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明末国色江山 > 分节阅读 126

分节阅读 126(1/2)

目录

傅玄青道长亲自指挥五千多工匠耗费两个月时间,把三面环山占地380亩的养马场建成了高级庄园,最北端的山脚高地上筑起一道八十余米长的坚固堤坝,山窝中的水源区变成个百余亩面积的优良水库,西面山脚向阳的一排排马圈修造得气派大方,比普通工匠住宅还要豪华。

逶迤穿过山谷的小溪两旁砌起整齐的护堤,竣工之前玄青道长竟然发动两万民夫突击三天,从山谷外挑来上万吨肥沃泥土,铺在小溪两侧凹凸不平的贫瘠土地上,生生制造出两片平整厚实的平原,而且已经撒下紫花苜蓿的种子。

目瞪口呆的朱道临询问师父至于吗玄青道长立刻沉下脸,反问朱道临买一匹种马花多少银子朱道临听完哑口无言就算是最便宜的印度马,一匹也要1,200两银子啊

此后的七天时间里,朱道临和一群大小总管在工业研究院、各大工坊和三个建设工地中度过,直到第八天下午,朱道临处理完积压多时的繁琐事务,带上一群总管与研究所两百余名宝贵人才举行会议,讨论并通过工业技术三年发展纲要,回到家门时已是黄昏时分。

朱道临刚进院门没能喘口气,顾大管家捧着个四四方方的“石头”跑来,请朱道临看看是否合格

朱道临看完精神大振:“弄成了”

顾大管家同样激动:“成了前几回不是凝结干燥后太脆,就是凝结时间太久,这回是真的成了”

“五百多乡亲前前后后忙了四个月,仅是烧窑和碾磨煅烧粉末的钱,就花掉600多两银子,材料大多是现成的不算钱,只算买煤炭、付人工、买打石头的铁锤、买推车、修水坝、建风车和定购大铁磨的支出,前前后后加起来花掉4,200多两银子”

“这还是按照东家提供的那本秘籍照着做,若是自己瞎摸索,哪怕再花10,000两银子,到明年这个时候也做不成啊”

朱道临立即吩咐:“你尽快找研究院的匠师们,把那本秘籍也带去,请机械和化工两个研究组去看你们的水泥窑,他们看过之后会参考秘籍上的设计,制造几套机器帮你们安装调试。”

“你呢,组织乡亲们尽快把水泥厂建起来,建厂的钱我来出,事情你来做,我和你占五成股份,石灰山周围三个村的乡亲不管有没有参加之前的实验,都要给予他们分享五成股份的机会这五成股份怎么分让乡亲们自己商量,公平就好,你看行吗”

顾大管家哪里还有不行之理激动得差点儿跪下磕头了。

朱道临对自己人历来慷慨,若不是为了让石灰山下的乡亲们有个主心骨,为了震慑宵小和本地官绅豪强的觊觎,这座小型水泥厂的股份朱道临一成都不会要,全送给忠心耿耿的管家叔叔和乡亲们。

使用土法制造水泥虽然技术简单,污染很大,但对朱道临来说却是了不起的大事,四个月前,他把土法生产水泥的技术资料交给烧石灰出身的顾大管家,再给顾大管家10,000两银子做试验,告诉他如何联合乡亲、如何招聘业内好手一同展开实验,预计顾大管家会用一年时去摸索总结,没想到他只用四个月就把事情办成了。

s:谢谢紫星绮月大大的月票鼓励小火求订阅、打赏、推荐票和月票支持,感激不尽未完待续。。

第二二二章因势利导

晚饭时,心情舒畅的朱道临把成功造出水泥的喜讯告诉家人,与妻妾们连碰三杯以示庆祝,酒杯还没放下,大总管赵训庭和商贸大总管冯升泰前来求见。

朱道临热情地把两人请到饭桌旁坐下,亲自为两位劳苦功高的得力助手斟酒。

赵训庭抬手拒绝朱道临干杯的邀请,满脸担忧地通报刚接到的消息:“三天前,黄河孟津段决堤,一夜之间淹没四个府数十个县,数以百万的难民正在南逃。”

“听说豫南、豫中成千上万灾民走投无路之下造反了,具体消息还不清楚,上百万灾民南下是肯定的”

“大人,去年涌到金陵的数万流民都是大人和紫阳观赈济的,里面大半人是豫南、淮北人,春节后他们回去之前,大人还送给他们粮食、种子和食盐,他们回去定然到处宣扬大人和紫阳观的恩德,这回灾民再度南下”

即将到来的巨大危机令赵训庭不忍再说,冯升泰无可奈何地说出自己的见解:“我们接到消息的时候,江南官绅和富商们肯定也知道了,在下敢断言,明天开始,金陵城乃至整个江南地区的粮价就会猛涨,还不会敞开卖,其他物资的价格很快也会跟着涨。”

“如果大人还想大量购买粮食以备赈济灾民,恐怕没人会爽快地卖给大人,包括最大的粮商严家在内。”

尚未用饭的朱道临再也没有半点儿胃口:“就算淮北和江北各地官员贪婪成性,胆大包天,他们的官仓总会剩下点儿粮食吧”

“想都别想大人你高看大明官员的操守了在下之所以毫不犹豫离开官场出来追随大人,就是不愿再忍受大明官场的龌龊与无耻”赵训庭满腔悲愤,却又无可奈何。

朱道临考虑片刻:“算了,先吃饭吃不下也要吃。吃完一起去后书房找叶师父,把四大工坊总管都叫来一起商讨,今晚必须拿出应对办法,明天开始着手准备,定要确保各大工坊不受影响,决不能等灾民到来之后才手忙脚乱想办法。”

冯升泰建议道:“能不能请水师和沿江各卫所。把灾民尽数挡在北岸”

赵训庭吓了一大跳:“千万别干这事,千古骂名谁能承担”

朱道临微微点头:“不知道当今皇上会如何处理这事儿唉,真可谓屋漏偏逢连夜雨啊先吃饭吧,我叫人通知各大总管,吃完饭一起到后书房慢慢商议,总会有办法的。”

赵训庭和冯升泰先后捧起饭碗默默吃起来,朱道临酒也不喝了,匆匆扒下一碗米饭,喝了一碗下人们特地为他做的野菜汤。抬起头看到值守的亲卫小跑进来,立即意识到有人找上门了。

“禀报大人,吴公公派人急报,他和魏国公、户部尚书郑大人、新任兵部尚书冯大人已经过了金川桥,请大人做好迎客准备。”

年轻的亲卫和训练时一样大声禀报,声音洪亮震得屋里嗡嗡作响,远在后厅里用饭的小影和徐拂等人也被震出来了,七嘴八舌吩咐下人们快快准备。一群花枝招展的美人向赵训庭和冯升泰施一礼,自觉地返回里屋避嫌。

冯升泰飞快扒下最后两口饭。捡起面前的餐巾擦擦嘴,非常好奇地询问朱道临:“户部尚书郑大人可是我们的生冤家死对头啊,换谁来在下都能理解,偏偏他是最不该来的会不会是借黄河决堤、灾民南下之机向大人施压啊”

赵训庭哼了一声,放下饭碗用力咽下最后一口饭:“郑三俊绝不敢向大人施压,他是来求援的。定是江北各府县的粮仓被官场硕鼠们搬空了,担心赈灾不力引发当今皇上震怒,派出钦差严查各地粮仓然后头颅滚滚,否则以他素来高高在上的做派,以及东林魁首儒林领袖的崇高地位。怎么可能不顾面子不请自来”

“倒是新任兵部尚书冯元飚的到来令人意外此人在东林党内地位不高,性格温和,颇有人缘,出仕开始为广东揭阳县令,后升授户部给事中、礼部右给事中、太常少卿、南京太仆卿、通政使、兵部右侍郎,直到上月因震动江南的刺杀案和官场贪腐窝案而受益,被当今皇上钦点为南京兵部尚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