“你把心拿出来,我就给你安。”神光一听傻了,许久才说:“可是我怎么把心拿出来这找不到的啊。”达摩对他一笑:“我已经为你安心了。”

既然此心找不到,岂非不必求安,就会自然安了吗相反有一个求得心安的念头存在,又怎么会安心

想起这段佛门公案,谢灵运捂住自己胸口的心脏,感受着那一下一下的心跳,忽然笑了笑,嘀咕了句:“要是神光大师当时把心挖了出来,达摩大师会怎么做”

其实不然,心是什么

心脏不过是其一种表象而已,而思维、思维、六识都不是,“心”是极度虚无缥缈的东西,他也不知道是个什么。

不过达摩大师说的“无心可安自然安”只是修行纲要,又如孟子说的“大人不失赤子之心”,老君说的“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这些都是纲要,心性高强的人,如果行的是入圣之门,那必然会童心未泯,甚至整天嘻嘻哈哈,就像逊师傅和吕祖他们的嬉闹,所以顽空师叔在证的道也确实是正道。

而且婴儿不会去想心安不安,这就是淡泊清虚,本色自然。但古今以来又有几位圣贤呢,入门者养心炼性还是要靠法门,如达摩大师自己所言:“外息诸缘,内心无喘。”

道佛儒三家有着许多许多的法门,不说平时日常生活中的修养,光是下手功夫,谢灵运就知道了十几种,觉察法,休歇法,泯心存境法,泯境存心法,泯心泯境法,存境存心法,内外全体法,内外全用法,即体即用法,透出体用法

这些法门是从师傅那、逊师傅那、典籍等地方得来的,它们大多都有一个相同点,那就是“观”,观外景、观内景、观幻景

既有幻景,即有心魔,在道门里“养心”一层最重要的修证便是击败心魔,所谓的“擒意马锁心猿”。

“心猿意马”其实都是一种比喻,是指神魂中的两种魔障,简单而言,散乱就是心猿,妄念就是意马。

修士把它们击败控制,就可以做到“止念”、“息妄”。

之前修完第一层入静后,虽然能静心下来,也能元神出壳,却远没有心安。但擒意马锁心猿之后,修士就不需要沉睡识神,也可以清醒着出元神,如同那一次阮先生不需要打坐入静,说出就出。

识神将会成为元神的臣子,修士平日里就更加减少了出现散乱、昏沉状态的次数,那样无论练功做事,都可以专心致志,提升效率;神魂自然也会变得更强大,不管是魂力值、元神出壳后离开肉体的距离和时长等,都得到大幅提升。

等到“心安”了,才可以迈入到炼己第三层“炼性”,到时候就有机会开启心的奥妙,从自己自身里,获得玄真无上的神通。

佛家把炼己这一境称为“止观”正是此意,止、观、慧,入静之后就是观,观了有所得,即是智慧。

好处确是多多,但“心猿意马”不是那么容易击败的,火龙真人在参同契中说“心猿不定,意马四驰”,“心猿”是一只顽劣猴子,整天在心里跳来跳去,搅乱心神,十分凶猛;“意马”是一匹千里快马,平时寻不到,一旦有妄念生起,它就窜出来,难以拴住。

不管那两头孽畜怎么凶,谢灵运晓得,自己想在中秋斗才会上不负众望,在这段短暂的时间里,至少要踏入炼己第三层。

那么用什么法门去修养这颗心呢

不同于入静需闭目,养心观外景的话就要睁目而修,他看看身边周围,风吹林动,树影重重,不停能听到一些虫鸣鸟叫,远处潺潺的溪流声也传入双耳。

泯心存境法此法即是求对境无心,对事无念,不顾外境,但息自心。有一句诗形容其为“是处有芳草,满城无故人”,只要如此做到心无一念,那又如何会有散乱和妄念呢

“不,不修这个。”谢灵运稍一想就坚决地摇摇头,他才不要这么修,等会真的修得心如死灰,看到什么都不为所动,放眼整个金陵,都觉得没一个故人、没一个亲人,那还是个人吗

泯境存心法也不好,心是存了,却“心不着境”,对境无境,对物无物,见到什么都觉得是虚幻,“不与万法为侣,不与诸尘作对”,那以后再无赏山景赏美人的乐趣,活着又有什么意思不好。存心存境法如何心境内外共存而相对独立,内不缘外,外不入内,各不相到,自住自在,“一片月生海,几家人上楼”,虽然也欣赏,但你有你景象变幻,我自上我的楼。

认真的思索一番,谢灵运最后选择了最合意的“内外全体法”

此法讲究全体息妄,修士于山河日月下,一切心境诸法都打成一片,天地人我,浑为一体,而心性湛然虚明,一片纯真,这样去哪里有妄心来正如诗曰:“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同体”

这亦是山神经的纲要,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既选定了法门,谢灵运便开始静静地“观”了起来,看着眼前的景色,去感受去相融。

如果是别的一个境,他可能没有修得那么快,但身处于熟悉的云龙山之中,又得了修炼山神经的玄妙,在体内的那座云龙山神相呼应下,他很快就进入忘我状态,自己与周围一切融为一体,山就是我,我就是山,或者说无山无我,万物自然。

在这种状态下,那颗心不但安了下来,还感到十分舒爽,受到滋润的神魂也似乎一点点地成长然而过不了多久,那只心猿果然而至。

他是真真切切的看到了,没有去想这是不是幻象,只见一只猿猴从树林间呼啸地窜了出来,它长得跟他一样高大,但浑身都是黄色毛发,只露出一张心形的脸庞,尖腮雷公嘴,一双圆滚眼睛溜来溜去,没个正经地蹦跳不停。

谢灵运脸露微笑,道:“你终于出来了么,就知道你没那么好心,肯定要来烦烦我。”

“嘿嘿嘿,什么是我,什么是你,我不就是你么”心猿抓耳挠腮、上跳下窜,又突然张嘴嘿嘿大笑,话音未落就猛然出招,抓了一把猴毛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