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62(1/2)
归于刘泽的麾下,刘泽已经计划着打造一支全新的军队,而他们无疑将会是这支新军的中坚力量。
汉代的军制采用就是以二五为进制,二伍为一什、五什一队、二队为一屯、五屯为一曲、二曲为一部、五部为一军。以五屯为一曲、五部为一军,刘泽完会可以接受。以一曲为例,设有前后左右中五屯,曲长居于中屯,负责指挥全曲兵士作战,中屯的兵力是全曲中最精锐所在,前屯担任前锋攻击任务,力量仅次于中屯,左右两屯担任护卫中屯之职,力量再次之,后屯的任务是提供全曲的后勤保障及担任预备队,是全曲中力量最弱之处。这样编制,主从合理,有章有序。
但让刘泽一直很纳闷的是,以二为进制的编制又有何意义,一部分为两曲,两曲平行站位,无主无从,这让刘泽很难理解。到了后世,军队的编制基本上是以三三制或三五制为主,很少再有二进制的编组了。
改革军队的编制,一直是刘泽心中计划的大事,现在万事俱备,这个计划已经列到了议事日程之上。
现在的徐州军队,构成复杂,有刘泽带过来的平原军,有芒砀山的军队,有陶谦的子弟兵丹阳军,有徐州本土招募的军队,有各大士家送来的军队,有吕布的降兵,有开阳臧霸的军队,简直就是一个大杂烩,虽然人数号称十几万之众,但战斗力参差不齐,兵员素质良莠难分,这样的队伍刘泽想想就头疼,更不说什么召之即来,来之能战了,真正想和曹操孙坚这样的枭雄去一争天下,刘泽没有一支拿得出手来的军队,还真不敢痴心妄想。所以重新编组军队,已经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了。
刘泽把自己的构想抛到了桌面上,在刚刚成立的军队改组议事会上交由大家来讨论。这个议事会集聚了刘泽最核心的谋士和高级将领,谋士和文官方面有贾诩、徐庶、陈宫、陈登、简雍、糜竺、孙乾,武将方面有关羽、张飞、赵云、张辽、太史慈、徐荣、高顺、张郃、高览、臧霸,济济一堂,共商大事。
刘泽最核心的构想就是将徐州目前的军队选优汰劣,将目前十几万人的军队划编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野战部队,由从各部曲之中的麟选出的优秀者编组而成,余下的军队划编为城防部队。
野战部队采用全新的三三或三五编组之法,最低层的战术单位为什,每什为十人,设什长;三什为一排,设排长;三排为一队,设正副队长各一人;五队为一营,设正副营长各一人,沿袭旧例称之为军侯。营是军队最基本的战斗单位,每营满额编制为五百人,五队分为前后左右中配置,后队为辅兵,负责全营的辎重伙房医疗救护等后勤诸事务。
营上设旅,五营为一旅,设正副旅长各一人,正旅长为都尉,副旅长为司马。上升到旅一级的编制,军队就拥有了独立作战的能力,所以在五营之外,设有旅部,旅部下设警卫队、斥侯队、辎重队等等若干后勤保障分队。每旅正常编制为三千人,旅部和中营构成中军营,是一旅之中枢所在,前有前锋营,担任陷阵攻击的首要,左右两营为护卫营,拱卫中军营,必要时协同前锋营一起担任攻击任务,后卫营则为战略总预备队。
三旅为一师,师设正副师长各一人,正式的官衔为正副总兵,师为完全独立的作战单位,每师辖一万余人,师部直属神机营、工兵营、辎重营等若干后勤营属千余人。刘泽原拟师的长官为校尉,但考虑到统兵一万的将领按接下来实施的军衔至少也是将军一级,若再以校尉相称,显然不太合适了。由于汉代将军的位子不轻授,校尉就是一个比较大的军职,但进入到三国时代,由于战乱频仍,大量拥有军功的人受封为将军,反而显得校尉职轻位低。刘泽干脆直接引过来一个总兵的衔称,有总领兵马的意思。至于校尉,却也没有完全废止,还在军中设有一些诸如典军校尉,护军校尉,治粟校尉的官职,位在总兵之下,都尉之上。
师以上设军团,设正副军团长,正式的官职是都督某军团军事,简称为都督。每个军团设正都督一人,副都督一到两人,军团做为最高一级的军事编制,直接受主公的指挥,所辖师属,无有定数,最低为两师,最高可为五至六师。
第425章军衔制度
刘泽的这一个全新的编组方案排出之后,众人一番热议,都认为很好,每一个层次都确立了指挥的核心,军队的凝聚力可以大幅地提升,战斗力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为了提高军人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刘泽此次的议案之中提出了使用军衔制度。
在刘泽的预案之中,军衔分为兵、士、尉、校、将、帅六个等级,他刚一提出来,就遭到了贾诩陈登诸人的反对。反对的理应其实很简单,就是这个士不可轻用。在汉代,士有着特别的意义,秦汉爵位二十等级的第一等就是公士,也就是说士是最低一级的贵族,是与普通百姓的分界线,士农工商四民定位,士就是有别于三个层次的存在。做为一个阶层,士庶有别,士族是居于统治地位的,刘泽把士兵混为一类,似乎很不给士人面子。
对此刘泽的解释是,自先秦以来,士有不同的含义,墨子杂守篇把士分为谋士、勇士、巧士、使士。庄子徐无鬼把士分为知士、辩士、察士、招世之士、中民之士、筋力之士、勇敢之士、兵革之士、枯槁之士、法律之士、礼教之士、仁义之士等等,现在的人们把士的定义狭隘化了。广义上的士可分为文士和武士,军队中的士自然是武士。汉代军中,多有良家子和士人阶层从军的例子。军队中设士官一衔,正是为他们量身打造的,难道一入伍他们也同普通百姓一样从新兵做起吗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他们一入伍便是士官阶层,也可以完全符合他们的身份。
普通的平民兵卒如果没有很大的军功,那是很难晋升为士官的,而一旦跨过这首坎,他们也就可以进入武士的阶层,退役之后也就可以享有武士的待遇。重文轻武,是汉以来的积弊之一。士官衔级的确立一方面保障了士族人当兵的地位。另一方面也让普通平民百姓出身的兵卒看到了晋阶为士的希望,只要积攒到足够的军功,他们就拥有了改变自己境遇的机会,有梦想就有动力。这样的激励机制将更有助于军队战斗力地提升。
贾诩等人很快就被刘泽说服了。六等二十三级的军衔制很快确立了下来。
第一级;士兵级。刘泽原拟分为新兵、三等兵、二等兵、一等兵四等。新兵入伍初入训练营,为期半年,结束后便被授予三等兵军衔正式加入军队。以后按军功累升,士兵级最高可升至一等兵。新兵及三、二、一等兵分别享受月俸三、四、五、六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