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167(1/2)
d一声就笑了起来。
“老爷行事如同天马行空,也不知他到底在想些什么”
“不过,让蔡老头当史官,倒是人尽其才了。他本就为人鲁直,脑子一根筋,记载史实最是合适不过。尤其这人是知恩图报不顾一切的性子。老爷给了他再一次机会,又加以重用,他恐怕打内心深处,不知不觉的就会为老爷吹捧,而且还没人能说出不是来。”
公审诉苦大会只是一场大秀,包括给蔡家父女两人封官,也是如此。
不出意外的,长安李御唯才是举的名声,随着众口相传,就此传遍天下。
这些只是插曲,苏辰随意而为之。
看看日正当中。
苏辰点了点头,远处就有炮声轰鸣。
“吉时已到,杀贼祭天”
一个声音轰隆隆响起。
这是李元化。
苏辰站起身来,面无表情,拂袖前行。
身后跟着一溜大臣。
围观的士子和百姓,如同潮水一般涌向西侧高台处,人山人海,密密麻麻的一眼望不到边。
“宣读罪状,焚香祭告。”
唱礼完毕,就见到小皇帝刘协身着大红皇袍,执香拜天。
苏辰在一旁侯着,随众大臣假模假式的同拜上天,泣告祖先。
接着,小皇帝念诵事先准备好的罪己诏,大抵就是皇帝失德,国出妖孽,实在是自己的过错对不起祖先,对不起大汉百姓等等。
大臣们又是一通劝慰。
接下来,就是苏辰上了高台,面对长安官员百姓,宣读董卓的诸多罪状
他的仙元法力虽然被压制,真气流转之下,也达到了这个世界的巅峰。此时轻声诵读,声音响在长安百姓的耳中,字字如珠。
想到这些日子的苦楚,再联想起董卓的罪状,在苏辰的宣读之中,四面八方山崩海啸般的响起一阵高呼。
“杀贼,杀贼”
所有人都面带狂热,有痛恨,有兴奋,有怅然若失,有痛哭流涕。
“斩”
在众人情绪最狂热当口,高台上七百五十九名待斩罪囚,似乎知道死到临头,全都哭嚎起来。
这些人不乏高官巨富,更多的就是西凉中层将领,小到军侯,大到骠骑将军。有国相董卓,文士贾诩、李儒等人。
随着一声令下,所有人都是人头落地,血光冲天。
长安一时沉寂,须臾,欢声震天。
一个月后,长安王宫修葺完善。
苏辰的丞相府也建造完成了。
献帝刘协搬去了长乐宫,朝政步入正轨。
这一个月以来,董卓伏诛,军队改建,长安渐渐的就有了大汉京都的气象,百姓气度更是不同,有了生机。
苏辰被封侯拜相,众称丞相,同时担任太傅一职,教导小皇帝。
当然,朝堂上和军队中实质权力,全在他的手里。更是有了“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等特权。
“老爷,袁绍夺取冀州,韩馥身死,公孙瓒已经发兵,与袁绍开战。”
雪女急匆匆的走了进来,面上有着喜色,禀报道。
“正好,估计他也应该发动,咱们也不能闲着。打掉这个出头鸟,尽快让天下平定下来。否则一旦诸侯乱战,不知要死多少人,这都是气运啊。”
苏辰笑道:“升堂,聚将。”
正文1851钓鱼战法上
斩杀董卓西凉大军,收拢民心,在长安四郊屯田养兵,并且整顿朝堂,掌控一切之后,苏辰发现,自己获得的气运值已经达到三十五万之多。
他一直没有闭关修练,消化掉这笔庞大气运之力,因为这段时间太忙了,抽不开身。
而且,他也是在等待着一个出兵的借口。
如果换做常人,就算是曹操处于这个境地,也得先行种田发展个一年半载,但苏辰不肯这么做。
他只想快刀斩乱麻。
治理天下,以后可以慢慢来,如今占了先机,取得大势,当然是一点机会也不给别人。
大汉朝的诸侯之所以各自离心,除了朝堂诸公各存私心,互相争斗之外,天下豪族对朝廷天然的不信任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天子没有直属兵力,这么些年来,朝堂大事不是掌控在太监手中,就是掌控在暴戾武将手中,有那么一些心存国家的仁人志士,想要干些什么都是无能为力的。
直至董卓火烧洛阳之后,各州各郡彻底失去了对朝廷的顾忌,因为,自立反叛的代价基本没有。没人能管得到他们。
就连江东孙坚这种只占据很小一块地盘的武夫,捡到玉玺了,也敢想一想皇袍加身的滋味,其他人更别说了。
等到诸侯乱起,各自攻伐对天下有多大的伤害,苏辰可是知之甚详。
汉末之时,黄巾起义、诸侯战乱的开启,说起来是一段争霸天下的英雄史诗,其中的凄惨一般人不愿意提及。
苏辰粗略的估算了一下,如今这会儿的大汉朝,虽然经历了黄巾之乱,却仍然有着五千多万人口,虽然流民多了一点,普通人看不到出路在何方,至少大部分人还是活着的,虽然很快就要死了。
但经历三国战乱之后,据史书上的记载是,中原十室九空,最后九州大地存活人口只余五百多万。
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各方城池打成了一锅热粥,旷日持久。而且,这些所谓的诸侯都是杀人如麻的家伙。
这并不是一个人一个人的死,而是一城一城的灭。
屠城、杀俘、灭门,对于这个年代的文臣武将,基本上是家常便饭。
再加上自然灾害,外族入侵,世家大族冷血心肠,这人啊,就如枯草一般,被大火一烧,大片大片的消亡掉。
在苏辰看来,因为这段时间的残酷,中原人口变少,就为后来的五胡乱华埋下了祸根。
打仗打的是资源,最根结底打的是人口。
以往中原大地对外族能占据优势,无非就是因为人多,大汉朝死得起,如鲜卑、乌桓等族死不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