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明末虎啸 > 分节阅读 100

分节阅读 100(2/2)

目录

“不要再说了。我找不到愿意把铃铛挂在猫脖子上的老鼠。而且,本官想告诉你管毅,我雄唐所乃是招聘商业司幕僚文员以及学校教师,不是来招张仪苏秦这样的纵横说客。”李啸微笑向他说道。

书生仰天长叹一声:“可恨管某饱读兵书,思得如此千古奇策,奈何无人能用。报国无门,惜哉悲哉”

“好了,这位自比管仲乐毅的先生,不用再感叹了,一句话。愿意在我雄唐所当教师或文员的话,就留下,不然,请君再投明主去吧。”李啸已是一脸不耐烦。

管毅脸色黑沉,最终说道:“好吧,我干。”

“很好,下一个。”

说实话,本来,李啸确有从这些人,招一些人为贴身慕僚,甚至引为智囊的想法。在明末,不少将帅身边都有这样的文人幕僚。这些幕僚往往都各有所长,有的文笔好,可以代写奏折,批复公文,出示文告。有的通刑名钱粮,可以帮助将领打理财产物品,有的则懂军机阵战,可以赞襄军务谋划计策。

只是这几天下来,李啸发现,自已想得还是太天真了。

那些将帅身边的读书人,往往是将领们多年罗致方得,绝非临时招揽便可得来。而明朝真正有本事有智谋的精英书生,早以通过科举爬上或大或小的官位,上位之后加入各种党派开始奋斗仕途,自己这样没根基没门路的小小武将想招揽他们,简直是天方夜谭。

想想从前几日到现在,自已也记不清面试了多少个号称博学鸿儒,自封孙武再世的书生,甚至还有自称自已有道术有法力,能千里探敌情,能请天兵天将的江湖骗子来忽悠自已。听着他们不着边际的高谈阔论乃至奇谈怪论,李啸真的很想对他们说一句,各位,如果你们真有偌大本事,还至于来这小小雄唐所混碗饭吃吗

陈闵远远地看到,这位明朝的管仲一脸悲愤地从面试间出来,嘴里还在不停地嘟囔:“想不到管某如此高士,竟屈身以为稻梁谋,斯文扫地,复何言之”

终于,过了一个多时辰,轮到了陈闵。

“原来你就是张行猛所说的陈闵,此番前来我雄唐所,却是想谋何职”李啸一脸笑容地望着他。

陈闵心下一阵温暖,忙说道:“在下来投,岂敢擅专。但凭李大人量才为用,陈闵得以安身立命一展所学便好。”

李啸大笑,便随意问了陈闵一些经典章句,陈闵对答如流。李啸叹道:“陈秀才出言本份老实,也颇有才学,本官便安排你作学校教师吧。”

“但凭大人安排。”陈闵见自已被录用,脸上浮现如释重负的神色。

最终,又过了三天,李啸的招聘工作终于结束了。

李啸决定,商业司司长由原民政司北兴区分所长李忠文担任,他的工作由李啸任命了一名反应敏捷口才颇好的书生任自重接任。而被录用为商业司慕僚的书生有4人,分别任四个区的商业司分所主管,统一由李忠文管理安排。

而象陈闵这样被录用为教师的书生,共有12人,每3人为一组,准备分别派往雄唐所的4个区内担任语文、数理、国史教师。

随后,李啸对他们开展了为期两周的统一培训。要求他们按李啸已编好的教材讲学。

让学生们在这样的三年制初级学校毕业后,语文要求识写一千多个常用汉字、能写一段流畅的短文,基本上听说读写没有问题。

数学要学会加减乘除。另外还有学些浅易的自然科学知识。

历史要懂我中华从炎黄二帝绵延到明的四千年文明以及华夷之辨与民族大义。

李啸的要求,这些原本兴致勃勃以为只是教童蒙之学的书生们大吃一惊。反应最激烈的是管毅,这位自封为管仲乐毅之材的书生,被安排教数理,他整整一天没有和任何人说话。

不过,他们最终沉默屈服了李啸的安排。毕竟要拿每月1两银子的高额俸薪,就得听从雄唐所最高指挥官李啸的安排。

这个李大人,为什么他要我们教的东西,会如此奇怪难道,他不打算让这些学生以后去参加科举吗这个李大人,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参加培训课程之前,指定为语文教师的陈闵失眠了,他彻夜在想这个问题,却有如陷于五里迷雾。

第一百四十九章读书为何用

在教师培训的第一节课上,陈闵忍不住向李啸讲出了心中的疑惑。

其他被选为教师的书生亦连声附合,看来,这个问题在大家心中都盘桓很久了。

李啸微笑地看着下面纷说不已的书生,伸手作了个安静的姿势,然后说道:“各位初来乍到,对本官的安排存有疑虑,我可以理解。那现在在回答各位的疑问之前,本官先问诸位一个问题。”

台下鸦雀无声,12双眼睛直直地盯着台上微笑的李啸。

“我的问题是,为什么国朝几百年的科举选士,按说人才济济,文武皆有,如今却为何对流寇与建虏愈来愈猖獗无有良策”

李啸缓缓说完,然后环视了一圈下面陷入深思的书生们。

下面的书生全部陷入了沉默。

要回答李啸的这个问题,难啊。

这个问题其实很复杂,有政治,经济,军事上的种种因由,多方累积,才造成了大明朝今天这样内外交困危机重重的局面。

李啸提出这个问题,其实也不打算让这些书生说出多有建性性的意见与话语,只不过是想隐晦地提示下这些书生,我不要你们去为了科举选士而培养人才,而是能真正教给学生用于救国图存知识,这才是当下最迫切与要紧之事。

陈闵第一个反应过来,他拱手道:“学生知道了,原来大人自有打算,一开始就不打算让这些学子走科举取士之路。”

“陈秀才说得对,本官之意,乃是要培养真正有知识能做事的人才,而不是满口之乎者也百无一用的所谓读书人。”李啸脸色郑重地说道。

陈闵感觉自已脸上微微一红,他偷偷瞥了几眼旁边的书生。发现很多人脸露尴尬。

一个书生一脸激愤地站起来:“大人之言,毋乃太过乎我们读书之人,岂会如此不堪”

李啸笑道:“那我问你,我大明现有秀才近十万,能为官者,不过数千。更有诸如阁下之类童生近百万,请问这些读书人出路何在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