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三国第一保镖 > 分节阅读 199

分节阅读 199(1/2)

目录

的爵位不是不好,可它遭人恨呐,难道本官不知道吗文若,你说皇帝到底怎么想的难道本官和皇帝就这样一直下去,没完没了”

荀彧沉思了片刻,站出来拱手道:“主公,属下以为皇帝陛下可能是想用护国公这个名头绑住主公,主公若是受封了这个护国公的爵位,就得干符合这个封号的事儿日后若是干出逾越之事,就会惹都天下非议了为了让皇帝放心,主公只怕要接受这个爵位封赏才行”

刘成有些不高兴,“文若,劝我不要接受封赏的是你,劝我接受这个封赏的也是你,你到底要我怎么办”

荀彧急忙道:“属下有罪,之前属下并不明白皇帝的用意,所以认为这个封赏对于主公有百害无一利,但我们清楚了皇帝的用意,那就只能顺着皇帝的意思接下了这个封赏了”

“那就你不怕我遭人恨了就不怕有人躲在背后向我射暗箭”

“”荀彧说不出话来

刘成有些烦躁,摆手道:“行了,你也别说了,封赏的事情推来推去徒惹人笑话元瑜,荀攸,待会儿你进宫一趟禀报陛下,就说我明日进宫觐见,答谢陛下隆恩”

“诺”

刘成这时沉声说道:“本官受封护国公一事一旦公开,很可能收不住口子,关东那些诸侯们只怕要各自上书自请受封某某官、某某爵,朝廷若是不肯,只怕他们就会说他刘成何德何能他都能封护国公,他们家世显赫,为天子牧守一方,为何就不能受封某官某爵你们现在给我想想办法,怎么堵住他们的嘴朝廷的官位、爵位不是大白菜,可以不要钱一样随便封赏,官位和爵位不能泛滥,一旦泛滥,大汉朝廷的威信就将再次下降”

众人答应:“诺”

事情果然不出所料,刘成受封大司马一职和护国公的爵位很快传播了天下,这种事情又不能遮掩和封锁消息,既然是封赏就得让人知道,关东诸侯们很快就知道了这件事情,自领冀州牧的袁绍首先上书请封国公。

接着又是公孙瓒、袁术、张邈、张超等人相继上书请封公爵爵位。

刘成得到线报后在司空府大发雷霆,在大堂内大声咆哮:“这帮不要脸的人竟然真的上书请封国公,天下没有比而他们更无耻的人了诸位,朝廷应当如何应对此事荀攸,你来说”

荀攸沉吟了一下站出来拱手道:“主公,属下以为朝廷把关东诸侯的上书留中不发,这样更容易坏事,但又不能放开这个口子,若是人人都可以上书自请封爵封官成功,朝廷岂不成了笑话属下以为朝廷应当态度强硬的把他们无理的上书给顶回去,颁布诏谕严加斥责,让他们颜面扫地”

“碰”刘成把桌子一拍:“就这么办马上以皇帝的名义颁布诏谕,召集官吏人等抄录数百份,给每个诸侯送去一份,剩下的在朝廷直接控制下的城池门口张贴,让天下尽知,让百姓们看看这些所谓的诸侯们是一副什么可耻的嘴脸元瑜,你来草拟诏谕,言辞要犀利一些,要骂得他们哑口无言、无地自容,羞愧难当荀彧,这个事情你来负责,尽快实施下去”

“诺”

在高效的行政办公效率下,只过了短短几天的时间,朝廷直接控制下的各地城池门口都张贴了官方发布的诏谕,百姓们得知事情的真相,都骂关东诸侯们不要脸,一时间关东诸侯的名声大跌。

诏谕送到袁绍处,袁绍听完朝廷派出的中使宣读完诏谕,又听闻朝廷把这件事情闹得天下皆知地步,当场气得吐血三声昏死过去,差点就一命呜呼,当初向袁绍做出这个建议的审配在袁绍醒来之后被抓起来关进了大牢等候处置。

其他诸侯们这一次也是被搞得灰头土脸,一个个颜面尽失,声名扫地。

朝廷这一次的处置可谓是又狠又准,态度又强硬,关东诸侯们似乎发现他们近一年多来对朝廷已经不太了解,在他们的印象中,朝廷还是董卓控制的朝廷,但实际上朝廷早已经不是当初的模样。

清醒过来的袁绍恼羞成怒,为了挽回面子,他决定出兵攻打河内,不顾沮授、田丰等人的劝阻,令颜良领兵五万从邺城出发南下进攻河内郡。

河内郡太守韩浩一面收缩兵力、坚壁清野,一面派人向长安求救,求救的信使还在途中,影卫司这边早就把消息传到了刘成手上。

刘成立即召集心腹谋臣和大将们商议出兵之事,大堂上官员和武将们济济一堂,议论纷纷,各抒己见。

刘成到来之后问道:“诸位,袁绍这家伙上次被朝廷下诏谕斥责了一顿,气得吐血三声昏死过去,醒了觉得面子上过不去,力排众议下令出兵攻打河内,想要给朝廷一个下马威,这一次朝廷是忍了还是要出兵给袁本初一点颜色看看”

在其他官员们还在议论纷纷的时候,郭嘉站出来拱手道:“主公,属下以为这一仗必须要打,而且还要打得漂亮”

“哦为何必须要打打得漂亮又是一个什么程度”刘成问道。

郭嘉说道:“主公,如果拿朝廷实力与袁绍实力做对比的话,朝廷的实力不一定比袁绍强,这是因为朝廷控制下的地盘虽然广大,但人口稀少,土地贫瘠;而袁绍控制下的河北之地乃是中原腹地,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兵马强盛,但是这一仗必须要打,而且要把袁绍打疼,但又不能跟他死磕到底”

接下来郭嘉说出了袁绍的一些列短板和不利因素,说出了朝廷一系列的优势,就差点把他那一套十败十胜论搞出来了。

“碰”刘成一拍桌子,喝道;“说得好,那就打至于怎么打出兵多少由谁来统兵诸位都议一议”

刘成定了要打的调子,接下来这些心腹谋臣就开始各抒己见。

刘成听了几个人的意见之后都觉得不是太满意,最后点了贾诩的名:“文和,说说你的想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