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36(2/2)
这也是有惩张元家人之弊。
张元逃到西夏,劝李元昊立国,宋朝君臣后悔,这是一个人才唉,于是想办法招揽,善待其家人,希望张元回头是岸,可张元倒好,反而变本加厉,并且居然悄悄地将家人有本事从宋朝接到西夏去了。
因此当时朝廷善待张元家人成了老百姓心中的一个天大的笑话。
不过这道诏书才到达延州,宋吉不大清楚,否则也会犹豫不决的,宋朝律法不喜株连,所以宋吉犯了事,朝廷并没有动宋吉的家人。
但赵曙这道诏书意味着只要宋吉逃向西夏,他后方的家人将会悲催了,包括他的兄长,他的老母。
李谅祚这样做,也有他的用意。他不但善待了景询,在抄掠春凤路时,俘获了汉人文士苏立,也立即授予官职。非是他喜欢宋朝文人,而是这些文人饱读诗书,眼界比平常老百姓高,同时又在边境长大,熟悉边境的地理环境,同时眼界高也意味着能看到更多的东西。因此用一文人,当抵无数斥候
而且这个景询也让赵曙于今年元旦爱辱了。
去年抄掠,不管胜败,元旦节西夏照样派出使者来贺元旦。
非是西夏有礼节,而是他们还想继续得到岁赐与互市的好处。
然后使者说了:“陛下,去年边境有一些没藏余孽想破坏宋夏关系,带着一些宵小越境抄掠蕃人。国主得知后,将这些人全部斩杀。不过那些普通百姓是无罪的,还望陛下为了宋夏和好,将他们释放。”
赵曙此时还没有看到王巨所说的那些东西,于是他缄默了。
战俘的事他听说了一点,当然他同样很生气,然而怎么办学白起与薛仁贵坑杀战俘吗放是必然释放的,况且他也听说了王巨将那些战俘折磨得不轻。
然而这样放回去,他有点不甘心。不过他也考虑到另一件事,万一将西夏激怒,大规模地入侵,说不定又要演变成庆历年间的战祸。要命的是去年经济,又是那么地紧张。
最后他说道:“朕可以同意,但是去年延州景询犯下死罪,逃向你们西夏,请你们将景询交还给我们大宋。”
“陛下,这个臣不敢做主,不过景学士的情况我倒是听闻了一点,他那个死罪是冤枉的,况且他现在是我们夏国的学士,夏国的大臣,如何交还就象没藏的余孽王文谅叛逃到延州,国主可曾向陛下讨要过无他也,乃是为了两国和好。若是陛下慈怜,当将景学士的家人送到宥州,两国边境才能久安。”
他不但不答应交还景询,反而讨要景询家人了。
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话外之音,送了两国边境才能久安,但不送呢,两国边境岂不是不安
赵曙很是不悦。
不过宋朝怕死的大臣多啊,不能怪西夏使者嚣张,人家有底气。
当初三战过后,李谅祚确实也被打蒙了,立即下诏撤军回来。
但西夏更重视情报,到了冬天来临时,真相打探出来,出军的只有华池县一县将士,庆州知州孙沔反而勒令三军不动。之所以败,也败在两股抄掠的将士疏忽大意,让华池县官兵得手。
这才是真实的宋朝,软弱懦弱的宋朝。
一个小知县再坚强,管屁的用哪。
赵曙气得无语。
可是宋朝最大的古怪便出现了,论讲歪道理,宋朝会讲歪理的大臣很多很多,有的能人差点就能将死人说成活人了,但在内部他们讲歪理很内行,到了外部,却立即变成了哑巴,什么道理也不会讲了。
赵曙与西夏使者做了简短的交谈后,赵曙立即收到了许多劄子,从军事上讲,从民生上讲,从经济上讲,从人道主义上讲战俘还是放回去吧。甚至有人劝赵曙将景询家人也送给西夏人,让景询合家团聚。
后面的赵曙清醒,这肯定不能答应,那不是让景询合家团聚,而是鼓励宋朝多出一些汉奸。不过他也确实害怕激怒西夏,于是下诏到庆州,让王巨准备释放战俘。
赵曙可是一个狠人,他才是真正气量狭小的人,虽下了诏,心中的屈辱可想而知。
这些消息,宋吉更加不知道了。
景询才能如何,他同样不知道。不过对他自己还有些自信,景询能做学士,俺混得好也能做一个学士吧。
这样一想,宋吉再次坚定地说:“不错,我们立即投奔西夏,那边才是重视人才的国家,才是希望之地”
第二一六章报复
“香玉”王巨问道。
“确实是香玉,虽然我不认识这个妓子,可是我回来后,询问二郎,二郎说肯定是香玉。”全二长子说。
他挟在人群中,随香玉到了宋吉在庆州置的宅子后,站了一会,确实这个家就是香玉的家,这才回到客栈,不是在人群中找人,人太多了,尽管李妃儿一行十几个人,但在这上万人流中想找到李妃儿他们根本不可能。
不过也没有关系,这一行,虽然没老的,但有小的,有男的,有女的,还有一半不会骑马的,再说王巨手中也没有那么多马,还是原来的四匹马加上归娘族送来的五匹马。李三狗到了军中后,王巨又从中挑出最好的一匹马送给了李三狗。然后送马给赵顼与赵念奴,这不能从他手头上选马了,得从军中还没有来得及烙印的战马上挑选战马,然而这些马也早订好了人选。
为什么三军上下,全县蕃汉百姓,对王巨心服口服
做事有手段,有智慧。
武功不弱,不是那个在天上飞的武功,而是军事才能与武艺。
用了心。
做事公正,不挟杂多少私心,不贪污不受贿。
重信诺,至少说了就能做到了。
所以王巨又从家中挑选出最好的两匹马,用马换马,虽然换走的是良马,也不知道王巨用这个马做什么的,但说明王巨没有侵占军中财产。那怕这三战大捷,他是首功。
因此他家中现在只有六匹马。
不过平常用也够了。
这又说到他的经营,也幸好投资了竹纸。否则马上就要交出细盐契股,仅靠他那个知县的薪酬,不要说养马,就是养这么多人也养不活了。
当然,就是他手中有再多的马,大多数人不会骑马,也不可能观灯会骑回返回华池寨了。因此这一行人到了庆州后,在一家客栈里订了几间房。
这一等,就到了三更时分。
全二长子确认后,不顾辛苦,立即返回华池县禀报,但这时早就天光大亮。
王巨摇头道:“二长子,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