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汉箭神 > 分节阅读 357

分节阅读 357(1/2)

目录

,烤肉看似简单,其实很有技巧。”

“你是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吧”天子歪了歪嘴,得意地笑了起来。“我听过你的高论。”

“那个还不算高,臣今天说点更高的。”梁啸乐了,伸手握着穿架野猪的木棍,缓缓翻动。“野猪比小鱼可复杂多了。烤小鱼,只是要掌握好时机,不要轻举妄动就行。野猪的体型更大,不同部位的肉质也不同,要想吃到最好的美味,就先要选好下刀的地方。”

说着,他又割了一块野猪腹下的肉,割了一小片递给天子。天子目光闪动,接过去尝了一下,顿时皱了皱眉。“这一块不如刚才那一块,油太多,腻。”

“刚才那一块是脊背,而且是中间的脊背。脊背活动得比较多,多是活肉,味道鲜美,腹部只是油脂,口感就要差很多。但是,背脊的肉虽然好吃,却不易得。骨头太多,容易伤刀。”

天子微微颌,嘴角挑起一抹笑意。

“因此,用烹小鲜的办法来烤野猪,依然吃不到真正的美味。所以说,吃小鲜的时候要用烹小鲜的办法,吃烤肉的时候要用烤肉的办法。不能因循不变,也不能凭空面壁,只能老老实实的研究野猪,练习刀法,掌握火候。”

天子笑出声来。“所以,治小国可以用黄老之道,治大国就必须有所改变。”

“陛下圣明,臣以为的确应该如此。”

“那你为什么还反对董夫子就算他的天人感应失乎臆造,大一统却是适应当前的情况的。”

“陛下,董夫子除了天人感应和大一统,还讲以德治国。”

天子有些尴尬,反问道:“难道以德治国不好吗”

“好,但也只是好听而已,恐怕和内圣外王一样难以付诸实践。”梁啸不紧不慢,像拉家常一样的解释道:“按照董夫子的意思,以德治国就是以经解法,特别是以春秋为依据,用春秋所载的义理来判决。可是春秋注家众多,义理不一,最后谁说了算”

“那依你之说,应当如何治国”

“不知道。”梁啸不假思索。

“不知道”天子愣住了。梁啸说得头头是道,他还以他有什么更高明的理论呢,没想到说了半天野猪小鲜的,最后问个实际问题,他却只有“不知道”三个字。他哭笑不得。“你莫非是觉得这样的场合不够庄重,不宜讨论这样的问题”

梁啸也皱起了眉。“陛下,臣又不是什么生而知之的圣人,只不过是一个乡野小子,适逢明主在位,以军功封侯,已经是天大的幸运。不知道治国之道这么高大上的道理,岂不是很正常”

天子无言以对。梁啸说得有理,他本来就不是什么有学问的人,不知道治国之道也很正常。可是,他下了那么大的决心,屈尊前来请教,“不知道”三个字,又如何能让他满足。

“那你刚才说的”

“我只是打个比方而已。”

“呃”天子彻底无语了。他郁闷的挥挥手,想火,却又不知道该用什么理由火,难道就因为梁啸不懂治国之道火可是,他心里憋着一团火,不泄出来,又烧得他难受。他觉得自己就像被架在火上烤的野猪,而梁啸就是在一旁看戏的食客,不时的割他一片肉,评鉴一番。

梁啸放低了音量,小心翼翼的问道:“陛下,你今天不是来散心,是来问道的”

“你以为我真的闲得没事,像你一样跑来打猎”天子一脑门黑线。“你知道有多少文书等着我批阅,魏其侯刚刚送过来一部书稿,我还没来得及看呢。”

“是那部窦家子弟游历天下的游记汇编”

“嗯。”

“这么快就出来了”梁啸很惊讶。“淮南的那些书生干劲还真是足得很啊。”

“你也知道”

“我知道魏其侯送了一部书稿去淮南,请淮南王帮他印制成书,但没想到这么快。看来有钱赚,就是有动力啊。”

天子一头雾水。“什么有钱赚”

“陛下不知道么这部书是要颁行天下的,魏其侯打算公开销售,精装本每部卖一金,简装本每部卖三千钱,这些钱除了支付印书的成本之外,还要当作下一步游历的费用。”

天子好奇不已。他是收到了一部窦婴送来的书,装帧很新颖,纸张手感非常好,字迹也漂亮,但是他根本没想到这是用来卖的。卖书这能挣什么钱啊。再说了,这样的典籍不应该藏在家里吗

梁啸把窦婴的计划说了一遍。这些计划还有他的建议成份,他说起来自然是头头是道。窦婴汇总了十几篇窦家子弟游历的记录,统一风格,又配上图录,大概有五万字左右,送到淮南,请淮南王帮他印书。五万字,即使印成线装书,也要几大本,成本自然不低,就算淮南王愿意帮忙,也不可能白干。

于是,窦婴出了高价,付了两百金,请淮南王先印一千部,平均每部的成本两千钱,这还是一千部起印的价格。为了收回这笔钱,窦婴打算卖书。如果这个计划能顺利实现的话,可以赢利五十到一百金。

窦婴当然不缺这些钱,但是这代表着印书不是蚀本买卖,可以长期持续运行。

天子听得目瞪口呆。怪不得窦婴最近不来烦他了,原本他在做这样的事。

“书也能生利”

“应该能。”梁啸笑嘻嘻的说道:“我看过一两篇,图文并茂,用来消遣还是蛮有意思的。特别是对那些深居简出的闺中女子来说,钱多的花上精装本,钱少的买个简装本,看看大好河山,以后和人说话也能多些谈资,何乐而不为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和时间走遍天下的。”

天子一听就明白了。这是一部增广见闻的书,既有实用价值,又有消遣价值,应该不愁卖。别的不说,仅是长安就有那么多豪门贵戚,看在窦婴的面子上,几百部书还不是一抢而空。

不过,他随即想到了另一个问题。如果书籍能够批量制造,那学问的传播岂不是更方便了。读书人多了,思想的冲突可能会更加激烈。万一有人要散布什么对朝廷不利的言论,也会更加容易。

天子心中生起一股强烈的不安。他意识到,这很可能是一场比大河决口更加汹涌的浪潮,如果不早做准备,很可能会将自己吞没。

见梁啸还眉飞色舞的说笑,天子忍不住打断了他。“梁啸,你没觉得这很危险吗”

“危险哪来的危险”

“如果有人对朝廷不利,造谣生事,蛊惑人心,岂不动摇根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