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23(2/2)
在雄浑的音乐与歌声之中,大汉黄龙旗映着初升的朝阳,冉冉升起,高远肃然而立,右手握拳,放在心房之上而在城楼之上,除开那些外国使节之外,所有的无不是在做着同样的这样一个动作
“王上,请”大旗升起,严圣浩疾步走到高远身前,躬身道
高远点点头,身后叶菁儿亦站了起来,从何卫远手中接过高远的战盔,替高远戴好,小心地系上丝绦,冲着叶菁儿点头笑了一笑,高远转身,手扶着腰刀,大步而出
站上城垛边的木台之上,高远扫了一眼左右,右手握着刀柄,呛的一声,拔刀出鞘,高高举起,稍微停顿了片刻,重重劈下
刀落下之际,一面大鼓随即敲响,连着三声之后,上百面大鼓跟着响起,远处,传来一个高亢的声音
“大汉军,前进”沐浴着朝阳,一支军队从远处出现在众人的视野之中街道两边所有的人都是大为惊讶,因为这一支军队实在谈不上威武
这是一支由伤残军人组成的受阅部队,他们之中,很多人早已经退役,身上所穿着的都是旧的军服步伐谈不上整齐,唯一能让人感受到的,就是他们高昂的士气
这些人有的缺了一支胳膊,有的瘸着腿,有的没了眼睛,戴着眼罩,由身边的同伴扶持着,高呼着口号,向着王宫方向走来
这样一支特殊的受阅部队,立时引起了所有观看者的好奇,蓟城是燕国的都城,这里的百姓每一年都会见到阅兵,但他们所见的都是高大威猛的军士,像这样一支部队却是闻所未闻不由得互相交头接耳地打听起来
但随着这支部队的前进,嘈杂之声渐渐的小了下去,因为沿途警戒的士兵们在这支特殊的部队走到身前的时候,都是庄重地向他们致以军礼
这是他们的前辈,这是大汉立国的先驱
这支稍显有些凌乱的部队走到了王宫前的城墙之下,所有人同时举起了手中的武器,刀,矛,弓,不一而足,但都是他们曾经在战场这上使用的武器
“征东军,万胜,万胜”这些伤残士卒大声吼道
高远凛然而立,向着这些人庄重还礼,而城墙之上,武将们向他们施以军礼,而文官们则深深地躬下腰去,大汉国因武而立,对这些伤残军人一向敬重有加
城楼之上,赵杞,吴起等人先是不解,而后是震惊,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在阅兵这种场合之下,高远竟然会将伤残军人组成一个方阵而且让他们第一个出来受阅,这种殊荣,足以让这些士兵永世不忘,也更会让所有大汉的军人们经此为荣都说征东军对伤残军人的照顾无顾不止,这才使得他们的军队在战场之上悍不畏死,现在看起来,他们做到的不仅仅是在物质之上的奖励,这种在精神上的奖励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对于士卒的激励却是巨大的
接下来出场的仍然不是正规军队,而是民兵队伍,这些队伍虽然也穿着藏青色的军服,但上面却没有标识,辩别他们身份的,只是那一面飘扬的旗帜,走在最前面的,是扶风民兵扶风作为高远的起家之地,这一次代表辽西前来享受受阅殊荣,自然是顺理成章
扶风民兵之后,便是积石郡的白杨村民兵,白杨村民兵这一次不仅是代表着积石郡出来受阅,他们的村长,此时也正在第一个方阵之中
一个又一个的民兵队伍雄纠纠气昂最的从城楼之下走过,城楼之上,大汉的文武官员们都笑容满面,不住点头,而其它国家使节不免便骇然色变了,在他们的国家之中,即便是正规军也不过如此吧,可是在大汉,这仅仅是一些民兵队伍,后备兵源罢了要将这些人训练到这种地步,只怕要支付的银钱便是一个骇人的数目
高远微笑着看着那些脸上变色的使节,这一次阅兵,是大汉建国的一个仪式,又何尝不是一次示威呢高远相信,虽然楚国,秦国并没有派人前来,但他们一定会在第一时间,接到这一次阅兵的详细情况
民兵队伍行进过后,正规军终于正式登场,率先驶上东大街的是北方野战军的独立骑兵师,带队的正是师长公孙义,与步兵方阵由一千人组成不同,骑兵方阵由两百名骑兵构成,黑色的战袍,黑色的战马,整齐划一的步伐,让所有人看得目瞪口呆,两百匹战马,相互之间不过有着数寸的空隙,但却丝毫不乱,在外人看来,几乎就是马头接着马尾
第九百三十四章:煌煌汉威58
一队队的以前的征东军,现在的大汉军,高举着自己的所属部队的大旗,昂首挺胸,高呼口号自东大街而来,步履铿锵,队列整齐的犹如用尺子量过一般,一千人的步兵方阵,排成了二十五乘四十的队列,纵看横看斜看,无论你在那个角度之上,都能看到这些士兵自成一条直线,即便是蓟城见多识广,见多了阅兵的市民也是目瞪口呆
“难怪征东军战无不胜啊,瞧人家这队列”
“什么队列你没有说到重点上,看到了他们的装备吗手里的刀,枪不说,他们腰上挂的那叫臂张弩,还有先前骑兵装备着的骑弩,那才叫一个厉害啊,听说齐人就是被他们的这些弩给射得溃不成军的”
“要我说还是这劲头足,睥睨天下,唯我独尊,就是这股劲儿才让他们战无不胜啊”
观看的百姓议论纷纷,而城楼之上,一众前来祝贺的使节亦是震憾不已这些人中,赵杞与田富程都是带过兵的,两人亦都与征东军正面对垒过,此时看到对方如此威势,胆寒之余,亦觉得自己输是不冤,赵杞抚着长须,若有所思,根据虎豹骑所探得的情报,高远肯定是与秦人达成了某种协议,而秦人为了这份停战协议,相信付出了不菲的代价,至少他们辛辛苦苦打来的那些魏国土地,现在都成了大汉国的了,而那些地方可不是高远控制下的那些荒无人烟的地区,无一不是人烟稠密,经济富饶的区域,秦人作出如此重大让步,其中的意思自然是不想与高远在现在这个时间段发生冲突,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大汉军队的强大,既然如此,自己该要想个什么法子才能将大汉拖到与秦人的这一场战斗中去呢
什么协议在赵杞看来就是狗屁,只要利益足够,赵杞相信高远会毫不犹豫地将他与秦人的协议扔到茅厕里去思来想去,赵杞却有些苦恼地发现,自己居然没有什么可以打动对方的筹码脑袋一偏,看到另一边的魏国首辅吴启,眼睛却是一亮,高远想要人口,而魏人现在控制的最后区域不正是人烟稠密吗
眼睛闪过一丝凶光,眼下赵人已经自顾不遐,对魏人的援助已经力不从心,秦人的战略目标转移很明显,魏人根本已经无法牵制住秦人的兵力,既然如此,那又何必再在他们身上费尽心力而又吃力不讨好呢
假如将魏国所有土地送给高远,那高远会如何反应赵杞脸上浮现出了一丝笑容,只要高远敢答应,那么在赵国与汉国的合作这定,魏人根本没有任何反抗的余地,当大汉拿到了魏人现在还剩余的土地之后,便不得不与秦人正面交锋了
这真真正正是一个好主意
另一边的吴起,此时却是愁容满面,看大汉军队如此威势,他自知那些被对方吞进肚子里的土地只怕永远也要不回来了,虽然对方嘴里说得很客气,代管,可代管得久了,只怕就会变成对方的了
猛抬头看见赵杞正在冲他微笑,吴起只能勉力回应了一个笑脸,如此此时他知道赵杞心中所想,只怕不但没有笑脸,还会不顾礼仪的扑上去与赵杞厮打一番吧
田富程现在心中满满都是侥幸,幸亏自己当初跑得快啊,如果真是率全军过崤山关去救老头子,只怕便会碰上这些军队,那个时候别说老头子救不回来,只怕连自己也要和老头子一块去作伴到大雁湖去钓鱼了想到这一点,心里便有些郁闷,高远扣着老头子不杀,要挟自己的意味太明显了,正是因为老头子还活着,国内的那些顽固派才不敢来归附自己,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高远犯抽将田单放回去,自己就得完蛋要是老头子死了,那么一切便会变得顺利起来,老大在战场上如何是自己的对手更何况自己还有成思危与汪沛两员干将,这两人可是齐国现在最为著名的大将了,反观老大哪边,现在能跟自己这一方打一打的也就是一个田敬文了自己究竟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才能使得高远支持自己呢仅仅是一些银钱吗田富程托着腮,出神地想着
而在另一侧,田家大公子田远程也在想着自己的心事,与田富程不一样的是,他对于高远的心思,了解得更多一些,只怕这个野心勃勃的家伙,对齐国的土地亦有觊觎之心,问题是,知道是一回事,如何应对又是另一回事了,现在他手中虽然说起来还控制着齐国五都这中的三都,但莒都现在处在楚人的威胁之下,朝不保夕,而其它两都,在田富程的攻击之下,亦是每况愈下,战火漫延之下,经济在不断地恶化,昔日丰饶的齐鲁大地,现在百里无人烟是处处可见的景象了
等到阅兵事了,自己一定要去求见高远,他不就是想要土地和人口吗好,我与你签定条约,将莒都送给你,这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