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1/2)
心的朱道临再次发现,眼前的金川河竟然宽达三十余米,水流丰沛深幽清澈,不时见到来来往往的乌篷船和满载货物的宽阔平底船穿梭其上,哪里是数百年后水色浑浊缩小一倍多的金川河可比
老道不停与沿途熟息的乡人打招呼,好不容易再次回到傻乎乎四处张望的朱道临身边:“走吧,船来了,要看等进城后让你看个够。”
朱道临咧嘴一笑,跟随手持拂尘仙风道骨的老道走下码头,等候船上的人下完立刻上船,一刻钟不到便登上南岸码头,径直走向高高镝楼下的金川门。
老道非常有耐心,边走边向朱道临介绍各城门的历史典故,进入城门时,不但没有像普通民众那样遇到官兵的刁难,身材壮实的官兵头目还恭敬地向老道问好,尊称老道为真人。
朱道临怎么也没想到,独自栖身于荒郊野岭的寒酸老道竟然有这样的人缘和威望,感觉自己低估了老道的能耐,猜测老道很可能是来自茅山祖庭的上清一派中有头有脸的人物,否则当不起真人的称号。
穿过熙熙攘攘的城门洞,宽阔的石板街道出现眼前,街道两边酒肆商铺栉比鳞次的,高高挂起的旗幡和制作精美的招牌密密麻麻,放眼望去,到处是来来往往的人群和连接不断的大车,好不容易跟随老道进入街口的马车行,朱道临竟然看到了一排轿子和数辆做工考究的封闭式马车。
和气的老道在店掌柜殷勤的迎接下付了三钱银子,两名年轻伙计很快就领来辆车轮硕大的敞篷马车,与店掌柜一起恭恭敬敬地请老道和朱道临上车,最后还大声交代车夫尽心伺候,小心驾驶。
顺着繁华的大街前行一里左右,熟门熟路的车夫驱车转入西面的小巷,很快穿过小巷来到另一条行人稀少的南北向大街上。
老道看到朱道临一路左顾右盼兴致盎然,得意地笑了笑低声介绍起来:“看到右边的大校场没有这里就是南京守备大营,一排过去全都是城北兵马司衙门和军械库所在,占地逾五百余亩,往南一直延伸到石头山下的辕门看到没有临街四里全是青砖灰瓦的两层楼阁,这还是数年来官军懈怠不修武备的规模,近半楼阁和营房都垮掉了,可想而知永乐年间此处是何等的雄伟壮观。”
朱道临频频点头,双眼一直在密切观察,不停地将眼前的一切与脑子里的各种记忆进行对比印证,直到马车进入十字街口拐入鼓楼方向,朱道临才虚心地询问老道:“道叔,咱们这是去哪儿”
“先去书院街的成衣铺子,给你买两身衣服和鞋袜,然后去朝天宫拜访几位同门,略微歇息填饱肚子之后,再去城东两位居士府上化缘,酉时之前出城返回我那山野道观。”
说到这老道停顿下来,颇有深意地转向面带感激的朱道临:“一路上我琢磨良久,本想去一趟上元县衙替你落个籍,可我担心不怎么好办,哪怕再拉上朝天宫的一两位师兄弟替你担保,预计也要花费一两个月时间才能落籍。”
朱道临紧张了,又不好意思厚颜哀求,只好闭紧嘴巴沉默以对。
老道吩咐车夫转到书院街,再次面向双眉紧锁的朱道临低声劝道:“如果你愿意,等会儿我请朝天宫的掌院师兄辛苦一下,以我上清道门的名义去应天府为你求个度牒,估计三天时间能办下来”
“有了度牒就方便多了,过个一年半载你在南京城里安稳下来,再以还俗的名义,花点儿钱到衙门把度牒转为民籍即可,如此安排你意下如何”
朱道临感激不已:“道叔,您老为何如此帮我”
老道幽幽叹了口气:“谁让我觉得你小子投缘虽然我不知你到底是何来历,将来又到哪里去,但我能确定你与我道门渊源深厚,兼之你相貌堂堂,坦诚稳重,龙行虎步,骨相清奇,人品也不错,值得我帮你,就当是结个善缘吧”
“道叔,我不知道这辈子是否能报答您,但我会将这份恩情铭记心底。”朱道临心里满是沉甸甸的感激和愧疚,感觉鼻子酸溜溜的,只好暗自深吸口气,转过头佯装望向另一侧的繁华商铺。
老道将朱道临的所有反应尽收眼底,欣慰地笑了笑不再说话。倒是马车拐入国子监前方的书院路之后,平复心情的朱道临主动开口询问:“道叔,我还没请教您老尊姓大名呢。”
老道忍不住扑哧一笑:“没见过后辈敢这么询问尊长名讳的,也不知道是哪位师兄教出你这样的弟子,哈哈记好了小子,老道我姓孙名渊,道号玄青,若是你不嫌弃的话,今后就叫我一声师叔吧,反正你母亲一家也是我上清一脉,估计辈分差不多。”
朱道临当即端正身姿,鞠个躬由衷致谢
“谢谢师叔成全,至少,小侄在这世上不再孤零零无依无靠了。”
第四章恍然如梦
接下来的一切,均按照玄青道长的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
玄青道长带着新鲜出炉的“师侄”朱道临进入书院街一家专营铺子,为忐忑不安的朱道临买下两套深蓝色秋冬道袍、两双做工细密的黑面千层底布鞋、一顶道家华阳冠和三双布袜,吩咐乐不可支的店掌柜把朱道临领到后屋换上新装,完了带上焕然一新的朱道临径直前往坐落于水西门内冶山之上的朝天宫。
由于前一日的重阳节举行了隆重的祭祀祈福仪式,占地宽广气势宏大的朝天宫上下都在忙着清点所得,打扫卫生,玄青道长与朱道临的到来并没有引起多少注意,但朱道临还是从沿途道士恭恭敬敬向玄青道长致礼的举止中,体会到玄青道长拥有的较高辈分和声望。
穿过金碧辉煌宝像尊严的三清殿,玄青道长把朱道临交给了掌管景阳阁的同门师弟玄明道长,吩咐朱道临饭后尽管随处走动随意参观,如果有力气就帮着干点活,说完便施施然转身离开,前往后殿拜会两位掌印师兄去了。
朱道临心里多少有些郁闷,但在身宽体胖面目慈祥的玄明道长面前,他丝毫没有表露出半点不悦,非常得体地回答玄明道长和蔼的询问,告知自己的姓名和年纪,然后跟随笑眯眯的玄明道长走向雕龙画栋的景阳阁,显然,玄明道长真把朱道临看成了师侄辈。
景阳阁大门前的台阶上,两个十岁左右的小道士正在喘着粗气,面前摆放两木桶清水,一看便知是没了力气。
朱道临见状主动上前询问,得知这水要端进阁中擦拭供桌和诸多器皿,立即上前一手一桶轻轻提起来大步进入阁中,此举令玄明道长欣赏不已,当即喜欢上这位身材挺拔英武勤快的师侄。
玄明道长巡视一圈就忙别的去了,朱道临与两位手脚麻利的小道士一起,用心擦拭长长的楠木供案和四周的椅子家具。
不到半个时辰已经干完大半,两位小道士逐渐消除羞涩变得活泼起来,一口一个师兄亲热地与朱道临聊天,自豪地将朝天宫的诸多著名前辈、历史典故和每日的修行功课等等告诉朱道临。
将所有几案、柱子和供桌擦拭完毕,最后轮到长长的供桌上陈列的诸多法器,朱道临很快被大幅天尊画像下方一个口径二十多厘米、高约三十多厘米的精美瓷罐所吸引,凑上去擦拭完毕看了又看:
“这罐子造型精美,色泽温润,人物山水栩栩如生,和边上几个青花瓷瓶大不一样,特别是这一人一牛,太漂亮了”
小道士玉轩很快过来,看清楚之后扬起可爱的小下巴,得意洋洋地问道:“师兄难道不知上面的故事”
“不会又是什么古老传说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