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清末英雄 > 分节阅读 7

分节阅读 7(2/2)

目录

讲完定义,杨锐接着吹牛讲经济学的作用:“经济学虽然不像格物、化学那样直观的科学,但是它也是非常重要的学问。在这一点上,它有可以说有经国济世的作用。我这里举两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杨锐顿了顿,吊足大家的胃口后说:“我举的第一个例子是明朝的灭亡。”这话一出,下面更是乱了,这例子太刺激了点,在这帮隐约反清排满的学生心里,明朝的灭亡是非常惋惜的事情。杨锐很光棍,对学生提问他们认为的明朝灭亡的原因,再把答案写在黑板一侧。学生的认为无非是官员贪污,大臣昏庸,还有就是反贼作乱等等,至于满清的原因倒是没人敢说,可是心里一定也是把它当做一个重大原因。

杨锐把这些原因用粉笔画了个圈,再打了一把叉。郑重的说:“你们说的这些原因都是表象,明朝真正灭亡的原因是经济不行了,因为没钱所以灭亡。为什么这么说呢,我先来看一组数据。”杨锐按照昨天把晚上整理的数据写在黑板上其实就是某论坛上看见,他感觉有道理下载下来的。“这是明zhèngfu的收支情况,”数据写好,他指着第一行数据说:“这是明朝嘉靖年间zhèngfu的收支情况,基本每年超支额度为年入的一半,这样的情况持续到了神宗阶段之后,情况开始好转,每年都是盈余,但是这样的情况在万历十年开始又发生改变,zhèngfu又开始每年超支,当然超支的程度没有之前多,每年大概在五十万两白银左右,这样的超支一直到崇祯元年,造成了什么结果呢,原先神宗开始积累的近千万辆白银用完,还大面积亏欠军饷,比如陕西边军军饷亏欠达三十多个月。”

杨锐停了一下,先让大家看明白数据,等了一会后接着讲:“看了数据大家会有疑问,我就先解释下,神宗时期为什么会开始扭亏为盈,是因为改变了税法,张居正行一条鞭法,同时节约不必要的开支,而万历年开始为什么又开始亏空了,虽然张居正离职,但一条鞭法还是继续实施的,亏空最主要的原因是万历三大征,打战总是要花钱的,而且很花钱。崇祯上位后,也是想励jg图治的,上来把魏忠贤干掉了,按照有些同学的看法,jin臣既然没了,天下应该大治的,可是实际情况却zhèngfu还是没钱。这个时候有个大臣向崇祯提议说,驿站可以裁撤,这样每年可以省一万两银子,崇祯认为有理,就同意了。于是一干驿站人员被裁撤,都回家去了,大家知道这些被裁回家的人里面有谁吗李鸿基,也就是李自成。”

下面顿时又一片大哗,杨锐很满意这样的效果,笑了笑继续道:“当然,我不能认为因为裁撤里李自成,才有后来他就打进了běijg、灭亡了明朝的事情,陕西的叛乱其实有多重原因,天灾是里面最重要的原因,可为什么崇祯时期的天灾那么频繁呢”

杨锐又在黑板写了两个字“冰期”,道:“冰期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整个地球被冰所覆盖的时期,这个研究是瑞士人阿加西提出来的他的名字很长我这里用的是简称,时间在1840年左右,也就是咸丰年间,后来又有人提出地球曾经经历过四次冰期时期,科学界也认可这样的提法,而且也有确实的证据,比如很多岩石的脉络都是倾斜的,而造成岩石倾斜的一致xg是因为上面有冰川在运动。在地球完全被寒冰覆盖的时候一般称为大冰期,而在地球不完全被冰期覆盖,而只是气温降低,一般叫做小冰期,最近的一次小冰期是在十三世纪到十七世纪中期,在1619年到1650年间为最冷,气温在一千年里排第一低,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整个中国气温异常,灾害不断,按照地方志,最热的两广都开始下大雪。”

说到这,杨锐在黑板上写下1618-1648,说:“除了天灾之外,还有一个原因也加剧了明zhèngfu的经济问题,这就是欧洲三十年战争,我们也不要去管为什么欧洲打战,只要知道战争波及整个欧洲,打了三十年就好了,而我们要知道的是明朝的茶叶、丝绸、瓷器等等历来是在欧洲畅销的,瓷器、丝绸一船一船拉去欧洲,欧洲一船一船的银子运入明朝,可现在欧洲打战,除打战以为,1636年,荷兰郁金香市场崩盘,引发了波及整个欧洲的经济危机,造成货币紧缩;同时在1639年,ri本德川幕府下达第五道“锁国令”,禁止金银流向中国,也就是说全世界的白银都已经不再流向中国,造成中国物价高涨,而很多商绅看见白银涨价就乘机库存白银,这些原因最终造成货币流通危机,导致有粮食却没有钱买。这是加剧明朝zhèngfu经济问题的第二个原因。”

说道这里,杨锐等学生消化消化他讲的内容,从包里面拿出茶杯,喝了口茶,看来大家都聚jg会神,没有开小差的,非常满意。接着往下讲:“本来就因为超支和战争弄的没钱,接着是不断的天灾,天灾不是要出钱赈济,就是要出钱镇压叛乱,这就造成朝廷更加没钱。光是这样还不够,最后连每年给明朝送一船一船银子来的欧洲人和ri本人也不来了。所以,明朝的财政崩溃了,最后控制不住叛乱灭亡了。”

“所以说,经济是整个国家的良好运行的基础,经济不畅则内乱不止。”杨锐总结道:“经济学有什么作用,它可以调整整个社会的投资和消费,比如,沪上的大米很贵,商人就会运大米来,等大米多到一定程度,米价就下跌,一直跌倒商人亏本了就再也没有人运大米来了,米价于是就稳定了,这个过程就好像有一只无形的手一样在指挥,所以有人称经济规律为一只无形的手,经济学就是研究这只无形的手的科学。”

第十章爱国学社

杨锐两节课上下来累的够呛,站着不但累,粉笔灰吃了不少,教书真是不是一般人干的活啊,还好是大学老师,只管讲课,作业也少,板书也不多。两节课下来,学生也听的聚jg会神,虽然没有教材,但是经济学本身就是社科类的,理解就行。等到下课的时候,学生们还是沉浸在知识里,以致下课前最后五分钟提问的时候,没有人问什么,杨锐直接宣布下课,收拾东西出了教室。

教室外走廊是联通的,走廊再往外就是大路了,这样的结构很像广东那边的骑楼,路再过去是另外一排房子,青砖灰瓦的,两排房子间长了一棵树,看不出品种,只见树上剩不多的叶子在微风里摇摆,而落在地上的叶子则在风中欢舞,此时初冬的阳光正穿过稀稀落落的树枝照将过来,在地上落下浅浅的影子,杨锐站在屋檐下的阳光处,倚着临街的柱子,被暖阳晒的非常舒服,完全让他忘却了夜里沪上那种独有的冷。下意识的不由摸出烟,点上深深的吸了一口,真是美好的阳光啊,杨锐心说着,他似乎感觉自己现在就在星巴克咖啡馆里一般,要是这一切都是梦该多好。

抽完烟杨锐去老师休息室转了一下,然后就离开准备回家了,可看着这阳光普照的冬ri、熙熙攘攘的行人、吆喝起哄的店伙、来来往往的人力车、跑马场里奔驰的洋鬼子骑士,又不想回到那昏暗寒冷的亭子间去爬格子,就顺着大马路往外滩方向走。这大马路就是后来的南京路,当然现在没有后世的繁华,但现在这里在租界也是最为繁华之地,街的两边商铺林立,店外亮出的招牌看不到头,虽然是布制的,不如霓虹灯夺目,但一排排望过去也很是壮观,商店门前站着一些拉客的女子,一些逛街的外地人就这么被拐进去了。杨锐倒是没有敢人拉扯,只是有些人在他耳边说些变调的外语,杨锐没搭理,只是侧身走过。

中午的时候,杨锐逛得累了就在侧街一家茶楼吃饭,茶楼也是会做生意的,见太阳正好,巡捕一时间不见人,就搬了几张桌子到外面沿着墙摆了一排,坐得舒服不想走的客人就顺便也在吃午饭了。杨锐正吃着,不觉得一只流浪狗跑了过来,吓了一跳,正想赶走,那狗却端坐在他面前,看着他不动。这狗不大,身上毛是黑白相间的,很脏,额头到鼻子的白毛都变成灰sè,它黑亮的眼睛看着杨锐,一副不想走的意思。杨锐无奈,扔过去一根小排骨,花狗不等骨头落地就一口咬住了,马上就格格的啃起来,牙口不是一般的好,排骨面里面也没几根排骨,杨锐见着花狗的样子知道这几根是喂不饱的,就伸手招伙计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