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明末虎啸 > 分节阅读 61

分节阅读 61(1/2)

目录

急急进宫面见崇祯皇帝。

在周延儒面见崇祯皇帝之前,皇帝正在东暖阁内观看山东监军高起潜的奏章。

一个身穿明黄龙袍,头戴铰金双龙翼善冠的年轻人坐在盘龙宝座上,手捧奏章仔细地看着。两边各站了两名垂首侍立的太监,他们小心翼翼地站立着,偶尔偷偷瞅一眼正全贯注阅读奏章的年轻人。

这名年轻人,便是刚刚即位五年,时年22岁的崇祯皇帝。

22岁,正是当代大学生刚毕业的年纪。然而,与人们所想象的年轻人朝气蓬勃,欢乐开朗的直观印象不同,这位崇祯皇帝,这位大明王朝的统治者,却是与年纪完全不相符的一脸憔悴与早衰,他眼圈发黑,眼角处有长期熬夜未休息好形成的鱼尾纹,鬓角上则有极为明显的星星点点的白发。

这位明王朝的末代统治者,面对整个中华大地上日渐糜烂的局势,力不从心,又勉力挣扎。自登基以来,各地明军战败的消息纷沓传来,让他又愤怒又痛心。年轻的皇帝时常做同样的恶梦,那就是,自已身处一个巨大的漩涡之处,虽不停地奋力挣扎,然而,却于事无补,最终被这个巨大的黑色漩涡越吸越深,直至吞没。

尤其是近段时间以来,陕西的流贼越来越猖獗甚至入寇山西,而山东的战事又久拖不决,种种坏消息接连而至,让皇帝心情沮丧而恶劣。他身边太监们几乎从未见他的笑脸,直到他今日看到高起潜的这份奏章为止。

身边太监惊讶地发现,皇帝的那憔悴的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

那是一种饱受压抑后,充分绽放的喜悦。

年轻的皇帝将手中的奏章,反复地看了几遍,一脸笑容越发灿烂。心情兴奋地他起身踱步,嘴里吟哦有声,双眼之中,充满了希望的光泽。

这时有太监前来禀告,首辅周延儒请求面见皇上。

心情甚好的崇祯皇帝立刻宣他入东暖阁进见。

一脸喜悦的周延儒快步入殿,随即手捧奏章,跪拜行礼:“恭喜皇上,贺喜皇上,我军渡海奇袭鞑子海堡,此战大捷,斩获颇丰,共得鞑子首级113颗啊”

“哈哈,爱卿平身。这个好消息,朕已知道了。”

周延儒起身,发现原先总是一脸愁容的皇帝正微笑地看着他,目光温暖而欣慰。

一名太监从周延儒手中接过奏章,恭敬地放在崇祯皇帝面前的御案上。

崇祯皇帝大致翻看了一番朱大典的奏章,见两封奏章上所写的情况大致相同。只不过,这次战斗的谋划与组织者从前一封奏章的监军高起潜,变成了现在这封的巡抚朱大典。

崇祯皇帝心下其实如明镜一般明白,他暗想,这帮家伙估计好不容易才商讨好了头颅的分配方案。因在各人所斩头颅数额上不好再作手脚,便在战斗的谋划与运筹上尽力为自已邀功。

当然,这些细节,现在心情大好的皇帝不想去过多纠缠,只是,两封奏章中都提到的一个人,引起了年轻的皇帝强烈的兴趣。

这个人,自然便是李啸。

对于李啸,崇祯皇帝其实已有一个模糊的印象,那就是上次李啸用计歼灭陈友德500精锐之事,兵部曾向自已上奏过,在那封朱大典强烈地为自已表功的奏章中,也提到正是李啸协助出兵实现了朱大典这个战斗目标。

却没有想到,只隔了这么半个多月,此人竟又参加了这次朱大典或高起潜亲自谋划的“虎啸辽东”渡海奇袭作战,竟然还斩得20名鞑子首级

崇祯皇帝有种强烈的直觉,这个被两封奏章均当成配角的李啸,很可能战功远不止是这个上奏的数目,极可能还有更大的功绩被上官强行分润。

这种大明官场的潜规则,皇帝其实心知肚明,但却无可奈何。毕竟此举成例已久,而且每次每个人的晋升官职均有上限。那么,这个人多出的战功,自然被上官分润,这种做法在这些明朝将领眼中,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这个上报的数字很精巧,几乎正好是百户官李啸一次战斗所能晋升的极限。现在明军接连战败的背景下,鞑子头颅更是珍贵难得,故晋升所需的数额比以前要少很多。原先约需30名头颅的数额才能升为正千户,现在只需20颗便够了。那么,这名半个月前才晋升成百户的李啸,正好可以凭斩获的这20名鞑子头颅,堂堂正正地晋升为一名正千户。

犹为难得的是,这名小小的百户官,竟然还有自已所宠信的太监高起潜的极力保举,可见此人交际能力相当不错,抱大腿的本事也很有一手。

年轻的皇帝对这个只比自已小两岁的20岁青年将领李啸,越发感觉好奇与欣赏。

“此人,当是不凡,将来若有机会,还要让此人来京师让朕见上一见方好。”皇帝心下暗暗沉吟。

随后,皇帝对正恭敬地等着自已发话的周延儒笑着说道:“这番战功,颇是难得。周爱卿亦是功劳不小。可着兵部派人详核首级真伪,如属实,对有功人员当不吝重赏。”

听到皇帝的表扬,周延儒一脸喜色无限,他越发恭敬地拱手垂首答道:“请皇上放心,微臣会立刻派人往山东探查。”

一脸舒展笑容的崇祯皇帝站起身来,又对周延儒说道:“首级核实后,即速押往京师,朕要亲自去太庙告慰祖先。”

周延儒一拜至地:“微臣谨遵圣谕。”

第九十四章横行队

在首辅周延儒安排兵部派人前往山东核查首级真伪之际,李啸开始对全军进行重新整编。

经过这番渡海作战后,现在李啸在高龙堡的全体兵种与人数为:枪兵232人,盾兵86人,哨骑19人,突骑45人,火炮部队39人,火铳兵21人,后勤队30人,医疗队7人,辅兵416人,另外还有在各次战斗中受伤后已恢复,却不能胜任原有兵种需求的伤残人员39人。

李啸思虑了很久,对下属下达了自已最新的整编安排。

全军基本人员编制如下:

枪盾战阵中,最基本的的作战单位为甲,以20人为单位,内含甲长,与副甲长两人。

5甲为一队,以100人为单位,内含队长,与副队长两人。

5队为一哨,以500人为单位,设哨长,副哨长两人。

以上是李啸军种设定的基础设想,在与下属将领反复商讨后,最终定为如下结果。

现在枪兵扩充为甲乙丙丁戊五队,每队100人,共500人。

盾兵扩充为两队,每队100人,共200人。

在充分利用这次缴获的马匹的基础上,哨骑队扩充为24人,分为两甲,每甲12人。突骑队扩充为60人,分为三甲,每甲20人。

火器部队战兵人数不变,先另选一些辅兵与轻度伤残兵作为预备人员入队学习,以保证将来得到新的火器后,可以及时扩充。

后勤队扩充为40人,医疗队扩充为15人,均优先补充伤残战兵,不足之数再从辅兵中选入。

接下来,是这次整编的重头戏,也是李啸最新的设立的作战单位。

横行队。

李啸在上次与鞑子交手后,对那些重甲冲阵的白摆牙喇兵印象极为深刻。那身穿重甲的白摆牙喇兵,仅仅只有7名,便能冲破李啸的枪盾战阵,造成许多伤亡,这战力之强悍,着实让人心动。

这也是后金在辽东打遍蒙古与明军无敌手的秘决所在,那就是,战阵陷于胶着之际,用这样重甲步兵冲阵,很容易将对方阵脚扰乱,最终达到使对方崩溃的效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