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1(2/2)
“怎么个有钱”程二夫人问道。
见夫人没怪罪,妇人松了口气。
“夫人,别的不说,你知道当年周氏周氏嫁过来时的嫁妆多丰厚吗”她说道。
程二夫人斜了一眼这妇人。
废话,她一个继室难道还去查点前任的嫁妆吗
妇人面色尴尬,这就叫不好听了吗,那些仆妇们私下说的更不好听呢。
“当年周夫人进门时,那叫一个风光啊,金银首饰布匹绢丝,二个位于城东西市好地段的铺子,两个位于郊好地好收成的庄子”
“那都是周家提前半年派人来咱们江州城精挑细选的”
“我还记得当时周夫人刚过世,由老夫人代管了一段嫁妆,听那些管事娘子说,光一个铺子的收成就足够咱们家半年的开支”
那是真金白银财能生财的嫁妆啊。
再想如今的夫人的嫁妆
到底非京城之地的清贵人家,不能比啊。
梳头妇人捡着能说的说了。
程二夫人暗自咬了咬牙,那又如何,嫁妆在丰厚又如何,一闭眼什么都不是。
不过
一个铺子的收成就够半年的开支
“那这些铺子庄子都是老爷管的吗”她忽的想到什么问道。
那么多收益,怎么家里从来没见过
难道那些绿娘十三娘什么的都是靠这个收益养着的吗
“不是,不是。”仆妇一眼就知道自己夫人心里想什么,忙说道,“在大夫人那里。”
大夫人
程二夫人摘下一根簪子,慢慢的放在桌子上。
“怎么大嫂从来没说过”她笑道。
虽然不分家,但各方的吃穿用度都是有账的,如今婆婆不管家事,由大嫂主持中馈。
“毕竟是先头那位的嫁妆,怕说起来,夫人您忌讳吧。”仆妇说道。
程二夫人是觉得不太舒服,也说不上是哪里不舒服。
那些嫁妆早晚是那个傻儿的,她以及她的子女都用不得,但那些收益
家里的开支都是大嫂掌管,收益自然也不用分什么大房二房的,但是
她还是觉得哪里不舒服。
嫁进来满九年了,她刚刚知道这件事,还是托那傻儿的福
要是那傻儿一辈子不回来,她是不是一辈子都不知道啊
“夫人,厨房的解暑汤送来了。”有丫头进来问道。
程家虽然富足,但一向秉行节俭,一日三餐,加餐宵夜,点心也都是定食定量,近日炎夏,大夫人让厨房加了解暑汤,但她自己不用,只让孩子们吃,二夫人自然跟着嫂嫂看齐,也不用。
但仆妇们该问还是会来问一问。
程二夫人转过身。
“拿来吧,我正好想用。”她说道。
“是。”丫头应声是,转身就走,走了几步才回过神。
夫人方才说什么
“哎,夫人是说不用”她忙低声问旁边的丫头。
那丫头打着哈欠。
“你困迷糊了夫人明明说要用。”她说道。
啊丫头这才明白自己没听错。
“真是奇怪,夫人怎么用了”她笑道。
“家里的东西,夫人想用就用喽,不用也白不用。”先前那丫头懒洋洋的说道。
而此时,京城,广袤胡同,高悬周宅的大门前,一个十七八岁的英武少年正跳下马。
门房早跑出来四五个小厮抢着牵马。
少年扬手解下腰间的钱袋扔过去。
“赏你们的,吃酒去吧。”他喊道。
小厮们一片争抢。
“谢六郎赏”他们齐声喊道。
周六郎哈哈大笑着径直进去了。
周家的宅院是按照陕边州的祖宅改造的,尤其是那一面影壁,更是直接从家里拆了运来的,花费的银钱简直抵十个影壁,一举成名,从此稳居京中奇葩家族榜,人称老陕周。
周六郎大步进了自己的院子,屋檐下,坐着一个年纪相仿的少年,长眉细眼,穿着大袖长袍,正看着面前的白瓷围棋盘若有所思,旁边跪坐两个小丫头也跟着看棋盘,叽叽喳喳的说话。
“秦郎君,这个好没意思,不如玩双陆棋吧。”她们说道。
听到周六郎的脚步声,大家都看过来,两个丫头跪直身子,再俯身施礼。
那少年却依旧看着棋盘。
“桑子,你今日怎么过来了”周六郎衣袖一甩直接盘膝坐下,将棋盘充作凭几,手臂放上去,刷拉打乱了其上的棋子。
少年也不以为意。
“闷的慌,来你这里听听趣事。”他说道。
“我这里有什么趣事”周六郎问道。
“听说江州府你那姑父家派人来了”少年问道。
周六郎看身后的跪坐的两个丫头,两个丫头心虚的低头。
“那家人果然是个趣事。”周六郎说道,伸手拨弄棋子。
“是说你那个表妹的事。”少年说道,“你们怎么不细问一下,就将程家的人赶走了”
“无用之人,与我们周家何干。”周六郎说道,面带不屑,“当初姑母不听言,非要留那等傻儿,害人害己,枉费祖母祖父养育,至于那个傻儿,祖母又犯了妇人之仁,不让她早死早托生,反而呵护喂养,猪喂养尚能食肉,痴傻儿喂养有何益”
少年呵呵笑了。
“六郎,你那猪都不如的表妹养在并州。”他说道,“程家的人现在来问,是不是你们把她送回江州的。”
“对啊,他们来问如何我们就该恭敬作答么”周六郎看着他瞪眼问道。
少年看着他笑,伸手在棋盘上修长的手指划过一道。
“从并州,到江州。”他说道,“你的表妹在程家,你家不知的时候,自己回去了。”
周六郎看着他,眉头微凝。
少年再次伸手从棋盘上这一点划到那一点。
“从并州到江州,一个年幼女郎。”他含笑说道,“你说,一个无用的人是如何做到的”
第十三章无趣
更新时间20131297:47:24字数:2465
少年说完这句话看着周六郎,周六郎看着他。
人猛地站起身来,几乎扫翻了棋盘。
“父亲可在”周六郎高声问道。
院外侍立的小厮忙应声回答,周六郎说着话已经疾步向外而去,转眼就没了影子。
院子里恢复了安宁,少年略活动了手。
“这里暂时也无趣了,我还是回家吧。”他说道,伸手。
跪坐的丫头忙起身,一个从身后拿出一双木拐,一个则起身搀扶少年。
院中的小厮忙去外招呼,不多时进来四个小厮,手里抬着一张行榻。
少年已经撑拐站起来,长袍垂下,身量高瘦,玉树临风,只可惜衣抉飘飘之下,一腿竟然扭曲不能触地。
丫头搀扶少年一瘸一拐的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