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65(2/2)
这种城乡差异只要出现。不管是偏向城市,还是偏向乡村都不会是平衡的。而正因为这样,有土地作为支撑,一个家庭有了基本生活保证,才有可能容忍较低的工资。加上高效的公共交通造成运输成本极低,也保证了工业品价格较低的局面。
完善的教育体系和医疗卫生体系,这给予了孩子们受教育和健康保障。
医疗卫生系统因为大量使用然药物,加上教育水平和全民健身水平的提高,不是大病,人们很少去医院治病,基层公共卫生体系比医院更加重要。
医院现在大多与军事联系在一起。
新民基金正式交给国家管理,不过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基金管理办法,其中有一条是新民基金是张春的个人资产,在张春健在,没有做出资产处理的决定之前,基金会只是代为管理而已。教育基金、卫生基金的账务公开。科学基金只公开条目,设计国家机密部分只公布了项目代号。
新民基金支持的很多都是国家项目,按照基金专利管理办法,实际上整个国家大约百分之十左右的财富会流向基金会,包括了相当部分的军费以及农业、交通、信息部门的经费。但是基金会也支持了教育,卫生和科研。每年占总收入的百分之九十左右。
除此之外,用于教育和科研,国家每年也要支出大约百分之七左右的预算。政府预算军费开始也只有百分之八左右。大部分都用在了交通系统,政府本身的预算开支很少。因为政府机构已经精简到极限了。一些大的部委,比如国土资源部和农业部的开支也是要公开的。但是有些部门就被允许不公开,比如国家安全部等部门,因为他们的工作被作为国家机密。
对于处理邓希贤的事情,毛石山和伍豪还是出现了一些争论。
伍豪认为邓希贤虽然有不同意见,但是党性还有的,能力也是有的。只是做事有些固执己见,不太愿意听别人的意见而已。毛石山却很不满意。
邓希贤在绥远期间,把暗月推到了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地步,把张春的作用人为拔高,用来压制一些不同意见。但是很多意见却是他本人的意见。他常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但是这是主观的造福。他曾经在阿拉善强行修建机场,准备打造居延海圣地。并做了一个庞大的为朝圣的人们提供服务的基础设施计划。
这个计划到了国务院才被否掉了,但是实际上居延海的建设并没有停止,打的正是张春的旗号。
这些都是在邓希贤出国考察后才暴露出来的,邓希贤在任时居然捂得严严实实。
“这种情况从目前看,还没有利益集团介入,纯粹是他个人想弄出一点政绩。但是没有经过调查研究和广泛听取意见,而是采用了片面的拉赞成票,和压制反对意见的办法。这违反了党内民主的原则。此人善于利用公共利益贿赂下属和当地居民,把局部利益和范围的支持来拉高自己的影响力,以达成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正因为此人能力很强,所以危害才大。”
毛石山对于调查结果非常生气。
张春对这件事也有点生气:“所有把某个人抬上神坛的人,都是自己想上神坛。你们如果谁想上神坛,你们就上,我是不上。省得以后某些人用香火成缭烤我,就为了达成自己的愿望。”
跟随张春的一干参谋和毛石山都笑了。
张春:“想做事没错,但是也要加强学习。邓希贤党性还是有的,能力也不错。让他到国外看看,想清楚谁对谁错。所有出去考察的人,最终都是要回来的,怎么用你们看着办。”未完待续
第八十三章暗月的隐忧
h2gt赤塔省,原本不大,却是这几年扩张最快的一个省。靠近赤塔的勒拿河流域原本是苏军占领,但是随着从中西伯利亚高原被日本的占领,这里以跟着被压缩,只剩下一条细长的河谷地带。
后来苏军主动撤出。日本又不愿意在这里招惹中国,赤塔省就直接扩张到了勒拿河。
萨彦岭到苏联的远东铁路,苏联还坚守着,毕竟俄罗斯人为了这条铁路付出太多了。可是实际上,通古斯高原的丛林,现在是被中国控制,苏联几次要砍伐这里的森林,都没能做到。一次次的战斗都是以惨败告终。除了北美洲以外,通古斯高原也是各集团军进行练兵的地方。
一旦中国人进入山峦和丛林,就很难清除他们。
堪斯克城在一次经历了几次攻守之后彻底毁了,之后中国的护林人进入了叶尼塞岭,很快通古斯高原就脱离了苏联控制。不过堪斯克虽然毁了,可是中国人并没有动周边的城市和乡村,也没有动远东铁路,所以苏联还控制着所有的平原。不过过了贝加尔后,就是俄罗斯人和日本人的村庄犬牙交错地段。
两国是保证了非军事区,可是除了军队以外的两国争斗可没有停止。
而中国人给出了一个原则,就是山区的森林不能动。至少叶尼塞岭和通古斯高原,上扬斯基山脉以东不能动。“这是远东的肺,绝对不能破坏。”
问题是这种情况实际上是中国人的隐性扩张。苏联非常担心,所以西西伯利亚以及中西伯利亚苏日相持的地段,森林全部砍掉了。
萨彦岭的交通系统已经完成,只是中国人的交通系统沿着山脉修建,隐藏在森林之中。不仅如此,现在还在进行全封闭的改造。这种改造有更多的桥梁和地下通道以提供河流和动物通行。而交通系统附属的轻轨和人行道,包括牧场等都是护林人重点照顾的地方。加上周边的安全区,工业区,所以防守极端严密。苏军几次试探性的侦查行动,都没有一个人回来。
这也是中国人特有的做法,不宣战,但是不退缩,不交换俘虏。有目标地,就直接占领,对于任何挑衅行为,基本不会形成对峙,而是直接加以枪弹。
问题是中国人的每一次行动,都是计划周密的行动,所以苏联到现在为止,连一次俘虏也没有抓住过。
没有俘虏,何谈换俘
这种作战方式,其实连张春也觉得残忍。
“这是这七以来第二次了。”
守卫在这里的,除了护林人,边防军的战士是和护林人住在一起的,护林人巡逻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