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农业中华 > 分节阅读 42

分节阅读 42(2/2)

目录

顾明托人找了两个家庭困难的留日学生,其它的就是想别人来,别人可瞧不起这里,都想着前程呢。

两个学生说今天结伴乘船下来,不过也只是说看一下。所以袁芳带着八个四年级学生穿着整齐的校服在码头上等着。

刘英出来时见了好奇地问了一下,就笑着说:“我可以帮忙找,多的没有,三五个还是可以的。”

袁芳迟疑地看着他。刘英笑道:“你可以去问张大人,如果需要,在托人到全盛美说一声。”

说完就上了渡船过河去了。

来的留日学生都是知日会的,读过张春的演讲。下船就看到了没有辫子,短发,新式校服的学生。

两个人非常惊奇。

跟着到了学校,居然发现一帮军人在训练孩子们队列。虽然混乱,但是已经有了一些模样,主要是孩子们太多了。

学校非常“豪华”,比得上日本的中小学。来到办公楼,就发现三个军人和五个不大的男女老师满头大汗地在批改作业,作业本堆得厚厚的。

虽然袁芳说,这个学校是免学费的学校,老师除了一日三餐和相应的福利,没有薪水。两个学生也答应留下来。

张春听袁芳说起了刘英有意给学校介绍老师的时候笑了。

“可以啊,能到这个学校,不拿薪水,不是穷得无路可走,就是革命者。不过你最好把农学堂的校训也写在新学堂的墙上。”

刘英的动作很快,一介绍就是十个,好在男女都有,不是那么引人注意。

十个人倒也不隐瞒,都是共进会会员。

第六十六章交换

十个人补充进了教师队伍,守备队却没有撤离,学校的规矩没变,这十个人与被软禁也差不了多少。

一个月后,十个人一起出来到了衙门傍边的全盛美杂货铺向刘英“道谢”。说学校的教室里全部挂上了“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八个大字。并且每天上课时都要念一遍。

刘英听了不禁大笑:“这个张大人,在讽刺我们空谈误国呢。不过我倒要看他怎么实干兴邦。”

十个人中,蒋新华是比较突出的一个,他说:“新学堂的校长袁芳,五个年近十五岁的老师,三个守备队军官,都是张家所谓的农学院培养出来的。整个四年级的学生,大部分二三年级的学生也是农学院的蒙学新迁出来的。所有的这些人对于军事队列十分熟练,纪律性非常强,体质很好,围绕操场跑步最后剩下的都是这些人。连袁芳校长也不例外。

二三四年级在我们来之前是采取上大课的方式教学,这些老师讲课非常宽泛,但是隐然成为一个系统。据说依据的是张春张大人叫做系统学的理论。不是简单地读书识字而已。

二年级的学生还看不出什么,但是三四年级的学生喜欢问问题,老师们也鼓励学生问问题,强调自己要动手实验。学生们写的小心得,只要获得优等,就会被刻印下来,放在读书馆。四年级的学生需要调查某件事情,校长可以批准出校进行调查,范围既有社会学,也有自然科学。完全能够达到中学的水准。这些学生非常向往新民农学院,认为那里才是最厉害的。”

蒋新华讲诉这些事,其它的老师都点头。

一个女老师补充道:“学校男女平等,所有原来张家学堂的学生都说张大人每过七天就会到农学院讲课,他们都喜欢听。他们认为张大人是最爱国的人。”

蒋新华点头道:“所以,我认为张大人虽然不是革命者,但是有革命思想。”

刘英皱着眉头说:“为什么张大人好像对我们有很大的敌意”

蒋新华和所有的老师笑了:“学生们说,张大人不喜欢洋人,认为洋人的理论都是初级和野蛮的。不喜欢民主和自由,每次都会嘲讽一番。张大人还讨厌做八股文的文人。”

“空谈误国ot

“是的,张大人说我们是空谈误国。认为国家是老百姓的国家,老百姓不像一个人,国家就不像一个国家,实干就是让每个人都吃饱饭,能读书。这种思想在孩子们的心目中非常深刻。”

“也许他是对的。”刘英叹了口气:“你们留在新学堂吧,有机会去张家的农学院去看看。以后起义你们也不要参加,最好脱离共进会的身份,也许这样会给革命保留一点实力。”

“为什么”几个人同时问。

“因为张春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成功的路,但是他不认为我们能够成功。”刘英望了一眼衙门方向。

“你相信”

“以前我不信,但是现在我信了。不过作为革命者,总要有人牺牲,我做牺牲的那个,也许能激起这位张大人的血气。”刘英神情坚定。

刘英给了学校十个人。却拉走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那就是李明毅。拉走李明毅的同时,也拉走了李家。

李家和刘家不能比,但是他们联合起来对付吴家,清河吴家被逼退,云龙河吴家也就失去了依靠,开始向汉口搬迁。因为吴家的船经常被劫。做成衣的吴家成了无源之水,不搬走也不行。

吴家的田亩,五十多个院子,以张家的一张织布合同就出让给了张春。张家的织布只供应给吴家一家。

吴家的船卖给了杨家,因为张扬氏的关系。湖匪很少动杨家的船。

吴家的土地被张春分给了吴家三个村子的佃农,三成租子。百民巷和李家有意见,但是现在说什么也没用,张家有人有枪。

进入五月,吴家的棉花地减半,恢复了水稻种植。保留的棉田也换了棉种和耕种模式。这次,张家农田里的不同暴露在了人们的面前,以前都是听说,但是没有见过。

不过吴家的房子空着。没有动,也没有卖。

张家现在没有时间和能力对吴家这块宅基地动什么脑筋。

夏收过后,张家就开始为刘英提供酒精和食用油。刘家也有榨房,但是产不出这么高质的油。刘英也没想过要改进自家的生产工艺,他需要银子,以最快的速度筹集银子。他知道可能大部分银子都让张春赚走了,但是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刘英开始收购钢铁,四成钢铁卖给了张春,六成钢铁不知去向。量不大,但是没有间断过。

张家大型养殖场有了稳定的出栏数,除了为所属几个村子提供足够的耕牛以外,农学院以及所属工厂的人都有了足够的肉食。这让南张街能够对外提供便宜的猪肉和大量的蔬菜。这都是养殖场的成果。张扬的另一个成果就是大型沼气池增加到了四个。所有农学院的肥料都由这四个沼气池提供。

随着机械厂的机械设备逐渐完善,冶炼工艺也有了很大的改善,精工所的内燃轮机总算达到了刘光利的设计要求,能够投入使用。个头比组装的发电机小,但是发电的效率却高出了整整三倍。

机械厂到南张街的码头再次加宽,因为大部分的矿产品都是从这里进口来的。冶炼厂有了五六种不同的小型冶炼炉。煤炭可以用来发电,但是现在不需要,它用来精炼需要的钢材,而玻璃的产量翻了一番。

有了电,有了强劲动力,有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