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明末国色江山 > 分节阅读 184

分节阅读 184(1/2)

目录

给50的运费,要求对方尽快把钢材运到西郊仓库。

下午两点,一辆破破烂烂的吊车和八辆载重70吨的平板卡车陆续运来钢材,为了节省时间,朱道临让司机把所有螺纹钢都卸载仓库外面的空地上,成捆的线材全部卸到院子里。

黄昏时分,彭老哥跟随运送5吨马铃薯和红薯的农用车回来,看到里里外外堆满钢材非常惊讶,朱道临没功夫和他解释,让他到粮仓门口找来几个装卸工,把麻袋装的5吨马铃薯和红薯卸下,接过彭老哥归还的2,000元余额,笑了笑再次塞进他的手里,告诉他这是奖金,仓库里的粮食和种子明天运走,半个月内没什么东西入仓,所以放他半个月假。

彭老哥笑眯眯地收下钱,询问朱道临是否要他留下帮忙朱道临婉言谢绝他的好意,建议他跟随家乡的农用车一起回去,彭老哥立刻答应下来,带上孩子,钻进车头乐呵呵返回家乡。

深夜十点,所有钢材全部运到,天空中再次下起淅沥沥的冷雨。

朱道临将所有粮食和种子纳入金钢圈中,撑把雨伞来到院门之外,把道路旁湿漉漉堆放的钢材全部收走,关上院门锁上大锁,从边上小门入内顺手插上铁栓,回到里侧的屋檐下,环视堆满院子的钢材悄悄松了口气。

若不是下雨,他不会购买这么多钢材,至少要购买2000吨水泥才能满足紫阳医学院的建设需要,如今看来,还得跑一趟栖霞才行。

午夜刚过,朱道临回到明末上元码头纵深处的丙子号仓库,仓库里的大部分武器和军服等物资,已经装备率先北上的龙潭军,因此整个仓库再次变得空旷起来。

朱道临很轻松地将装满武器装备的四个集装箱和所有粮食种子轮番调出,小心堆放在里侧一排集装箱旁,查看完毕走出仓库,关上沉重的大门。

朱道临考虑片刻,觉得紫阳医学院用不了4,000吨钢材,多给紫阳观上下肯定喜欢,但会形成不必要的浪费,所以朱道临将500吨螺纹钢和1,500吨65线材堆放在院墙下的空地上,打开院门,进入北风呼啸、人影全无的上元港。

上元千户所的船只运送3,500新兵开赴宝山港尚未返回,留守官兵不足百人,此时恐怕大多已经进入梦乡,码头边沿只有两艘陈旧的划桨快船悠悠荡荡,北面宽阔的营区漆黑一片,唯独炮台上的哨位还亮着灯火。

朱道临把最后2,000吨钢材调出金钢圈,按照规格分成三份摆在码头边沿,默默转身穿过萧瑟的码头,边走边考虑5,600名新军官兵的装备与调动事宜。

一直走到自家大院门口,朱道临才拿定主意,决定明天就把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5,600新军官兵,从南大营调到上元码头军营驻扎,再把南大营里剩下的第三批7,000新兵全部调到宝山港。

补充必要的装备之后,新军便会经海路开赴青岛,全力以赴修建营地和物资中转基地,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障自己的后勤供给线,才能赢得时间囤积充足的物资,以应对即将到来的残酷战争。未完待续。

第三三八章放手去干吧

随着朱道临签发的一道道命令迅速传递下去,从金陵到长江出海口宝山卫的驻军均被调动起来。

新军炮兵总教官吴季诚率领的首批4,900名新军官兵结束训练,打起背包,携带好所有武器装备离开狮子山下的南大营,进驻上元水师军营,开始战前的休整和思想动员。

崇祯五年十月十七,龙潭北山大营中的第二批新兵进过三轮选拔,3,800名新兵被正式编入龙潭军守备各营,开始承担防区内的巡逻任务,展开高强度的军事技能训练。

落选的1,172名新兵开赴上元水师军营,组成附属金州卫的辎重营和补充营,完成注册登记后立即领取武器装备,接受新任长官的训练。

十月十九上午,署理新军统领徐文涛与120名新军各科教官组成临时军官团,率领训练仅三个月的第三批7,230名新兵离开南大营,进行为期七天的野外行军训练,他们将以连续行军的方式,开赴东面300公里的宝山卫休整待命。

原本冷冷清清的上元水师军营再次热闹起来。

吴季诚麾下的金州卫经过陆续补充,官兵总人数已经达到满员的5,600人,所有官兵都领到镶嵌独特军徽的制式钢盔,穿上结实暖和的军用棉大衣和高帮棉鞋,正、副队长以上军官率先获得防御力惊人的新式锁子甲,营级以下军官统一更换天枢阁制造的绣春刀,朱道临新近带回的2,000支燧发枪,尽数装备这支被各方寄以厚望的新军。

为了方便指挥,朱道临在码头纵深处的独立仓库大院里设立临时办公室,面对院门的乙字号仓库成了最为繁忙的核心之地。

三个月前。从两万余受训新军中秘密挑选的200精锐,在紫阳武馆文武教习的精心传授下,经过80天的军事技能训练和基础理论学习,正式进驻仓库大院承担巡逻警戒任务,成为朱道临直属亲卫营中的一员。

朱道临在赵训庭和冯升泰等十余名大小总管的簇拥中,来到人来车往的甲字号仓库门口。耐心地向大家解释:

“让各大工坊把存在这里的各种物资搬回去,不仅是军队的需要,也是让你们通过这次物资搬迁清理一下家底”

“年底将至,年终报告你们要填写吧一年来赚了多少、亏了多少、库存多少,总该心里有数吧”

“你们抱怨库房不够用,在我看来全是小事,龙潭新区的大片厂房和库区陆续竣工,虎山庄园近半工坊、分厂、车间下个月就要陆续搬过去,大把事情等你们去做。还和我计较这点儿小事干什么”

正在紧锣密鼓筹备中的龙潭机械厂总管朱启能连忙解释:“将军千万别误会,属下只是觉得,把50多台贵重的机器搬到老车间一时半会儿用不上,也没人会用,放在那里让人担心啊”

朱道临立刻指出他的错误:“谁让你搬回去当宝贝供着的让你搬回去是让工匠们提前熟悉各种机器设备,把这些机器设备拆开看个究竟,熟悉它的工作原理,否则将来怎么用这些机器制造各种加工设备、零配件和军队需要的武器装备”

“别和我啰嗦了。快点儿把所有机器连同配件、专用维修工具统统搬回去吧,组织工匠们放手拆卸好好琢磨。把燧发枪研究小组和百余名工匠也叫过去一起干,彻底弄清每一台机器的设计和功效,学会怎么拆怎么装,一次不行就多来几次,反复琢磨很快就会熟悉。”

“放手去干吧,拆坏了也没关系。回头我给你买新的回来”

众人惊呆了,谁也没想到朱道临竟然让他们拿如此宝贵的机器来练手。

朱道临没时间和这群诚惶诚恐的总管多做解释,吩咐大总管赵训庭负责搬迁事宜,拉上商业总管冯升泰走向正在清扫的乙字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