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执宰大明 > 分节阅读 930

分节阅读 930(2/2)

目录

其实,正统帝早就想把李云天召回京城,不过张氏太皇太后阻止了他,张氏太皇太后清楚江南税务革新的重要性,因此不希望因为自己打扰到了李云天执行公务。

所以直到张氏太皇太后病情恶化后,正统帝这才让吏部给李云天发八百里急报,催李云天速速回京。

王振和宋大山躬着身子低头立在一旁,宋大山神情严肃,而王振的双目中则有一丝难以抑制的兴奋和激动。

自从去年张氏太皇太后敲打王振后,王振的日子过得小心谨慎,如履薄冰,生怕惹怒了张氏太皇太后招来弥天大祸。

如今张氏太皇太后病重,王振心中自然感到高兴,他早就在等着这一天,一旦张氏太皇太后病逝那么他就可以借助正统帝之威来大肆篡权,争名夺利。

杨溥暗中留意着王振,敏锐地注意到了王振双目中的那丝欣喜,眉头紧紧地皱着,以后恐怕无人能对深得正统帝宠信的王振制衡。

难道要把宋大山拉过来随后,杨溥的视线落在了面若死水的宋大山身上,宋大山可是比王振更得正统帝的宠信,只不过其行事低调不像王振那样介入司礼监的事务,要想把他拉过来谈何容易,再怎么说宋大山也是一名宦官,而且还是王振的好友。

想到这里,杨溥不由得暗中叹了一口气,唯今之计也只有等李云天回来,李云天不仅位高权重还是正统帝最为尊敬的老师,有李云天坐镇京城的话想必王振也不敢太过放肆了。

虽然殿内的文武重臣关注的是张氏太皇太后的病情,可心里却已经暗自盘算张氏太皇太后死后事宜,朝廷的势力格局必将重新划分。

相对于那些心思各异的朝臣,立在杨溥身侧的杨士奇显得有些落寞,杨稷的罪名已经被前去彻查的御史查明,上书汇报了朝廷。

经查,杨稷横行乡里,为恶地方,是当地不折不扣的恶霸,仅死于其手的百姓就已经超过了二十人,可谓是一个穷凶极恶之徒。

正统帝接到奏报后大吃了一惊,万万没想到杨稷的恶行竟然如此之盛,朝廷上的文武百官纷纷要求严惩杨稷,尤其是那些言官们更是在太和殿上慷慨激扬地痛斥杨稷,言明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由于未能管教好杨稷,万分自责和愧疚的杨士奇跪在殿前向正统帝谢罪,聆听着朝廷文武官员的责难,这使得已经七旬有余的内阁首辅不得不在那里硬生生地跪了大半个时辰。

如果不是正统帝心中挂念杨士奇的身体,命人拿来了一个软和的蒲团让杨士奇跪在上面,恐怕杨士奇就会当场昏死了过去。

可即便是有蒲团在地上垫着杨士奇在朝会结束后也无法起身,是杨溥等人把他搀扶了起来,让宫里的侍卫将其背上了停在宫外的马车。

经此一事后,杨士奇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不仅颜面尽失而且身心俱疲,整个人明显苍老了许多,再也没有了先前的那股精气神。

这也使得朝中的势力格局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变化,一些依附内阁,尤其是依附杨士奇的文官暗地里改弦易辙投靠到了六部的阵营,为将来的出路做打算。

杨溥对此是无能为力,跟红顶白、趋炎附势是官场上的一大生存法则,他没有办法把那些改换门庭的官员强行留住,唯有想办法维持现状,安抚内阁阵营的文官。

至于勋贵集团,表面上一团和气,但实际上为了争夺北方整编后的卫所军控制权,开国勋贵与靖难勋贵之间,乃至靖难勋贵与靖难勋贵之间都有着激烈的争斗,都想掌控住新编卫所军的权力。

可以想象的是,随着张氏太皇太后的离世,勋贵集团的内斗将更加剧烈,这可是事关那些勋贵的切身利益,属于难以调和的矛盾。

相对于内廷、文官集团和勋贵集团,讲武堂一系的官员在张氏太皇太后病逝一事上受到的冲击最小。

一来讲武堂的地盘不在两京十三省,与内廷、文官集团和勋贵集团没什么利益上的冲突,二来有李云天坐镇讲武堂一系的官员各派系间相处融洽,不会因为张氏太皇太后出事而发生利益纠葛。

而且,讲武堂武官的升降有着一套完善系统的体系,这使得讲武堂一系的勋贵们不容易插手人事任命。

第1209章托付重任

“皇上,太皇太后询问忠王来了没”就在正统帝不安地在那里来回踱着步子时,慈宁宫内务总管太监快步从内殿走了出来,躬身向正统帝说道。

自从张氏太皇太后这次病倒后,每次从睡梦中恢复神智,总要问李云天是否已经回京。

京城里的文武大员张氏太皇太后已经都嘱咐了一遍,现在就剩下李云天和马愉在外地,尤其是李云天,被张氏太皇太后十分惦记。

正统帝闻言不由得望向了一旁的宋大山,宋大山现在负责紫禁城的安保事宜,李云天要是进宫的话他是第一个知道。

“禀皇上,忠王爷尚未进宫。”宋大山见状连忙上前一步,躬身回道。

虽然正统帝早就知道这个结果,不过脸上还是流露出一丝失望的神色,自从张氏太皇太后病倒后最关心的就是李云天,在临走前她有很多事情要嘱咐李云天。

这时,不远处的文武重臣们不由得相互对视了一眼。

按照太医院御医们的诊治,张氏太皇太后病情非常糟糕,随时都可能撒手人寰,说实话张氏太皇太后能撑这么久已经超过了那些御医的想象。

张辅和杨士奇等人清楚,张氏太皇太后之所以现在强撑着,是想要见李云天一面,在满朝文武中张氏太皇太后最信任的无疑就是李云天。

“禀皇上,忠王爷和马阁老已经进了城,现在回家沐浴更衣,尔后就会进宫觐见。”就在慈宁宫内务总管太监想要进入内殿禀告张氏太皇太后李云天没来时,一名内侍火急火燎地走进殿内向正统帝禀报。

“什么”听闻此言,正统帝和现场的众臣纷纷大吃了一惊,谁也没有想到李云天和马愉来得如此之快。

“快,告诉太皇太后,忠王立刻就到。”正统帝很快就回过神来,连忙向慈宁宫内务总管太监喝道,想要告诉张氏太皇太后这个好消息。

“皇上,忠王尚未进宫,此时不宜把这个消息告诉太皇太后,以免惊扰了太皇太后的休养。”不等慈宁宫内务总管太监离开,一旁的礼部尚书胡滢猛然开口阻止道。

张氏太皇太后现在之所以能撑到现在,完全凭借着胸口的一口气,如果得知李云天来了,那么这股气就会散去,因此还不如让张氏太皇太后继续撑着这口气。

“告诉太皇太后,忠王距离京城已经近在咫尺。”正统帝虽然年幼,但也清楚张氏太皇太后是在等李云天的到来,不能让张氏太皇太后胸口的这口气给散了。

“派人去一趟忠王府,让忠王立刻进宫,不要拘泥于小节”随后,正统帝转身沉声吩咐一旁的宋大山,现在形势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