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32(1/2)
两人进入仓库,随便抽取四把绣春刀,来到院子西面尚未完工的三层大仓库前,朱道临找来一根半米长的65废弃钢筋,吩咐陆建民搬来一节四方木头,准备完毕便开始试刀。
陆建民手中的两把绣春刀砍断钢筋,刀刃微微卷曲,只找来磨刀石稍稍打磨了几下就没事了。
朱道临拿出的两把刀也能砍断钢筋。但其中一把刀刃损伤严重,出现半厘米宽3毫米深的缺口,朱道临再次连砍三刀,结果刀刃的三个部位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缺口。
“咦,这把刀的质量怎么会差这么多”陆建民惊讶地问道。
朱道临解释道:“虽然出现缺口,但刀身没有扭曲变形,整条刀刃还在一条直线上,能达到这个水平算是合格了。毕竟选用的是普通合金钢材,而不是千锤百炼的特种材料。并且价格比较低,他们赚到的也不多。”
“以后你收到货可以试试,不用担心损坏,多来几次就会明白明天我和他们结清这两批货物的货款,然后把银行回单给你,你在原合同上注明就行。”
“现在我们去办公室。接下来几天我们都会很忙,需要跑不少地方。”
两人在办公室里商议了半个多小时便分头出发,朱道临驱车前往市区,与电话约好的丝绸企业办事处主任高阿姨见面,商谈两种质地共12,000匹丝绸的结算和调运。然后前往本地粮油企业和盐业公司,争取两天内买到足够的粮油和海盐并运回仓库。
陆建民驾驶猎豹黑金刚前往本市军品生产厂和驻军服务公司,争取买到积压的老式军夏装、解放鞋和作训服,还得联系集装箱运输公司、铁路货运、长江航运公司、金属回收公司等部门,购买尽可能多的报废集装箱。
下午四点,余老板和李经理准时来到朱道临的鹤山别墅。
令朱道临意外的是,李经理的夫人和老丈人、小姨子也都来了,大家此前都已认识,再次见面自然很高兴。
可转到别墅侧边看到四根6米多长、直径80多厘米的四根珍稀原木之后,刚才的一团和气全没了,李经理的老丈人不但要拿走两根紫檀原木,还要拿下一根黄花梨原木。
同样财大气粗的余老板哪里肯愿意双方争辩没多久,立刻大吵大闹起来,把小区保安都引过来了。
在朱道临的调解下,李经理和他的老丈人以7,600万的价格买下两根百年难遇的紫檀木,余老板得到朱道临的承诺后,欣然以6,200万的价格买下两根黄花梨原木。
一个小时不到,三方就在银行里完成1亿3,800万的货款结算,然后返回鹤山别墅,各自跟随请来的大货车载着原木兴冲冲离开,连吃个饭喝杯酒的时间都没有。
当晚,朱道临在鹤山下的百年老字号包下最大的包厢,请父母和楚梅、梁城夫妇和他们的爹娘、陆建民和他大肚子的老婆聚一聚喝杯酒。
朱、梁两家老人本来关系就挺不错的,几十年来搬了两次家,始终同住一个大院,几乎天天都见面,但一年到头聚在一起喝酒的机会没几次,如今看着自己孩子都有家有业有出息,自然高兴得合不拢嘴,一边喝酒,一边回忆往日的峥嵘岁月。
梁城的老娘很开朗,不时询问朱道临和楚梅几时请酒打算几时要孩子逗得满堂笑声不断,最后朱道临的父亲和梁城的父亲竟然喝醉了。
朱道临送父母回到机关小区,没有像往常那样待一会儿就离开,而是和兴奋的楚梅坐在宽大的电脑显示屏前,倾听她工作上取得的一个个成绩,观看她设计包装图案和美术作品,最后静静地搂着甜甜睡去的楚梅,直到天亮才和羞涩醒来的楚梅道别,再次开始奔波忙碌。
下午两点刚过,陆建民联系好的军品生产企业和驻军服务公司送来大量老式军装、军鞋、蚊帐、搪瓷脸盆口盅、水壶行军锅、老式钢铲十字镐等等物资,虽然都是早已淘汰的陈年库存物资,但保存完好,质量方面有保证。
朱道临对陆建民的能力赞不绝口,换成他自己绝对想不到去找驻军服务公司,以不到市价35的低廉价格,买回近3万套积压的旧军装和大量军用品,以及足够2万人使用的优质工具。
更令朱道临欣喜万分的是,送货上门的驻军服务公司几位负责人非常热情,得知朱道临买回这么多淘汰的积压军品不是贩卖,而是运到西南山区和缅北捐献之后,立刻表示可以从周围各省兄弟单位那里为朱道临购买相同的淘汰军品,数量几乎是此次交易量的五倍,只需与他们的兄弟单位完成物资交易结算,再向他们服务公司支付货值5的运费和代理手续费,他们就负责把货送到朱道临的仓库。
朱道临一听就愿意了,当即拿出10万现金,作为定金交给对方,承诺有多少买多少多多益善,指定陆建民全权负责物资购买和结算,几位负责人非常爽快打下收条,保证半个月内完成任务。
傍晚,在父母家里用过晚饭的朱道临没有再与父亲下棋,直接驱车前往北郊仓库值班。
把两名心不在焉的值班小伙子打发之后,朱道临便关上大门,开始细细清点两个月来的各种库存货物,逐一将核对无误的货物纳入金刚圈中,最后才将价值390万人民币的8,000箱高级骨瓷餐具、欧美风格的成套茶具、各种陶瓷工艺品尽数搬空,为明天大量物资的入库腾出足够的空间。未完待续。。
第二三四章制药设备
第二天一大清早,陆建民携带朱道临交给的提货单,直接驱车前往航运公司仓库,按照约定交纳货款和运费,同时雇请他们的车队,把挑选出来的52个集装箱拉到镇江粮食储运仓库。
两名仓库员工踏着八点整的钟点准时抵达北郊仓库,恭恭敬敬地向朱道临问好,朱道临简单交代几句便驱车离开。
两名年轻员工听说昨晚所有货物已经出库,也没有太多想法,他们早已经习惯朱道临简单快速不做解释的做派。
可是没过多久,34辆大小货车满载茶叶、丝绸、农具、钢铁、铁钉铁丝、五金工具、救灾帐篷陆续到来,自以为又能轻松一天的年轻人连忙打电话向朱道临汇报,另一个则骑摩托出去请来两百多名装卸工,在送货单位随车人员帮助下,不停地查验、核对、登记、指引入库,忙得午饭都顾不上了。
好不容易在下午三点之前完成所有货物的验收存放,两辆工程吊车和二十几辆长板拖车运送52个陈旧集装箱到来,顿时把两位年轻人吓得腿都软了。
好在关键时刻,仓库主任陆建民跟随车队驱车赶到,指挥两辆吊车把满载大米和食盐的集装箱吊到院子东面的空地上,看似庞大的车队仅仅用了一个多小时,就把52个沉甸甸的集装箱卸下,转眼间走了个干干净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