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北洋枭雄 > 分节阅读 98

分节阅读 98(2/2)

目录

这年头虽然普通人对当兵有一定的抗拒性,认为好男不当兵的大把,但是当兵和当军官是两码事,庚子年后随着科举改革,越来越多的读书人投军,尤其是那些秀才们投军的更多,当然他们去投军不是说当大头兵的,而是普遍去报考军校或者从事文案清书之类的职位。

然而别以为这些军校就容易报考了,各省尤其是湖北或者直隶的几所学堂每年都是上千人去报考,最后一般只录取百多人而已,所以很多人听到赵东云弄了个随营学堂后也有不少人想要报考,听说不能直接报考所以很多人就走了迂回的路子,也就是先去当文案清书之类的,然后再用第三镇现役军人的身份去报考。

赵东云弄的这个随营学堂速成班的教学质量自然是不如北洋陆军军官学堂这种正规军校,不过培养出来的当个基层军官还是勉勉强强可以的。

这个速成班虽然不算多少,但是第三镇随营学堂不仅仅有速成班,还有进修班呢。

这个进修班在北洋体系内的名声可比随营学堂速成班大多了,从新建机枪营时代开始,赵东云在保定开办的时候就有不少友军的军官时常来旁听,尤其是赵东云经常亲自授课,根据后世的记忆以及留德生涯里所学的军事理论,基本上他讲述的都是当代最前沿甚至是超前的战争理论,很多东西国内甚至没有人听过的。

在国内你如果想要知道什么叫静态或者弹性防御理论,你就得来这个进修班,如果你想要详细的了解什么叫做总体战,你还得来这个进修班,又比如你如果想要知道赵东云去年年底提出的国土防御理论里头的空间换时间是什么意思以及拥有什么意义,那么你还得来这个进修班。

这些东西涉及的已经不是战术层面,而是战略层面,你在北洋陆军军官学堂和日`本陆士是学不到这些东西的,至于其他几所可以学到这些东西的名校,比如日`本陆大、德国柏林军事学院一般国人根本就去不了,陆大就不说,人家日`本根本就不允许国人去报考,至于德国那边的几所高级军事院校按照道理来说也是不会接受外国留学生的,但是德国对接纳中国的留学生还是比较欢迎的,通过外交途径还是勉强可以让德国接受少量几个留学生到那几所高等军事院校学习的。

但是前提得通过外交途径的官派生而且还得你自己考上才行。

因此北洋的诸多军官唯一能够接触到这些战略层面并且是最前沿的战争理论,只能跑到赵东云的这个进修班来听赵东云讲了。

赵东云在保定数年之所以能够拉起一个少壮派来,他的讲课也是起了很大的作用,北洋内部不少中高层军官可都是或多或少旁听过他授课的,所以听到其他北洋军官突然喊一声赵东云为老师,千万别觉得奇怪。

到锦州后,这个随营学堂继续开办,而且依旧有不少旁听生,去年年底段祺瑞、王英楷、吴长纯他们是拉下面子,亲自找赵东云要了十几个名额,并各镇里抽调了十几个手下到锦州来旁听了半年,今年年初其他三镇又是派遣了第二批十多名旁听生来进修。

在当代中国,能够接触到当代最前沿军事理论的地方,也就只有赵东云开办的这个第三镇随营学堂进修班了,至于北洋军官学堂虽然出名,但是依旧只是一所培养初级军官的学校而已。

其实赵东云回国并崛起后,北洋又是掀起了一番留学德国的,这几年来虽然大部分留学生还是首选留学日`本,但是也有少部分人尤其是北洋体系里的人选择追寻赵东云的留学步伐,前往德国留学,不过能够进入柏林军校的还是屈指可数,那不仅仅要官方派遣生才可以,而且还得你自己有能力考进去才行,那些自费生就不说了,基本上不可能考上军校的。

而官派生的话,这几年已经单单北洋就已经选派了前后上百人赴德留学,不过这些都是普通留学生,去就读普通院校或者普通的军事院校。

然而由于赵东云这个成功例子在前,导致袁世凯对德国的几所名校,尤其是柏林军事学院大为期待,甚至特地每年都选派了真正的精英人才专程去德国报考该校。

1902年袁世凯从北洋新军里头,先头挑选了四个毕业于天津武备学堂留德幼年班的年轻军官前往德国留学,要知道这四个人可都是和之前的赵东云一样在天津武备学堂幼年班学习多年,精通德文以及军事理论的,算得上当代北洋体系里能够培养出来的顶尖精英了。

然而这四个人一个都没考上柏林军校,让袁世凯颇为失望,不过他没死心,他觉得自己手下有一个柏林军事学院毕业的赵东云成效就那么大了,要是能再多几个的话那就更好了。

所以他去年又从整个直隶了搜刮七个精英人才去德国,不为别的,就为了去报考柏林军事学院,而且为了安排他们去考试,清廷的外交部门可是花费了不少功夫,但也只考上了一个历史上名不经穿的杨德明而已,今年估计还要派遣人过去应考,不过真正能考上几个就是没准了。

为了积累更多能去德国留学,尤其是能够报考那些德国名校的留学种子,北洋陆军军官学校那边还效仿之前的天津武备学堂,再一次开设了留德幼年班呢。

不过这些精英去了德国的人虽然大多考不上柏林军事学院,但是好歹是官派生呢,通过外交途径倒是可以上德国的其他几所二三流的军事学院,从整体的生源素质以及就学情况来看,比北洋体系派遣到日`本的学生比选派到日`本那边的学生要强得多。

这也算是赵东云给当代北洋带来的一个小小改变了,毕竟有着他的例子在前,不少人是希望能够和他一样学有所成回国后一飞冲天的。

只是真正能够做到的很少而已,对于普通识字而言,连获得官派生的机会都非常难,更别说在外交途径的帮助下报考各国名校了,他们一般都是自费去了某国运气好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语言学习后,能够考上正规院校,如果运气不好或者能力不够,基本上只是在当地生活一段时间,连日文或者德文都没学顺溜就回国了,这些半途而归的人自然是说不上有什么能力的。

这两年,北洋体系内派遣到德国的留学生比较多,除了由于赵东云的影响外,实际上还和去日`本那边的留学生普遍玩参与革命党有关

也许对于那些南方省份来说,派遣出去的留日学生参加革命党不算什么事,但是在北洋体系里这却是犯忌讳的事情,不管是在现在的北洋还是十几年后的北洋,这个体系一直都是非常排斥那些拥有过激主张的革命党。

这种情况下北洋自然是减少了向日`本派遣留学生的数量,转而加大了对向德国派遣军事留学生的数量,除了前头说的每年几个专门去报考柏林军事学院这类高等院校的精英外,还有大量的普通留学生,这两年都已经送去了上百人,这些人一部分会进入德国的部分初等军事学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