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一品官人 > 分节阅读 189

分节阅读 189(2/2)

目录

韩风的话生意不大,但也足够清楚,可好像完全没传入三女的耳中。

三个女人聚在一起围绕李大人展开激烈的讨论。

韩雪跟李倩蓉相交多年,可还从未见过对方对一个人如此感兴趣,而且这个人还是男人

“倩蓉姐姐,你真是喜欢上李大人了”

此话不是疑问,而是肯定。

听到韩雪用肯定的语气冒出这样一句话,李倩蓉突地呆了呆。

一抹红云爬上脸,恰似暮光冉红霞

“小雪你说什么呢”

“哎呀,这又没外人,怕什么”韩雪压低声音。

“是呀是呀,怕什么。李大人是好人”

“小芙有你什么事儿”

见李倩蓉俏脸红霞满布,韩雪心知有戏,小女孩八卦的心思一起,兴奋地拉着两姐妹到自己闺中详谈。

女子闺房就是女子展现本心的场所。

到得房中,女子闺房的清香让李倩蓉的羞色和紧张少了许多。

韩雪在一边追问:“姐姐,你对李大人到底是什么感觉啊”

“没没什么啦。就是单纯的钦慕而已,并无他想。”

“李大人文采风流又有实干,而且是个大好人,只是年纪和家事”

韩雪和李倩蓉脸上皆露出忧色。

韩雪眼睛忽然一亮:“要不这样。大年之后是咱们曲溪县的年过十六花灯节,到时候咱们请李大人一起赏花灯,到时候妹妹帮姐姐探探口风”

第283章:花灯节

没有白莲教祸害,曲溪县开始了正常的生活,日子变得平静。今年春节还没感觉到个年味儿便过完了。

曲溪县的花灯节在大年之后的第二天,也就是正月十六。故曲溪县人人皆知年过十六花灯节的说法。

花灯节不是什么新奇的节日,各州各县都有,而绝大多数州县会把花灯节安排在春节期间,也就是的初一到的十五之间。唯独曲溪县别出心裁,将花灯节安排在正月十六。

这传统从何时而来不得而知,但不得不说正月十六是个好日子。

众所周知,春节期间到处都是花灯节,一个小县城的花灯自然比不上州郡的花灯,而且县城住户,但凡有些家底的都会选择在春节期间到碧州游玩,县中的住民会少很多。

将花灯节安排在正月十六,所有地方都停止热闹的时候,曲溪县才开始真正热闹起来。

这不单巧妙地避开了花灯节的高峰,成为一枝独秀,而且还等到离县出游的百姓返回,为花灯节增添了几分热闹。

曲溪县的花灯节因为选在这样一个奇怪的日子而名扬碧州,继曲溪、曲酒之后,成为曲溪县的另一个标志曲灯。

曲溪、曲酒、曲灯合成三曲。

花灯节上,寻一溪边小楼,听曲溪、品曲酒、赏曲灯,此乃人生一大乐事,吸引大量才子佳人来此怡情。

正月十六曲溪县家家户户最忙碌的日子。

经过春节的休整,各家百姓经过一夜不眠备好了各家最好的商品,挂上最美的花灯,全力以赴等待外来游人的光临。

花灯节最传统的活动自然是猜灯谜。

曲溪县的猜灯谜又有别于它。

曲溪县大小食铺都会在自家的灯笼上写下灯谜,但凡有客人能答出灯谜,便可在此处免费享用食物。若有人能从城西一路吃到城东,且全部免费,便能受邀进入韩家的天水阁共赏花灯,共品美酒,共谈诗词。

天水阁是韩家继梅园外又一由韩家先辈流传下来三层阁楼,位于曲溪县最好的位置,楼阁建于曲溪之上,溪水从亭下流过,可在最近的距离欣赏曲溪之美,又能不失风雅。而更重要的是,能进入天水阁的都是韩家的至交好友,身份地位非凡,能入其中,便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故而引得大量年轻才子趋之若鹜,都想在这花灯节上一展风采。

古代社会便是这样,书生除了读书考试,便是看哪儿有成名机会便往哪儿跑,就算明知不行亦要送上门去凑个人头,混个脸熟。况且韩家在庆朝文坛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凡自觉有学识的才子都不会放过这次机会。

李权对曲溪县花灯节的传统还是昨日才听说的。白莲教之事后,李权闲也闲够了,正好可乘此机会好好看看热闹。

大清早,李权穿好便衣到得内院。

古松枝头上新添的红灯笼在轻风带动下,摇摆着向李权挥手。

“这才像是过节嘛”李权感慨着伸了个懒腰,“晚晴,收拾好没有,出门逛街了”

“来了来了”

“李大人,韩家送来请柬,请大人您晚上参加天水阁的宴席”

方大从外面兴致勃勃地冲进来,手里拿着一本红纸金边的请柬,一张老脸写满了激动和不可思议。

的确是不可思议。

方大心中,李大人虽是一介县令,但跟韩家在整个庆朝的地位还是有着天差地别的。毕竟不是柳大人,在庆朝没有一点儿地位。那天水阁可是文人墨客才有资格去的地方,没本事,不管你官儿有多大那也是用的。

可现在,韩家竟然亲自派人来通知李大人参加晚宴,可见韩家对县太爷的重视程度。

虽不是请的自己,但方大觉得自己也跟着县太爷沾了点儿光。

李权倒没什么,淡定地应了一声便带上慕晚晴离去。

“糖葫芦又大又甜的糖葫芦呢都过来看看喂不买糖葫芦也可以猜猜灯谜呢”

曲溪县街上当真热闹,不仅各家门口挂的红灯笼多了,就连街上叫卖的小商小贩也比以往卖力了许多。

人群中,羽发纶巾的才子,步步生莲的美女明显比往日多了,其中不乏生面孔。

孩童早花光了自己的压岁钱,望着红宝石一样的糖葫芦直咽口水。

一个年级稍长的小孩凑到小贩面前:“大叔,你的灯谜是什么我猜对了是不是就能送我一串。”

小贩大笑:“哈哈,你们几个黄毛小子还想吃白食灯谜也是你们猜得出来的”

“大叔快说说嘛不试怎么知道”一群孩子欢喜地嚷嚷起来。

“好好好,都听好了。我的灯谜是三十六个时辰,打一个字,想去吧。”

“三十六个时辰”

一帮孩子眉头拧成了麻绳,跟在糖葫芦背后,你一言我一句地讨论。可他们把头都想痛了都想不到答案是什么,各个都急红了小脸。

看到的小屁孩们一脸苦恼的样子,小贩得意地哈哈大笑。

可笑声没持续多久,身边就传来一个声音:

“三十六个时辰,谜底是晶莹的晶字。”

小贩嘴角抽了抽,扭头看向一边,只见一张死皮脸没心没肺地微笑看着自己。

“我没猜错吧”李权笑着又问了一句。

小贩一脸不甘,蹑嚅道:“对对了。”

“那是不是该给我一串糖葫芦”

小贩黑着脸取下一串递给李权,那模样就跟割了一块心头肉。

“的出师不利,一串没卖出去不说,还先白送的了一串”

李权接过红灿灿的糖葫芦,身后一群小孩子眼睛都没眨一下,跟着糖葫芦移动而移动,哈喇子流得满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