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明末国色江山 > 分节阅读 23

分节阅读 23(1/2)

目录

没了踪影的上元门码头:“贤弟修建码头的目的,是不是打算扩大海外贸易”

朱道临从未认真考虑过是否涉足海外贸易,对他来说,海外贸易完全是个可有可无的选择,他不靠大明朝眼下的海外贸易发财,之所以下决心修建扩建废弃多年的上元门码头,完全是出于倒买倒卖的需要,他需要个合情合理的幌子作掩护,需要个安全稳妥的地方存放商品,用以掩盖诸多无法解释的东西,除此之外,他考虑的并不多。

买下城中的灵应观并大肆修葺扩建的目的也是如此,只是多出一份面对苦难流民和倒闭街边的孤苦孩子的伤感与同情,还有就是对师傅玄青道长的深深感激和报答之情。

但是应昌培既然问起了,朱道临就不得给个过得去的说法,否则很可能对将来的合作不利:

“我不是一直在做海外贸易吗有个属于自己的码头更方便稳妥一些,悄悄从外海运回来的东西总要有个中转的地方吧金陵城里人多眼杂,大宗货物进进出出既不方便,也很费神,一次两次没什么,再多几次就不行了,你说是吧”

应昌培非常理解,朱道临的做法和想法与他的推断大体一致,而且朱道临所说的“金陵城里人多眼杂,大宗货物进进出出既不方便也很费神”这句话,很好地证实了他和父亲做出的判断完全正确:

神不知鬼不觉将价值数百万的货物运进金陵城中相当不易,朱道临为此付出的代价肯定不小,隐藏在朱道临背后的必然是势力强大的道门,具体干活的只能是能够驾驭船只自由出入的漕帮了

而最为重要、最能证明应家父子判断正确的证据是:

紫阳观的重建、紫竹园的扩建、正在紧锣密鼓筹建的庄园和码头,都是道教茅山派的产业,耗费的人力物力非常庞大,细细分析,其资金来源无疑是通过朱道临负责的极为隐秘的海外贸易赚来的,朱道临本人就是茅山上清派弟子,其背景之神秘,在道门中享有的权力和超然地位,不得不让应家父子倍加重视。

朱道临哪里知道应昌培此时的所思所感,看到应昌培望着滚滚长江出神,还以为自己没说明白,让应昌培胡思乱想了,只好再找个理由补充道:

“其实我也希望把生意最大的,只是目前能力有限,只能慢慢来,等码头和造船作坊修好之后就好办多了。”

应昌培嘿嘿一笑:“我看不止如此吧如果只是想把海外贸易做大,修建码头的同时出钱买回十艘八艘大海船岂不更加方便为何还要耗费时间修建造船作坊和铁器作坊还要修建能容纳三千工匠居住的房屋和供工匠孩子们读书识字的是私塾學堂”

朱道临明显愣了一下,很快满脸鄙视地教训应昌培:“大明朝之所以落到今天这个破烂不堪的地步,就是你这种不思进取的人太多了你脑子里肯定想着造不如买、买不如租对吧要是人人都这么做,国家哪来的繁荣昌盛”

“我修建各种工坊的目的,就是要把海外先进的机器设备和技术知识带回来,造出我大明无法制造每次都要花大价钱买回来的各种机器设备、四轮马车、香皂座钟、印刷器械、玻璃镜子甚至望远镜等等,既能增加我们的财富,又能解决数以千计的贫苦工匠和孩子们的生计,还能满足无数人的生活需要,一举多得之事何乐而不为为何总是被动地拿出一笔笔银子从海外买回来”

应昌培被朱道临唬得噤若寒蝉,觉得朱道临的话似乎很有道理,转念一想,好像又和自己常年接受的思想教育和价值观相互冲突,一时间竟然无法理清脑子里乱哄哄的思绪。

朱道临看得应昌培怂包了,得意一笑马上露出了狐狸尾巴:“有道是三人行必有吾师,哈哈要是你一时想不通也没关系,回去慢慢想就是了,但千万别耽误赚钱,我还等着你给我银子好尽快修码头建仓库呢,如今动一动都是银子啊”

回过神来的应昌培连连摆头:“老子算服了你了,行我走,你在这做你的圣人吧。”

“哎哎别急嘛,你不会只是给我送礼来的吧”朱道临叫住佯装转身下山的应昌培。

应昌培无奈地叹了口气:“如何定价、如何售卖已定下方略,你留给我的那份进货清单已送到我应家总号,此刻有不下于十名分号掌柜、朝奉和账房先生聚在那里,正群策群力核定售卖价格和出货方式。”

“我来这儿除了带来你的马车之外,主要是遵家父之命向你致谢,邀请你哪天有空到寒舍见个面,喝杯酒,顺便送你一名车夫、八匹拉车的健马、两件西汉的青铜簋和两套道袍,并向你请示,是否可以把紫竹园东跨院里的货物运回我应家总号库房便于发卖你是否跟我回城里看一看即将制定出来的总体方略”

朱道临大度地笑道:“既然已经全权托付给你,我还操那份心干什么明天我也要进城一趟,不过恐怕没时间去见你,和孟山兄商量完建造的事情,就得到上元县衙和江宁县衙拜见父母官,看能不能从滞留在城里城外上万流民中,挑几千人回来干活。”

“哦,我差点儿忘了有件大事还得麻烦你,能不能帮我购买两万石粮食运回这地方顺便请你的成衣铺子尽快做五千套暖和的冬衣和五千双布鞋送过来”

应昌培惊愕不已:“你是想变着法儿以工代赈”

“没错,是这意思,不过这里面私心居多,眼下流民越来越多,两县父母官这段时间恐怕也睡不着觉,我现在既然有能力,就帮他们一回,留个好印象以后好办事,也借此机会树立我紫阳观和道教的声誉,一举多得之事值得干。”朱道临毫无隐瞒地解释道。

应昌培心里非常钦佩:“别把自己说的这么不堪,这是天大的善举,我定会鼎力支持,回去就马上办。”

“那我先谢你了。”

朱道临陪同应昌培慢慢下山,一路就货物销售和回款事宜相互商量,不知不觉来到停在溪边的马车旁,经应昌培的介绍与年逾四十孔武稳重的车夫见面。

朱道临询问之后才知道,刚从军中退役的车夫至今仍是个毫无牵挂单身汉,朱道临意外之余深感满意,叫过师弟玉虎负责把夫安顿好。

告别完毕,急着赶回去的毕应昌培钻进自己的四轮豪华马车,还没来得急走,朱道临又过去了:

“差点儿忘了件大事,两种绣像话本给我各留几套,我师伯师叔和师兄弟们还没看呢,千万别为了几个银子全都卖了,下会进货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呢。”

应昌培无可奈何地答应下来:“还有什么差点忘了的大事尽管说,我不急。”

“太好了,干脆你留下喝一杯再回去吧,说不定等会我又能想起什么大事来。”朱道临乐哈哈反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