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悍明 > 分节阅读 278

分节阅读 278(2/2)

目录

“鳌拜”

顾振华一听,顿时豁然站起,说道:“当真捉了鳌拜”

吴凯杰急忙笑道:“那还有假吗,王爷您请过目。”

顾振华急忙将战报接了过来,仔细看了起来,脸上渐渐有了笑容。

“太好了,李过他们可是大功一件,尤其是李来亨,能凭着弱卒,拖住鳌拜三天,该奖,该重重的奖励”

顾振华很少直接点名奖励将领,这一次也可见他的欣喜。提到了鳌拜,很多人都会想到那个专横跋扈,目空一切,最后被康小麻子干掉的权臣形象。

不过仔细推究,鳌拜绝对是满清定鼎中原的重要人物,多尔衮在1650年死后,南明的势力依旧十分强大。在李定国等抗清名将的率领着之下,先后掀起了几次反清的浪潮。这段时间正好鳌拜秉政的时候,可以说是鳌拜带领着清廷,走过了多尔衮去世之后,国无长君的艰难岁月。

而且鳌拜在日,吴三桂等人并不敢造反,由此也可见鳌拜的威望。

可以说是多尔衮和鳌拜这对冤家,奠定了满清的基业

如今捉到了鳌拜,对于顾振华来说,这个胜利比起抓到一位亲王还要欣喜。他自然要不吝厚赏。

“吴凯杰,马上传我的命令,将李过所部纳入下一批军团升格的名单之中,另外向朝廷报捷,请求给李过封爵至于李来亨吗,把他调到近卫军,出任第三团副团长。有功将士,一律官升两级,记集体一等功”

吴凯杰忍不住笑道:“王爷,您是很看重这个鳌拜啊,不过卑职觉得封赏的事情还是要等到大战结束,当务之急是穷追猛打,趁着空虚,把陕北拿下来”

“嗯,没错,你再去给孙诚传令,让他带着人马也火速北上,只要拿下了陕北,就像山西进军。鳌拜铲除了,满清少了一员悍将,我们的北伐大业也要加快了。”

“别放走了鞑子”

“快,就在前面呢,进了小树林子了”

士兵们高声的喊着,在后面一路猛追,苏克萨哈就像是丧家之犬,狼狈逃窜,几乎没有喘息的时间。

他原本身边还有一千多人,可是如今只剩下了二百多个,几乎人人带伤。他也不例外,左腿被树枝划破,皮肉翻开,鲜血淋漓。

“主子,明狗又杀上来了,您看该怎么办啊”

“唉”

苏克萨哈长长叹了口气,苦笑道:“鳌拜或许说的是对的,我大清就不该贪恋中原之地,繁华再好,可是要用命换啊”

想到了这里,苏克萨哈突然扯开了衣襟,撕下一块衬衣,沾着腿上的鲜血,刷刷点点,写了几行字。

他把血书交到了一个多年的老奴才手里。

“你拿着这个,一定要想办法回京,交给摄政王,就说,就说是鳌拜和我的遗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亡其鸣也哀。请摄政王为了百万满人的存亡,好好考虑一下”

“别跑,你们再不出来,就放火了”

没时间再拖延了,苏克萨哈急忙说道:“你藏在林子里别动,我去引开明狗,听着,血书务必给我送到”

苏克萨哈交代完毕,转身就跑,带着他的手下冲出了小树林,一旁边正好遇上了安的骑兵,顿时他的队伍就被冲散了,苏克萨哈带着二十几个人,像是丧家之犬一般,仓皇逃走。

突然在他们的眼前出现了一个城镇,苏克萨哈他们只能硬着头皮绕过去。可是就在他们刚刚接近的时候,突然一阵锣鼓之声,从四面八方,涌出了无数的安。

康大力正好带着人围住了苏克萨哈。

“哈哈哈,狗鞑子,你也不抬眼看看,这里是黄陵,黄帝的陵墓,也是你们能侵犯的,给我抓起来”

士兵们一拥齐上,苏克萨哈还想要反抗,结果被士兵用绳索套住,从马上活活的扯了下来,成了安的俘虏。

四大顾命,捉了一个鳌拜,又饶了一个苏克萨哈

买一送一,这个生意太棒了。只是李过和高一功还不满足,在肃清了洛川外围的残敌之后,他立刻下达了分成五路攻击陕北的命令。

他和高一功各自领着两个团,康大力,熊心,汤展熊他们三个也带着部下一同行动,五柄利剑,肆无忌惮的插进了陕北,安的反攻大幕,终于彻底拉开

第三百六十九章鞑子要和谈

十月二十七,安一万五千人围困延安府,经过五天奋战,炮兵轰开城墙,全歼守军五千余人。是役安阵亡二百七十五人,伤三百八十人。

十一月十号,大军陆续收复延长、延川、保安、安塞、安定、绥德,米脂等二十余州县。三十万百姓从鞑子的铁蹄之中挣脱出来,重现光明。

十二月十五日,安趁黄河封冻,一举过河,抢占永宁州。吹响了进军山西的号角。同时,洛阳方面安攻陷平阳,南北两路大军,对山西已成包围之势

陆续从前方传来了无数的好消息,河南各地都沉浸在了欢喜的气氛之中。顾振华在去年的时候,为了推动新政,办了第一份报纸,叫做政事纪要,主要是给屯田政策做说明,同时也刊登大量整顿吏治,惩处贪官,减免税收,鼓励工商的消息。

虽然大明早就有了发达的邸报系统,可是那毕竟只是针对上层,尤其是官宦才能接触得到。而政事纪要从一开始就是面向所有人的,语言更加直白,就像是市井说话一般。

还有一项举措,那就是统一使用了简化字。顾振华本以为这个措施会遭到反对,可是结果完全出乎预料,不少文人甚至站出来,公开为简化字叫好。只有一些酸腐守旧的老儒才反对了几声,但是很快就被压下去了。

实际上从汉字诞生以来,就不断的进行简化,要是真想复古,那就该用象形字了

到了明末,后世的很多简化字就已经出现了,只不过没有正式规范而已。因此民间使用较多,正式文书少了一些。

但是作为一个能够接受利玛窦,汤若望这些西洋人的开放时代,明朝士人对待文字的简化格外的开明。也只有满清鞑虏。才会为了钳制智慧。掌控读书人,不惜逆时代而动。从一堆故纸堆里找出了那些已经被淘汰掉的文字,当成圭臬。

其实使用简体字还有一大好处,因为纸张还是非常昂贵的,使用笔画众多的繁体字。一页纸也写不了多少内容,简体字大大丰富了信息量,也降低了知识的成本,对于寒门学子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

当顾振华提出了简化汉字的倡议的时候,方以智等人还帮着他进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