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10(2/2)
“不必如此。”顾振华笑道:“刚刚到了河南没几个月,谁也没法一步登天,有问题想办法解决就是了。先带着我去看看火铳的生产,然后再去炼铁厂。”
葛匠师引着顾振华到了兵器厂,火铳一直是顾振华非常看重的,因此这边的工匠数量最多,也最忙碌。别看顾振华亲自来视察,大多数人还是该干什么干什么,只有问到了才会回话。
说起制作火铳,最难的就是钻出一根光滑均匀的枪管。其实就算到了后世,枪管炮管一类的东西也不容易,更何况是大明。全靠着手工钻出一根枪管,差不多要用一个月的时间。
顾振华也知道造枪困难。因此他才甘冒奇险,把京城的火铳拐出来,不过经过了几次大战,加上平时训练的损耗,很多火铳已经到了寿命,安现在的火铳缺口其实非常大,这也是要大规模进军之前,必须妥善解决的问题。
就在顾振华的面前,就有几组工匠正在钻枪管,他们使用的就是简易的人力钻床。先是用硬木制造出坚固的架子,然后将枪管粗坯固定好,用圆形石盘做惯性轮,系上皮条后用人力拉动,使石盘带动钻头旋转钻膛。这种钻床比光使用人力进步不少。不过饶是如此,速度也快不到哪去。
说话之间,正好一个一根枪管已经钻好了,工匠师傅献宝一样的送了过来。顾振华先是抚摸了一遍,十分的光滑,然后眯缝着眼睛,对着枪管看了看。
“不错。钻得很直。”
“多谢国公爷夸奖。”这个中年工匠笑着说道:“以往给朝廷造火铳,就是得过且过,铁是唬弄的,铳管也是唬弄的。”
“到了最后就把士兵的性命也都糊弄了。”顾振华叹口气说道:“武器关乎胜败,胜败关乎国家的兴衰,不能不小心啊。”
“国公爷说的是。到了安之后,没有人敢不用心做事,钻出来的铳管全都要刻上我们的名字,以后出了问题可是要追究下来的。”
葛匠师也笑着介绍道:“国公爷,卑职可是按照您的意思。每个火铳的零件都要留下制作者的标记,出了问题要追究到个人。当然造得好,也会得到奖励”
“嗯,这就很好,奖惩严格,才能有干活的积极性。”顾振华笑道:“铳管做的不错,可是一个月一支,实在是太慢了,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有”
葛匠师笑道:“卑职刚刚造出了一架大水车,用水车作为动力,带动石盘转动,然后将钻头固定在石盘上面,然后再去钻铳管。用了水力之后,也不知疲倦,不用休息,昼夜进行,力道稳定。在半个月之前试用了一下,目前已经钻出了两批铳管,平均六七天就能钻出一根。下一步正准备增加水车的数量。”
顾振华一听这话,顿时来了精神,笑着说道:“快去带我看看水车。”
葛匠师他们带着顾振华到了工厂的北侧,这边正好靠着雎水,水流十分充裕,一架二十几米高的水车正在稳定的转动着,通过水车的转动,带动了岸上的石盘转动,进而驱动着钻头不断的钻进铳筒之中。
看着庞大笨拙的工具,顾振华也不得不感慨技术的神奇,就是这么小小的改变,就能增加数倍的效率,的确非常惊人。
“好,一架水车怎么够,你们马上要多造水车,造几十架出来,昼夜不停的钻铳管,争取一个月要造出三百杆火铳,甚至更多,只有这样才能满足需要。”
葛匠师一听顾振华的话,忍不住苦笑道:“国公爷,造水车不难,现在最大的难处就是钢材,水力钻床消耗钻头速度更快。我们炼出的钢不堪用,全靠着从外面购买,上一次周琨从倭国运回来一批硫磺,夹带了二百斤好钢,全都被我们给用了。说来惭愧,堂堂天朝上国,炼出的钢铁竟然比不过小小的倭国,我们这些人都脸红啊。”
顾振华也看出来了,现在最大的问题就落在了钢铁上面,不解决这个问题,军工生产就别想突飞猛进。
“诸位,大家都辛苦了,你们只管用心造火铳就是,其余的事情本爵处理”
顾振华勉励了几句,然后就和葛匠师离开了火器厂,直接到了临近的炼铁厂。这里正是冒烟咕咚的,三座高炉排列在眼前,周围的空气无比的炽热,工匠们早都甩了一个大光膀子,但是每个人的身上还都是汗津津的,滴滴答答的流下来。
在高炉的不远处,还有十几个炉子,工匠师傅正在挥动着锤子,用力的敲打,火星四射,灼热的火星甚至会落在皮肤上面。因此这些工匠的胳膊和脸上全都是斑斑点点的烧灼痕迹,不过他们毫不在乎,依旧敲打如故。
每个行业都有艰难,这些工匠更不例外
在坩埚法炼钢发明之前,中国的炼钢技术在世界上算是最先进的,明朝更是将灌钢法发展到了巅峰。
根据唐顺之的记载:“以生铁与熟铁并铸,待其极熟,生铁欲流,则以生铁於熟铁上,擦而入之。”也就是說,把生铁与熟铁放在一块冶炼,等到生铁熔化,铁汁欲流时,则將生铁水擦入熟铁中,灌钢就炼成了。
这正是大名鼎鼎的苏刚法,顾振华从南京讨来了不少的工匠,他们就有精熟此法的。只见一个粗壮的铁匠师傅将一块熟铁放在了坩埚之中,加热三分钟左右,又把一根生铁放入坩埚,继续鼓风加热。
等到生铁开始融化,用铁钳夹住生铁一段,将铁汁淋在熟铁上面,学徒这时候不断的翻动熟铁,均匀的吸收铁水,前后进行了两次,然后师傅将熟铁取出,开始大力的捶打锻造。
顾振华在一旁仔细的观察着每一个环节,他的眉头紧皱,这时候最靠边的刘铁匠已经打好了一块钢。
葛匠师急忙问道:“怎么样,钢口如何”
刘铁匠痛苦的摇了摇头:“勉强吧,做刀剑不差,可是俺就是想不明白,这钢口怎么会比不上倭寇的东西呢,实在是邪门”
刘铁匠十分痛苦蹲在了地上,抱着脑袋,一语不发。葛匠师也是摇头叹息。
“做活就是离不开好钢,偏偏又哎”老头重重的叹了口气。
顾振华摆了摆手,笑道:“大家伙不要沮丧,本爵刚刚观察了一下,咱们的炼钢技术,绝对是第一流的,炼不出好官的责任不在你们”
“国公爷,那您说在哪里呢”
“就在那”顾振华用指了指旁边的一堆东西。
刘铁匠也急忙看过去,只见顾振华指的正是一堆石炭,他顿时脑袋就不够用了。
“国公爷,您说问题出在石炭的上面”
“没错。”顾振华笑道:“在汉唐的时候,林木葱郁,大多有木头炼铁,可是宋朝以来,木材减少,就不得不用石炭代替,从此之后,钢铁的质量就下降了不少,再也造不出陌刀那样锋利的武器了”
按理说使用煤炭是一种技术的进步,不过偏偏出了一点差错,那就是中国的煤炭普遍含杂质太多,古代人又没有脱硫的技术,因此炼出的钢铁质量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