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05(1/2)
起来存入博孚钱庄。选择半年至5年不等的定期储蓄方式,换取38的年存款利息。
至此,大明朝诞生了依靠存款利息过日子的“食利阶层”。
有本事有门路但苦于手头资金不足的中小商人和作坊业主们,纷纷前往博孚钱庄总号和各分号,详细了解贷款利息、期限和契约规则。
120多名作坊业主和中小商人在拥有抵押或者找到担保之后,顺利获得博孚钱庄1年至3年期限的中小额贷款。月息为152,仅为大明各地钱庄最低借贷利率的30,而且契约公平,条款清楚,引发社会各阶层的强烈反响。
半个月时间不到。博孚钱庄南京总号和七个分号的贷款总额激增170万两银子,而三个月来的存款总额迅速突破1,000万两银子,达到了创纪录的1,050万两,而且还在缓慢增长中。
七大分号每天下午五点,都要派出数十名全副武装的侍卫,护送装载白花花银子的特制解款马车,前往博孚总号存放,原本张德义开玩笑说恐怕永远也装不满的博孚总号两座地下银库,如今已经被白花花的银子和金灿灿的黄金占据了四分之三。
面对博孚钱庄资本扩张高速发展的大好势头,之前从未遇到过这等情况的股东们没有感到喜出望外,反而是慌张失措,深恐存款太多贷款太少而导致巨额亏损,群策群力加强放贷宣传的同时,一致要求朱道临帮忙出点子。
朱道临听到存款总额竟然超过千万两白银后非常惊讶,经过反复思考,他才明白这样一个事实:
大明帝国其实并不是没有钱,没钱的是制度腐朽、贪婪败坏的中央朝廷和各级衙门,是被文臣们利用圣人之言、被曲解的历史和“煌煌大义”死死约束的皇帝
大明朝也不是白银紧缺,流通紧缩,而是全天下的财富基本都集中在了地主富绅和世家门阀的银库里,在以工商业主和各级胥吏为主的中产阶级手里,整个社会的财富观还停留在千年之前。
持有的黄金和白银的人都藏着捂着以防万一,绝大部分都没有进入流通领域,越是乱世越是如此,而现在大明天灾不断,外有东虏扣边,内有甘陕民乱流窜中原,正是乱世将起的征兆。
朱道临推断,博孚钱庄坚固地库里的千万两白银,不到金陵三百里范围内现有黄金白银存量的百分之五
朱道临甚至恶意地想象:六月初六的黄河决堤淹没了四个府数十个县,也淹没了无数家庭地窖里、墙角里和坛子里的千万两黄金白银,其中恐怕绝大部分已被垮塌的房屋和洪水带来的泥沙长久埋没。
如今仍在不断暴乱、不断平叛的豫南、淮北和鲁西十几个县,战火烧毁、被穷凶极恶抢掠和失散埋没的黄金白银,至少也有五百万两以上未完待续。。
第一七九章扩张求订阅
上午九点,博孚钱庄所有股东和五大资深幕僚,齐聚虎山正院。
令大家颇感惊讶的是,新任南京镇守太监的大股东吴景贤吴公公身后,多出了一位脸上有条疤痕还断了条左腿的中年文士,众人均以为这是吴公公带来的账房先生,因此并没有太多留意。
虎山正院后书房里,茶香四溢,笑声不断。
各大股东、五大幕僚和朱道临都很熟悉,这五大幕僚中年纪最轻的都已经有四十二岁,最大的则是六十八岁高龄,都是十几岁开始从事商贸和钱庄生意的业内佼佼者,都听过朱道临讲解的“天枢阁银行业发展史与存贷业务”的课程,都钻研过朱道临提供的会计基础、货币银行学等资料。
虽然朱道临只是个半桶水响叮当的货色,是个全靠死记硬背而没有任何实际经验的伪专家,对于具体如何操作钱庄根本就没有任何实际经验,但他灌输的现代金融观念和银行业基础知识,仍然给五大幕僚带来强烈震撼,不但打开了大家的眼界,还成功促使他们改变观念,喷发出巨大的创新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朱道临是五大幕僚的老师,虽然朱道临从未以老师自居过,一直都是客气地称呼五大幕僚为前辈,但是在五大幕僚心目中,朱道临就是他们的老师,只是不说出来罢了。
按照股东会议轮流主持的规定,今天的股东大会原本应该由应老爷子来主持,但是应老爷子患上风寒无法前来,代替父亲出席会议的应昌培自然而然地担负起了主持人的角色,这家伙在一群地位尊贵的老前辈面前极为拘束,没有平时的半点儿胆量。站起来拱手致礼,说完两句场面话,就把所有事情抛给坐在他身边的大股东朱道临。
朱道临也不矫情,环视一圈笑哈哈看着他的各位老前辈,随即走到墙边的矮柜上,取来一沓提前誊写好的资料。分发到各位股东和五大幕僚手里,轮到一脸笑容的吴公公时,朱道临发出两份,一份给吴公公,一份给默默坐在吴公公身后面无表情的断腿中年人,此人就是吴公公推荐给朱道临的传奇人物叶良辰。
叶良辰接过朱道临递来的三页纸报告,望了一眼朱道临便低头翻阅,朱道临回到自己的位置坐下,端起茶杯耐心品茶。
五分钟后。等大家都看得差不多了,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时,朱道临轻轻咳嗽一声,然后就报告中的重点问题进行说明:
“诸位前辈应该心里都有数了,讨论之前请允许我略作解释各位手中的报告里面,有一项100万两银子的大额贷款,贷款期限为3年,贷款人为大明天工商贸股份公司。借款用途为购买金川河北岸至虎山庄园以南1,600多亩土地、修建金川河口商贸大码头、15公里的防洪堤、货物中转仓库区、商贸市场和住宅区”
“该公司是本人专为海外贸易成立,未来半年之内。我还将投入200万两银子,用于购买十艘远洋货船、招募和训练船工,其中2艘500吨新式三桅货船已在虎山造船作坊建造,另外3艘800吨级盖伦船、5艘500吨级安装火炮的三桅武装商船,已向佛郎机人定购,最迟年底能够齐聚上元港。”
朱道临话音未落。喧哗声、惊呼声响成一片。
之前谁都不知道朱道临会效法佛郎机人,成立专门用于海贸的新公司,而且投入的本钱如此巨大。
魏国公徐弘基第一个坐不住了:“道临,你直说吧,你这家海贸公司总资本是多少允许我们几家入多少股”
隆平侯张拱薇嘿嘿一笑:“总资本多少无所谓。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什么问题都能解决。”
“没错道临贤侄,你总不能一个人发财吧”
忻城伯赵之龙毫不脸红地大声附和。赵之龙是靖难功臣赵彝的后代,建文元年,赵彝随同燕王朱棣起兵,以战功累升至都指挥使,成祖即位后,封忻城伯,禄千石,传到赵之龙手上时已经是第七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