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汉箭神 > 分节阅读 280

分节阅读 280(1/2)

目录

连连摇头。“陛下,梁啸是个武夫,他连灌夫都敢打,我弟弟尚未弱冠,如何禁得住他的摧残”

天子转身看看韩嫣,“噗哧”一声笑了。“你放心,梁啸不好男风。”

韩嫣面红耳赤。天子一语双关,让他不知道如何回答才好。

“楼船要造两三年。两三年之后,你弟弟也成年了,可以随军出征。将来以军功封侯,岂不比在宫里当差更好”天子转过身,幽幽地说道:“梁啸虽然桀骜,才华却着实惊艳。你弟弟在他身边,若能学得三五成,何愁功名不立再者,他是你的弟弟,我不用担心他会被梁啸拉拢过去。”

韩嫣恍然大悟,连连点头。“那臣就听陛下的,让他即刻起程。”

正在这时,郭舍人匆匆走了过来。“陛下,生了,生了。”

天子皱皱眉。“什么生了”

“卫夫人生了。”

“子夫”天子忽然如梦初醒,不由得一拍大腿,抬腿向卫子夫的宫殿走去。“这些天太忙,居然把这事给忘了。对对对,子夫是该生了。生了什么,是皇子还是皇女”

郭舍人的脸色有些不自然。“是皇女。”

天子脸上的喜色迅速散去,眉头紧急,竟有几分嫌弃之色。“怎么又是个皇女,真是扫兴。”说完,他停住脚步,转身入殿,兴趣缺缺。

郭舍人跟了进来,站在一旁。天子有些不耐烦。“还有什么事”

“太医丞刚刚确认,陈少姁、陈稚姁姊妹有身孕了。”

天子霍然转身。“你说什么”

“陛下,皇后身边的陈少姁、陈稚姁有身孕了。”

“两个人同时”

郭舍人连连点头,脸上重新露出笑容。他看得出来,天子对这个消息非常满意。

果然,得到了确认之后,天子脸上的乌云散云,眼神重新亮了起来。“呵呵,呵呵,这么说,皇后无子,的确是亲缘太近的原故,我的子嗣哈哈走,看看她们去。”

天子说着,抬腿就走,直奔椒房殿。韩嫣、郭舍人不敢怠慢,紧紧跟上。韩嫣叫道:“陛下,陛下,不用急,待车驾来了,再去不迟,好远呢。”

“区区一里而已,坐什么车。”天子健步如飞。“已经有了两个女儿,她们又是同时有孕,老天总该给我一个皇子了吧。”

第466章随风潜入夜

武关驿舍,梁啸、刘陵夫妻与淮南王刘安且饮且聊,漫无边际。

灌夫被庞硕、亚历山大揍了一顿,不打不成交,刚刚住下,就拉着他们喝酒去了。梁啸耳边清静,就陪着老丈人刘安闲聊。刘安知道他是去督造楼船的,很自然的就问起了南征的事。

梁啸没把天子的真实想法告诉刘安,他更关心的是刘安这个书生气太足的大学者能不能把注意力转向更实际一点的事务。既然不肯安份守已的做一个素王,刘安就得面对现实。光凭能说会道是不可能在海外打下一片江山的,甚至走都走不远。

“窦婴准备写一部书。”

“什么书”刘安端起酒杯,却没有喝。

“一部博物志之类的书。”梁啸不动声色,咧嘴笑笑。“上次在天子面前遭我反对,大概是被刺痛了,最近经常出没于胡市,打听消息,勘别校雠,准备汇集成书,以供天子参考。我看他那心气劲,说不定还会颁行天下。”

刘陵抿嘴而笑。“父王,窦婴和你也是老对手了吧”

刘安呷了一口酒,沉吟半晌。“这的确是个麻烦。窦婴这个人”刘安欲言又止,似乎在考虑怎么形容窦婴这个人,脸色却有些纠结,迟迟没有给出定论。

梁啸也不吭声。他从刘陵那里知道,在学术上,刘安和董仲舒针锋相对,在朝堂上,窦婴一度是他的假想敌。当年为了梁王刘武之事,窦婴就展现出了对皇权的绝对拥护,刘安想以藩王继位,必然会遭到窦婴的强烈反对。

窦婴在朝堂上的影响力,绝对不容忽视。他又是信奉儒家的,如果他在学术上再有突破,岂不成了儒家的另一个代表

“博物之学,不过是道听途说罢了,何足称道”

梁啸笑了。客气中带着几分不以为然。他知道刘安口不对心。他的目的也达到了,就没必要把话说得那么清楚。窦婴是为天子南征做准备的,岂能止步于道听途说这么简单。这个道理他懂,刘安想必也懂。否则不会考虑这么长时间,只是嘴上不肯承认罢了。

实际上,梁啸本人对窦婴的好学也赞叹不已。不愧是从政多年,又有统军经验的老臣,他远比刘安这样的纯学者更实际。在天子面前被梁啸面折之后。他沉下心来收集资料,重新做方案,颇有知耻而后勇的劲头。

这也让梁啸更有信心。这时候的汉人还没有故步自封的习惯,征服的脚步刚刚开始,只要有人指引一个方向,他们就能付出十倍甚至百倍的热情,毫不迟疑的扑上去。

如果说馆陶长公主只是有实力,那窦婴除了实力之外,还有足够的号召力。

绕了这么大一个圈子,在刘陵的帮助下。梁啸终于把窦婴这颗至关重要的棋子纳入棋局。现在,他又要利用窦婴来刺激刘安,让他做出更多的改变。

果然,刘安被梁啸的不以为然激怒了。“西域的事,我就不问了,南越的风土人情,我让几个门客整理一下相关的内容,立刻命人抄写几部,献给天子。”

“献给天子的书,可不能出现讹误。最好要有把握。”梁啸慢吞吞的说道:“天子是要用来指导南征的,若是误了事,可不得了。这和军用舆图一样,要很精确才行。”

刘安眨眨眼睛。微微颌首。他明白了梁啸的意思。为天子提供参考不过是个表面文章,更重要的是为自己将来出征提供依据。这可来不得半点马虎,否则后果堪忧。

“对了,父王,说到书,伯鸣有一个想法。”

“什么想法”

“抄书太慢。而且容易出现讹误,可以命人刻成碑,供人传抄。”

刘安眼睛一亮。“刻碑这的确是个好主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