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农业中华 > 分节阅读 172

分节阅读 172(1/2)

目录

大师和您也会希望看到藏民过得幸福安康,每一代都比上一代强。”

“感谢您的恩赐,藏人们拥有无限广阔的牧场和天地,只是我在想找到转世的活佛更加困难了。”班禅叹了口气:“不过如果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有着活佛的智慧,就是我们不转世,也心安了。”

丽质插口到:“大师,还是转世看看吧,真到了那个时候休息也并无不可。”

班禅在新民医学院经过了彻底的检查,制定了治疗方案后就回塔尔寺去了。

同样生病的吴佩孚在开封利济医院不肯回来,他要看着黄河的洪峰过去。

这一年,雨水不小,洪峰来得早,不过十分平缓。始终没有大的洪峰经过。汾河毕竟只有一条支流,就是来水再急,也影响不大。黄河的老河道因为水量的控制,一直没有断过水。但是估计洪峰过去,断流是肯定的事情了。

施工的队伍已经准备好了封堵老河道,进行下一步水利枢纽的建设工作了。

四川的刘湘也病倒了,或者说是活生生给累倒了,好在刘湘还年轻。阎锡山在山东也成天泡在船厂和建设工地。这些人都急于做出一些成绩。白崇禧、毛石山到了江淮,两个人和蒋方震都非常谈得来。

三个人一商量,携手跑到新疆考察去了。江淮留给了林育南。林育南在鄂南做的非常不错,现在调任江淮任副省长。

毛石山和蒋方震其实都是文人气息很浓的人,毛石山的大局观和勤奋是三个人中最强的,他无时无刻不再读书和思考。白崇禧和郭华的性格有些类似,他擅长用小刀,阴谋诡计百出,但是还不失正。

蒋方震说白了不是军事家,是个谋士,他是个有些浪漫思想的人,往往能够弄出一些新的东西。

三个人就混到了一起。把朱德这个老实人留在军部勤勤恳恳地做牛做马。因为刘伯承现在专心军事学院和军事工业的协调,根本脱不开身。

当初张春调朱德,就是想给刘英分担子。现在刘英去了新疆,结果担子全部压倒了朱德一个人身上。

张春只好把贺龙调过来,让张亮去当第一集团军长,张亮提起来的第一军的军长是陈毅。所以说是人才锻炼锻炼总会冒出头来。根本不用你去操心。

在第六军和在第四军的粟裕和,现在已经是师长了。两个人都很得各自的长官喜欢。年轻人中这算是冒头非常快的。就是罗荣桓在山西也逐渐有了起色。省里的高级干部中,他算是升官最快的。

而军职干部中,郭隆真是第一集团军的政委,女性中军职最高。

这些人差不多就是军队干部中的接班人。

这之后,就完全是学院派的天下。这些从新民大学的出来的学生,在各岗位上几乎都是中坚力量,人数众多,他们也许没有谁非常突出,但是都擅长协作作战。因为数量太多,导致张春每个人都面熟,但是都叫不出名字。

而也只有这批人上来,张春才能真正放心。因为他们的知识结构,工作能力,务实的态度,都是现在这些人不能比拟的。他们更加相信科学和制度系统能够达到他们的目的。

第三十九章奇女刘曼卿

十月,南昌号驱逐舰和商级01号潜艇都达到了下水条件,可是大家都等着张春夫妇的小家伙出生,说沾一点喜气。没想到小家伙拖了一个月才有了动静。

结果又多了攀枝花一号大型冶炼炉和射程达到两千公里的元级导弹,聂荣臻把叶挺请过去按下的按钮,从银川一直打到了塔里木试验场。当然主要是验证导航系统,推进剂性能,新发动机实际性能等等技术。

小妞妞出生的那一天,整个辖区都在采用各种各种方式进行祝贺。一时之间各种喜报占满了新民报的版面。不过没敢提小妞妞出生的消息。

因为张春和丽质的名字是蔡元培起的。所以这次还是请蔡元培起名字,蔡元培已经六十七岁了,说这个孩子出生让全国人民都欣喜非常,就取名为欣。

丽质笑着说:“老爷子,这样取名字我们也会呢。”

蔡元培呵呵大笑:“简单好,简单好。”

于是妞妞就叫张欣。不过张春和丽质还是叫她妞妞,说她扭扭捏捏在娘肚子里多呆了一个月才出生。

妞妞满月那天稻香园里贺电不停,宋庆龄,何香凝,刘清、李大钊、吴佩孚,冯玉祥几位极为年纪大一些的来了,其它人张春说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是最大的祝贺,不准回来。

再加上原本在新民的梁启超、蔡元培、张继勋、杨昌济,从武当山赶来的徐本善,张春特意邀请的在新疆驻守了大半辈子,坚持废除土司,支持白崇禧进行民族融合的金树仁,从上海请过来刘曼卿,而刘曼卿带来了在南京中央社当记者的冯云仙。也算上是客人济济满堂。

这两个传奇女子发表了不少关于边疆的看法,而刘曼卿更加是第一个进藏重建了中央与西藏关系的女大使。

两个人都是张春请宋庆龄向宋美龄要过来。而宋美龄也托刘曼卿给妞妞带来了礼物。

刘曼卿对张春这个中国最大的“军阀”十分好奇。因为现在蒙藏新疆都在武汉政府的治下,这给了她们希望。

张春请的这一老两少引起了大家的好奇,但是也因此证明了张春要坚定地执行边疆政策的决心。

“两位女士对我们的边疆政策还有一些疑虑。金老先生可能了解多一些。”

场面温馨,没有正式的那种外交场合后,大家都闲坐在后山小院里的巨大的桂花树下面,这株桂花其实不算是最古老的树,只有一百多岁,但是因为管理得当,地理条件优越。所以几乎成为了这一地区最大的一株。

“移民实边,全民基础教育。推广汉字,允许边民到内地放牧,加强武备,使英俄不敢犯境。张先生胆气和气魄让在下万分佩服。”金树仁依旧是旧文人打扮。

“如果说佩服,我更加佩服曼卿女士,别看她文静典雅,但是二十三岁进藏,九死一生,让中央和西藏不再相互猜忌。为我们争取了时间,现在西藏正在和班禅的主持下进行宗教改革,进藏的部队驱逐了英国的势力和军队。西藏与内地联系更加精密,都得益于曼卿女士。”

张春和丽质一起给刘曼卿添了茶,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连蔡元培也只享受过夫妇俩敬茶,添茶也张春和丽质单独进行。宋庆龄自然也没有过。

“曼卿出生在拉萨,做这些是应该的。也是父母的遗愿。”刘曼卿也有些受宠若惊的样子,连忙站起来。

“曼卿女士和云仙女士都是外表文弱但内心刚毅的女子。曼卿女士由其是这样。这次请两位来,就是想请两位在湖北四川陕西转一转,两位都是川藏人,去看看我们的一些做法,也帮忙找出一些问题。再有就是更重要的是。陪同班禅大师一起进藏。这次进藏可能条件好一些,因为会有很多学生和部队一起进去。青海的部队高原适应性训练已经完成,而我也希望两位能够和进藏的学生们一起进行适应性训练,千万不要像曼卿女士第一次那样,对身体非常不利。”

“什么时候”刘曼卿和冯云仙同时问。

“唉这个很难说,十三世身体情况很糟糕,已经请班禅年内进藏。但是班禅的身体也有些问题。最近我们有一批学生和医生和少量部队要先走一步。”

刘曼卿将杯子中的茶一饮而尽说:“我进藏不是第一次,我想我可以第一批进藏,也想见大师一面,这样会有一些帮助。”

冯云仙也爽快:“我是记者,我想先四处走走,不过我能不能给中央社发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