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6(1/2)
面的矮岗顶部,回头遥望正在封顶的紫阳观主建筑三清殿,心中无比的自豪和满足。
站在众人中间的玄青道长拉着朱道临的胳膊,遥指前方气势雄伟的重檐式大殿,问道:“是不是觉得挺眼熟”
朱道临心悦诚服地感叹道:“大殿的整个外形与城里的朝天宫主殿颇为相似,高度和宽度有过之而不及,非常的大气庄重,特别是大殿前方宽阔的三重汉白玉台阶,以及用花岗岩打磨而成的六根浑圆光滑的大柱子,雄壮肃穆,非常气派。”
“若不是弟子亲眼看着它从无到有建起来,实在难以相信如此庞大的工程,在短短四个月不到的时间里建到这个程度,叹为观止啊”
众人哈哈大笑,每张脸上都充满了自豪。
五师叔玄方骄傲地笑道:“五百余名技艺高超的匠师领着上万工匠和壮劳力日复一日不停忙碌,要是没有这样的进度才不正常,哈哈”
师傅玄青道长似乎看出朱道临心里隐隐的担忧,笑了笑解释道:“放心,紫阳观重建事宜早已通过南京礼部的道录司核准,京城礼部和鸿胪寺均有备案,若非时局纷乱,当今圣上也要赐下笔银子。”
“看着吧,等到开观盛典之日,不但南京六部和京城礼部的官老爷要来拜贺,说不得当今圣上也要赐下一道嘉贺圣旨。”
朱道临恍然大悟,担心规模太大僭越违制的隐患随之消散,高兴地指向大殿后方已完成主体工程的药师殿和两侧偏殿:
“按现在的进度,估计再有两月时间,主要的四座大殿和山腰上的后院就能完工,不知师傅和诸位师伯师叔是否提前举行开观大典”
无论何时都显得文质彬彬的二师伯笑道:“还是按照原定计划来吧,一分功夫一寸活,急不来的,倒是你那紫竹园东面临街修建的医馆需要提前开业。”
“我和你师傅以及师伯、师叔们商量好了,元宵一过,就轮流带领十几名弟子前去坐镇,把这个江南最大的惠民医馆办好。”
“这可是涉及我们整个上清派面子的大事,就连茅山祖庭的掌教师兄和元老们都坐不住了,再三过问医馆的修建进度和筹备情况,估计很快会派来几位德高望重医术高明的元老长期坐镇,襄助我医卜一门把整个上清教派的声誉做起来,把其他门派都比下去。”
第六十五章大计划
“这是好事啊求之不得呢”
朱道临非常支持,虽然祖庭的所作所为有摘果子的嫌疑,但效果远比人丁不旺的医卜一门独自承担要好得多:
“等忙完这段时间,弟子再把医馆后面药房两侧的空地利用起来,修建两座清雅小院,一座专门给诸位师伯、师叔居住,另一座供祖庭派来的元老们们日常使用,前面两个小院都留给师兄弟们,住得宽敞些心情也会好很多。”
大师伯玄岳很喜欢朱道临的宽厚性格:“没想到我们几个临到老了还有这等福气可享,全靠有了道临啊”
“这是大家的功劳,弟子只是尽本分罢了。”
朱道临谦逊完毕,忽然想起前几天遇到的趣事,于是就和大家说了:
“弟子纳妾的次日上午,紫竹园后面的清凉山上突然下来两位身披大红金丝袈裟的贵客,估计是之前打听到弟子喜欢古董字画吧,两位贵客非常客气地赠送弟子一幅宋代高僧佛印禅师的真迹,邀请弟子有时间到清凉寺喝杯茶聊聊天,交流一下琴技。”
“弟子恭敬地收下贺礼,邀请两位贵客前往西跨院喝茶,这才知道两位贵客一位是名传天下的佛學大师智衍禅师,另一位年纪不到四十长得非常文静帅气的,竟然是传说中以琴悟道的智灵禅师。”
玄青等人一听全都笑了,对佛道两教轶事趣谈很有研究的二师伯玄玑笑眯眯地问道:“后来呢”
朱道临接着说道:“能让两位大名鼎鼎的高僧登门送礼是何等荣幸于是弟子欣然弹奏一曲禅院钟声以表谢意,没想到名传天下的两位禅师激动得不愿再坐下,智灵禅师果然名不虚传,当即问弟子要来纸张笔墨,竟然一点不差地默写出禅院钟声的曲谱,把弟子震得一愣一愣,智衍禅师则把弟子拉到一边,悄悄询问能不能把曲中的故事写出来送给他”
“弟子想到之前收下的厚礼,总觉得欠人东西,于是答应过完春节就把写好的故事送过去,没想到智衍禅师还是抓住弟子的手不愿松开,再次悄悄询问弟子,能不能从海外的天枢阁弄回一尊不低于三尺高的送子观音琉璃像,他愿意付给弟子十万两银子”
“弟子当时吓了一大跳,心想十万两银子可不是小数目,于是悄悄询问智衍禅师是否确定哪知智衍禅师以为弟子嫌他出价不够,咬咬牙艰难地说,最多给到十五万两银子,不能再多了弟子于是勉为其难答应了。”
众人哄然大笑,纷纷望向用琉璃佛像宰了清凉寺和尚好几次的玄青道长。
玄青竟然也起了心思,询问爱徒:“能否顺带弄回几尊注生娘娘送子琉璃像我道教的送子娘娘可比佛教的送子观音有名多了,药师殿右边宽阔大气的金殿里,即将供奉的可不止一位送子娘娘,太元圣母和她宝贝女儿西池极乐金慈圣母也会高居香台之上。”
几位师伯师叔和站在后面的十几个师兄弟又是一笑,忽有所感的朱道临却没笑,而是郑重地询问自己的师傅:“您老真的决定了”
玄青道长无奈地叹了口气:“我道教看似风光,其实已经日渐衰落,不变不行了正如你说的那样,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必须善于學习,勇于改变,彻底放下大明国教的清高架子,以亲近民众善待民众的务实态度来弘扬道法。”
“如果再自命清高,固步自封,说不得哪天就让诡计多端手段百出的佛教给远远抛在身后,所以,不管祖庭对此有何看法,我都会从紫阳观开始做出改变,这辈子就为广大我道教医卜一门活着了”
朱道临禁不住为师傅的胸怀和胆识肃然起敬,当即向师傅弯腰致礼:
“弟子将倾尽全力,支持师傅和师伯师叔的变革,如果师傅舍得的话,请把从祖庭带来的那套经策赠予弟子,这套包含了我上清教派历史传承和教中各门经文符咒的典籍,这对弟子接下来的经营帮助甚大。”
玄青道长当即答应:“等会儿下去你就到我屋里拿走吧,这套教中典籍虽然珍贵,但也不是独此一份,每任掌教正式上位之后,都会对教中典籍进行一次全面整理和增补,然后交由教中藏经院刻印数千套在教中分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