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大矿主 > 分节阅读 300

分节阅读 300(1/2)

目录

二,暖季的南极大陆经常会有冰帽裂缝出现,那东西才是南极大陆上最恐怖的杀手,所以你在前进的时候,一定要时刻注意探索雷达上显示的冰帽情况,一旦发现有不对劲的地方,那么你宁肯绕道而行,也不要冒险前行,因为一旦你真的掉进冰帽裂缝中,那么就算是上帝来了也无法挽救你的生命。相比于暴风雪,冰帽裂缝才是更危险的存在。”

“第三,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履带式雪地车并不保险,最应该陪伴你的应该是阿拉斯加雪橇犬,在极地,你最忠实可靠的伙伴不是那些冷冰冰的机器,而是那些可爱的小生灵。不过很显然,你并没有带那种可爱的小伙伴来,而我们这里也没有阿拉斯加雪橇犬,所以我只能叮嘱你,尽量的维护好你的雪地车,实在不行,你就先退回来,让西格曼先生给你找一批阿拉斯加雪橇犬运过来,你再重新出发,反正你现在的时间还非常宽松。”

看到唐风听得很认真,丰塔纳博士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唐,我作为一个曾经两次穿越南极极点的科学家,在这方面我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极地探险可不是一个轻省的活,一个不注意,就有可能把性命永远的留在这片白色大陆上。虽然你这次只是到达文森峰,还不是穿越极点的探险,但你一定也要小心再小心,我们可不想在我们离开科考站的时候,再也见不到你。记住我刚才所说的那三点,因为那都是我用我的经历总结出来的三点最重要的。如果你能完全记住的话,或许这点经验就能在关键的时候救你一条命。”

第六四八章最根本的依仗

对于丰塔纳博士的忠告,唐风是诚心诚意的接受,人家都说了,这是人家用两次穿越极点的经历总结出来的经验,这对于自己这个第一次来到南极大陆上的菜鸟而言,绝对是最珍贵的忠告。

“谢谢您了,丰塔纳博士。我想有了您的这些珍贵的经验,我一定能够顺利的完成这次的自我挑战的。谢谢您了”唐风非常诚恳的感谢了丰塔纳博士。

事实上,在决定去南极之后,唐风就曾经恶补过许多南极探险的知识,里面不乏那些成功穿越极点或者在穿越极点行动中失败的事例,这些事例中,其实都提到了刚才丰塔纳博士刚才所说的那些事情。

拿刚才丰塔纳博士所说的第一点来讲吧,暖季的南极大陆实际上并不比寒季的南极大陆更安全,相反,因为太阳照射角度的变化,让暖季的南极大陆,在气候上更加变幻莫测,或许上午还是晴空万里,但到了中午,一场强烈的暴风雪就有可能直接降临到你的头顶。

相反,在寒季的南极大陆,就没有这种变化,寒季的南极大陆除了冷了一些,风暴更强烈一些,其实气候的变化反而还不如暖季那么频繁。

南极没有四季之分,只有暖季和寒季之分。可即便是在暖季,南极大陆内陆的平均气温也会在零下二十度以下,如果赶上一场暴风雪,气温直降个二三十度就和玩儿一样。所以,暖季的南极大陆才是最可怕的,因为你根本就无法摸清楚气候的变化规律。

唐风通过恶补,知道丰塔纳博士说的很正确,那就是一旦遇到暴风雪的时候,修建一间雪屋是最好的。通过爱斯基摩雪屋效应,可以让人在里面存活很久的时间。

爱斯基摩人常年生活在冰冷的北极圈之内,他们的房屋不是用木头和石头建造的,他们的房屋都是用雪砖或者冰砖建造的。

这种用冰雪建成的雪屋,其内部温度几乎和普通房屋的温度没有什么区别,爱斯基摩人甚至在雪屋内点火取暖,都不会造成雪屋的坍塌。因为雪屋下部的温度虽然高,可雪屋顶部的温度依然是在零度以下,所以上升的水汽在接触到雪屋的屋顶或者墙壁的时候,就会迅速冷凝、冰冻,然后成为雪屋的一部分。这就是雪屋效应。

雪屋是相当神奇的,前几年的瑞典,曾经发生过一件堪称奇迹的事情。四十四岁的彼得斯盖尔伯格驾驶汽车返家的时候,汽车不幸抛锚,结果就把彼得斯盖尔伯格扔在了零下三十多度的荒郊野外。但因为那个地方非常寒冷,降下的大雪将整辆汽车都埋了起来,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和雪屋差不多的内部空间。而彼得斯盖尔伯格在这个小小的“汽车雪屋”内,竟然生存了两个多月,最终获救。

事后,根据分析,彼得斯盖尔伯格的这次堪称传奇的经历,实际上就是爱斯基摩雪屋效应救了他。

他那辆被大雪完全掩埋的汽车内部,实际上就是一个雪屋,里面的温度只有零下几度,而彼得斯盖尔伯格因为恰好拥有保暖性非常好的衣物和睡袋,因此他才能够依靠吃雪来维持生命,而不会因为失温而死亡。

如果唐风真的在探险途中遇到暴风雪的时候,那么只需要在原地向斜下方挖一个雪洞,人钻进去,那么在短时间内就绝对不会有生命危险。

至于丰塔纳博士所说的第二点,说实在的,这个东西真的是有点不好克服。冰帽裂缝之所以被称为“最恐怖的杀手”,主要就是因为其隐蔽性太好了。

在广阔的南极大陆上,到处都是厚达上千米的冰帽,而这些冰帽在暖季的时候,往往会出现裂缝,只不过这种裂缝大都隐藏在冰层或者雪层之下,靠肉眼根本就无法发现。一旦遇到这种裂缝,而且恰巧裂缝顶部的冰层无法承担你的重量,那么你的下场就是直接掉进几千米深的裂缝中,那可真是连上帝都无法挽救了。

不过如果你有冰雷达探测器的话,那么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这种悲剧的发生。所谓的冰雷达探测器,就是一种专门针对冰盖内部以及深层结构进行探测的雷达。这种雷达利用电磁波对冰盖介电常数的不同反射率,来探测冰盖内部以及深层的结构。

早期的冰雷达探测器都是那种傻大笨粗的大家伙,需要用雪地车之类的运输工具来承载,不过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已经研发出了多种便携式冰雷达探测器,一个人就可以背负着这种冰雷达探测器对冰盖内部进行探测。

现在在星核空间中,就有这么一部小巧的便携式冰雷达探测器。

所以对于这个问题,唐风倒不是很担心。毕竟深入到了南极大陆内陆之后,冰帽裂缝出现的机率也不是那么大。

至于丰塔纳博士说的第三点,唐风就更不以为意了。因为丰塔纳博士说的这第三点虽然极为重要,但那是对普通人来讲的,对于唐风这种拥有星核空间的特殊人士来讲,第三点反而是唐风最为擅长的。

在极地中探险,机械设备确实是不如阿拉斯加雪橇犬来的更保险,这一点,即便唐风是一个极地探险的菜鸟,他也很清楚。

著名的英国极地探险家,历史上第二个到达极点的英国海军上校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就是因为不相信狗拉雪橇的探险方式,以至于他比他的竞争对手罗阿尔德阿蒙森晚了足足一个月才到达极点,而且斯科特的这次探险行动伤亡惨重。包括他自己最终都没有能够从极点返回基地,永远的留在了这片白色的大陆上。

其实,斯科特失败的种子,在他出发之前就已经被他自己亲手埋下了。

首先,斯科特非常迷信人拉雪橇的优越性,但对使用爱斯基摩狗有偏见,因而他选择攀登南极点的主要运输工具是西伯利亚矮种马和3辆履带式拖拉机。拖拉机只走了几天注油系统就坏了,只得作为一堆废铁,扔在雪地里。由于马西伯利亚矮种马不能适应南极高原恶劣的环境,体力不支,斯科特他们只好在崎呕的冰原上用人力拖着笨重的雪橇步行前进,消耗了队员大量体力,也影响了行进速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