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05(1/2)
已经溃散了,大部分都回家了。只有很少的一些人集结在长春,可是他们不知道到底该拥护谁,是溥杰还是溥仪。
因为金壁辉死了,溥杰一直没有说话。
1月17日,末代皇后婉容在逃亡通化的难民中主动找上了人民革命军的战士。随身还有四五个金壁辉手下的死士。
婉容不肯回长春。坚决要去沈阳,她已经知道沈阳已经在武汉政府的控制之下。
她说总算逃脱了牢笼,怎么也是不肯回去的。
中央政府的代表顾维钧已经到了沈阳,问婉容去不去南京或者广州,婉容没有回答。而婉容身边的一个侍女却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因为她和金壁辉太像了,简直一模一样。婉容很多时候都会不自觉地询问这位侍女的意见。
据婉容说她叫刘风玲。是金壁辉的一个替身。金壁辉回国后为了安全,找了刘凤玲为替身。很多时候对外抛头露面的都是刘凤玲,而不是金壁辉。区别就是刘凤玲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结过婚,后来丈夫死了,儿女跟着夫家。
根据婉容和刘凤玲两个人的叙述。东北事变的真相才透露出来,原来日本人发觉了张学良要收回黑龙江以北的失地。所以提前让潜伏在金壁辉身边的奸细刺杀金壁辉。但是当夜,金壁辉不在自己房间,而是和刘凤玲在婉容的房间商量事情。金壁辉发觉后,命令死士将刘凤玲和婉容送出府邸,自己带着人反击。为什么是金壁辉带人反击,而不是刘凤玲因为刘凤玲只是一个农村妇女。虽然长得像金壁辉,学足了金壁辉的言谈举止,可是却不会打枪,不会武功,她就是一个普通老百姓。
婉容逃出来后,就跟着刘凤玲回到了乡下娘家。躲了了十几天。然后才随着难民逃向武汉政府辖区。
金壁辉怎么死的,怎么到的张学良床上。婉容和刘凤玲都不知道,她只是听金壁辉临走的时候说这是日本人的阴谋,不能让日本人毁了反攻大计。
婉容不肯见溥仪,但是她见了张学良和溥杰。顾维钧和毛石山、伍豪在一旁听着婉容讲述了当夜的情景。
张学良和溥杰都默默不语。
但是两个人以及见过两次金壁辉的伍豪都怀疑刘凤玲就是金壁辉。
直到刘凤玲说自己生过孩子,肚子上有妊娠纹。金壁辉没有生过孩子,所以没有。一个女参谋带着刘凤玲到屋里去检查,证明了这一点。
溥杰说:“我不可能支持恢复帝制,但是我也不可能再带着护的人和东北军共事,所以我将没有散的护兄弟交给人民革命军。至于皇上,他要当皇上,去京津随便他。”
婉容说她已经不是皇后,要先和顾维钧一起见见张为民,再决定去向。
溥杰还有一个麻烦,为了争取溥杰的支持,日本将侯爵嵯峨公藤的孙女嵯峨浩嫁给了溥杰,在1937年刚刚结婚。嵯峨浩的祖母南加子是明治天皇生母中山一位局的同胞兄弟、宫内侍从中山忠光卿的独生女儿。
没想到,溥杰娶了一个漂亮老婆,却坚决不肯恢复帝制。东北事变实际上与溥杰的态度有着直接关系,因为日本感到满清皇族中,一个金壁辉已经非常危险了,现在又出了一个溥杰,而且是溥仪死后唯一的顺位继承人。
溥杰这些年在满清皇族中的威望越来越高,很多人已经在密谋废掉溥仪。
本来溥杰在这次行动中是难以生还的,因为日本人已经下决心要杀掉他。道理就在嵯峨浩已经怀孕,肚子已经很大了。除掉溥杰,甚至除掉溥仪,也还有一个继承人。
但是嵯峨浩坚决用身体挡住溥杰。最后,负责行动的日本人也不忍心了。
1月25日,溥杰夫妇、婉容和顾维钧伍豪等人到了连云市。
婉容三十二岁,比溥杰要大一岁,嵯峨浩就年轻多了,只有二十四岁。刘清没有见过嵯峨浩,不过对她的家人十分熟悉,让溥杰夫妇和婉容直接住进了自己家。嵯峨浩已经快要生育了。
婉容的情况比想象的要好很多,金壁辉对她很照顾,并没有染上鸦片瘾,模样就是人到中年,也还十分清丽。
只是她十分失落,特别是看着张春夫妇和溥杰夫妇幸福的样子,欲哭无泪。
“我想知道溥仪,到底心里怎么想的。他觉得现在恢复帝制还有希望吗,是他本人想恢复帝制。还是被日本人胁迫”
“我不知道,我和他分开很久了。”婉容气色变得非常不好。
“我想两样都有。”溥杰回答道。
“皇权和神权是中国必须要打破的东西,几位其实都是都是读过很多书的人,听说月华小姐英语非常不错,我想有时间在各地转转,老是呆在家里总不是个事情。不知道顾先生有没有意见。”张春问顾维钧。
“月华小姐曾经是皇后,历次救灾都出过力,我想她可以为国家多做些事情。”顾维钧间接说出了蒋介石的想法。
婉容茫然地看着溥杰和嵯峨浩,希望有个出主意的人。
溥杰淡淡一笑:“顾先生,我已经不是皇弟,大嫂也不是皇后。我想大嫂现在没有什么比安安稳稳更重要。”
第九十五章报复行动
关于婉容和金壁辉与张学良的关系,各种小报和小道消息喧嚣尘上,京津、国统区甚至有人写得绘声绘色。溥仪成了一个悲情皇帝,居然在京津地区重新站在了人们的视线,频频出席何种仪式和商业活动。
他回到了紫禁城,一大帮遗老还拥护着他。
鹿钟麟的第三集团军将控制区向前推进,接管了克斯克腾、赤峰、承德与通辽一线,与辽宁连成一片,彻底把东北军和京津唐隔开了,这一地区本来就被控制,现在只不过拿下几个大城市而已。
德王带的一批蒙古骑兵也彻底断绝了回家的道路。
可是京津唐还有活路吗八旗子弟全部的田产都在武汉政府控制内,已经被分光了。
很多人开始变卖家里的古董字画开始往外走。但是以前洋人还收购古董字画,现在不收了。因为武汉政府的海监和渔政船对于所有的商船都需要检查,遇到古董字画直接没收,连解释的机会都不给。连渤海海峡也出不去,就别说黄海和东海。
这些海监和渔政船可都是事实上的军舰,上面的年轻警员一个个各种洋文都懂,各种文物都认得。无私是不是真的,不知道,但是铁面是肯定的,他们在每一件文物上贴了封条和编号,看不出有给你讲情的机会。
可是这是硬抢啊,没收后给的那点银元只够路费和生活费而已。
对洋人搜查得比中国人还要严格,他们一点都不怕洋人,也完全不管什么国际法什么的。所以洋人也不敢收这些老玩意。留在京津唐是活不下去的,除非你铁了心当老百姓。所以有点钱,外面有门路的人纷纷出逃。
溥仪身边的遗老们毫无办法,而且他们自己的在把家人往外面送。
于此同时,北京,南开等大学的学生与武汉政府各大学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每天都在街上宣传人人平等,推翻帝制等等口号。散发各种传单。组织一些老百姓公然到武汉政府辖区做工。
北京和天津在失血,人口迅速减少,房产大跌,因为根本就没有人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