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60(2/2)
梁啸笑了。“窦公,我看你再活二三十年,一点问题也没有。你想让我帮忙,也没必要做这个理由吧。”
窦婴大笑。
梁啸心中高兴。看到窦婴的第一眼,他就知道窦婴现在的心态不错。窦婴虽老,侠气尚在,他和田蚡不是一路人。富贵,对他来说都不是最重要的事,成就感才是最好的灵丹妙药。如今陈窦子弟仕途有望,他窦婴的名望也进一步飚升,比做丞相要来劲多了。
“请淮南王在长安开设印书坊,我当然支持。不过,开印书坊成本不小,仅仅印游记,恐怕有些得不偿失。淮南王之所以忙不过来,是因为他有很多书要印,别的不说,仅是那部淮南鸿烈就够他印上几年了。你有这么大的需要吗”
窦婴愣了一下,沉吟不语。他兴冲冲的来,却没想到这么多细节。
“亏一点也没关系,我支撑得住。”
“不行,亏本的生意不是不能做,要看值不值。你现在只是为了节省一点时间,大可不必往里填钱。毕竟你现在刚刚能够自负赢亏,何必急于一时”梁啸不动声色的提醒道:“当然了,如果你有足够的需要,那自然没什么问题。”
窦婴大受启。“那倒也是,除了游记之外,我还可以印一些其他的书啊。”
“那你想印些什么呢”
“这个”被梁啸追问,窦婴不得不按捺着兴奋,认真地思考起来。过了一会儿,他有了思路。“比如,我可以印文赋,司马相如、枚皋他们都有不少名篇,只能靠手抄口传,讹误在所难免。如果我用印的方法,即使传遍天下,也不会有一字讹误,多好”
“的确是一个好办法。不过赋只在文人骚客之间流传,业务量有限。你好好想想,还能印些什么”
“还有邸报。”窦婴又道:“朝廷往各郡县的邸报都是靠手抄,如果能印,也可以更快捷。”
“邸报是可以印,以你窦公出面,陛下也能给你这个面子。不过,邸报的数量太少,恐怕养不活你。”
窦婴挠头了。他瞟了梁啸一眼,忽然笑道:“哈哈,我何必这么费脑筋,你肯定有想法,说来听听。”
“我是有办法,可是我怕说给你听,会家宅不宁。”
“不会,不会,翁主那里,我替你说情,她多少要卖我一点面子。”窦婴大笑,拉着梁啸的手臂,连声催促。梁啸不紧不慢的说道:“窦公,你应该像那些年轻人一样,多出去走走,开开眼界,不要把目光总是落在朝廷和那些达官贵人身上。有时候,普通百姓那里对学问的需要更多。”
窦婴将信将疑。“你说说看。”
梁啸笑笑,一字一句的说道:“比如历书。”
窦婴如梦初醒,一拍大腿。“没错,历书可是家家户户都需要的,而且每年都要更换,虽然赚不了几个钱,可是量大啊。长安附近就有十几万户,我的天哪,就算几家合用一本历书,那也是几万本啊。”
“这只是一方面,还有一个更好的主意,我相信天子听了,肯定会夸你窦公老成谋国。”
“什么事别卖关子,快说来听听。”
“蒙书。”
“蒙书”
“是的,长安附近多有富贵之家。他们的子弟都需要读书识字,那蒙书总是需要的吧现在没有统一的蒙书,各随其便。如果你请人摘录古籍,挑选一些为人处事的名言,配以图画,在教蒙童识字的同时,又让他们通晓为人处世的道理,岂能不受欢迎这样一来,你既有了业务,足以维持印书坊的运转,又能辅助天子教化人心,岂不是一举两得”
窦婴瞪大了眼睛,看了梁啸半晌,突然一掌拍在梁啸肩上,起身就走。
梁啸捂着肩膀,叫道:“唉哟喂,窦公,你这是干什么啊。我的主意不好,你也不用这么生气啊。”
“我不是生气,我是怕你反悔。”窦婴扬扬大袖,飞一般的跑了。
梁啸歪歪嘴。“老小孩,我还没说完呢,你怎么就跑了。比起蒙书,我还有更好的主意啊,没办法,只好下次再说了。饭要一口一口的吃,事也要一件一件的办。”
窦婴一溜烟进了宫,求见天子。
天子虽然忙,听说老臣窦婴来了,还是立刻接见了他。窦婴最近的所作所为让天子非常满意。眼前少了一个倚老卖老的老臣,长安多了一个排忧解难的管家。窦婴动陈窦子弟游历、从征,都帮朝廷解决了不少实际困难。
“窦公,最近服用了什么仙丹,精神这么好”
“能为陛下效力,臣自然精神抖擞。”
“哈哈。”天子大笑,伸手命人赐座。窦婴入座之后,天子又道:“长安的舆情如何”
“平阳侯大捷的消息传到长安,长安一片欢腾。人人愿为陛下效力,每天都有人出长安,赶往前线。就是这甘泉宫旁也有不少请战的人呢。即使文弱书生也备受鼓舞,愿一展才智,博取功名。陛下,现在可真是君民一心,众志成城啊。”
天子非常满意,掩饰不住眉宇间的得意,连连谦虚了几句。
“那有没有人再说河患之事”
“有啊。”
天子一怔,脸上的笑容顿时散去。
“陛下,臣抛了一块砖,引出了无数的玉。”窦婴抚着胡须,哈哈大笑。“游记印行之后供不应求,不仅让臣小赚了一笔,还让更多的人看到了我大汉的万里河山。如今想外出游历的人越来越多了。枚皋封侯的消息传到长安,更是给这把火添了一把柴。想考察大河,为陛下治河出谋划策的人数不胜数。陛下现在要担心的不是没有资料,而是如何甄别资料了。”
天子听了,如释重负,不由得眉开眼笑。封枚皋为侯就是为了刺激那些士子,让他们像枚皋一样走出去,游历天下,为大军征伐提供地理情报。如果没有枚皋提供的西羌地图,曹时如何能准确的捕捉到羌人的行踪,一举立下斩三万余级的大功。
兵法上常说,大军未动,粮草先行。现在天子有一个新的感悟:大军未动,士子先行。不管是河南之战,还是河西之战,都说明了一个问题,要想在军事上取得成绩,对地理情况的了解是最应该考虑的问题。如果没有这方面的准备,即使是百万大军,入未测之地,也很难保证取胜。
要想了解山川地理,风土人情,并绘成精确的地图,普通人很难胜任,只有识文断字的士子才能做得到。在这方面,枚皋无疑是最适合的榜样,天子觉得三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