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极品驸马 > 分节阅读 483

分节阅读 483(2/2)

目录

程务挺对裴炎来说,总还有那么一点价值也有一点挽回的余地。所以,裴炎现在还不会这么做。

这时,吏部尚书魏玄同开始说话了:“这是吏部根据大唐的律法章程,对军队里的将领进行的例行调动。有的将军是任期已满甚至早就满了,因为战事紧张一直没有调动职事,比如黑齿常之、党金毗与郭大封。有的将军任期未满,但是因为常年累月的征战已是相当疲惫,且与家人长期离居两地。吏部按照特殊章程,予以例行调动令其回京改换职事,以彰显我大唐朝廷之恤下仁德。”

魏玄同说完了,没有人插言。

薛绍脸色紧绷,眼中精光毕露。

武则天道:“诸公都已看过了议案,但有意见,只管说来。”

“只是按章例行的官职调动,臣无异议。”专门负责审核工作的门下省最高长官刘齐贤,最先发话。

在这种议案的判决之上,没人比门下侍中更有发言权。刘齐贤这一发话,俨然就是一副先声夺人、一锤定音的姿态。

裴炎没有吭声,御史大夫管不了三省六部的这件事情,其他的大小宰相也纷纷附合,表示无异议。

薛绍见状,已是无法忍了

“我不同意”他站在起来,大声喝道。

薛绍的这一举动仿佛是在大家预料之中,因此无人吃惊,甚至无人理睬。只有刘齐贤冷冷的说了一句,“你凭什么不同意”

言下之意,你都没有在政事堂挂衔,连副宰相都不是你有资格吗

“就凭我今天已经来了”薛绍大声道,“就凭我是先帝临终托孤的将军,对军国之事有参议与否决之权我、不、同、意”

刘齐贤到了政事堂大有一点回了“主场”的感觉,不再像刚刚在朝堂上那么局促不安了。他听了薛绍的话只是冷笑一声,淡淡的道:“薛将军,有理不在声高。单凭你高喊的我不同意这四个字,是无法驳倒政事堂的重大议案的。”

武则天接了一句,“薛绍,说出你的理由。”

“好”

薛绍慷慨的应了一声,大步走到政事堂的中央,先对着魏玄同问道:“魏尚书,薛某斗胆请问于你吏部是干什么的”

魏玄同被他这么一问有点恼火,“吏部为六部之首,统领天下百官,又何必问”

“对,吏部是统领天下百官。”薛绍说道,“那我再问魏尚书,吏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什么”

“当然是为了让百官更好的效力于朝廷、治理好百姓,为帝分忧为民请命”魏玄同一板一眼地答道。

“说得好”薛绍冷笑一声,说道:“吏部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了为帝分忧、为民请命,为使大唐繁荣昌盛归根到底,就是为了使我大唐更加太平安乐、繁荣昌盛,对不对”

“”魏玄同眨了眨眼睛,感觉有点像是被薛绍下了套,但一时都无法查知这陷阱在哪里,只好吱唔的应了一声,“对”

“说得好。”薛绍微然一笑,说道:“我相信,不止是吏部,所有的大唐官员都应该追求国家太平百姓安乐,大唐繁荣昌盛威服四海。换句话说,国家利益至高无上。所有的大唐官员,都应该致力于并服从于国家利益魏尚书,我说得对不对”

魏玄同长吸了一口气努力的琢磨了半晌,终于是一点头,“国家利益对”

“那么,好”

薛绍长喝了一个“好”字,让魏玄同周身一震我中他的计了吗

“既然吏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利益。那么为何,你们这一次提出的议案,却将要极大的损害国家利益”薛绍闷哼了一声,“吏部口口声声说,按例、按例那么我的问题就来了究竟是国家利益至高无上还是你们吏部那一套盲人摸象、按图索骥、墨守成规的按例至高无上”

第0676章我憋死你

魏玄同在阵营的选择上绝对是裴炎的“铁竿”,就像是薛绍和郭元振的关系一样。早前他曾经和薛绍有那么一点点交情,但这一点“交情”还远远不足以改变他的政治立场。

所以到了政事堂里,魏玄同很明确的摆出了一个“公事公办”的态度,针对薛绍发出的连珠炮似的质疑与诘责,他马上就回以强硬的态度,说道:“国家利益,绝对是至高无上。吏部针对军队的将领做出的职务调整,也绝对是为了最大程度的保全国家利益”

“我看,并不绝对吧”薛绍冷笑一声,说道:“我知道军队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把各卫的大将军和将军,以及军镇的都督、都尉这些人,例行调整职务。目的,是为了避免他们在自己的曲部当中拉帮结派,最终拥兵自重尾大难掉。”

“薛将军既然知道,又何必反诘”魏玄同的语气不是太好,可以说强硬,也可以说恼怒。

“可那是和平时期”薛绍斗然提高了嗓音,气势上也立马压住了魏玄同,几乎是大喝道:“至从太宗皇帝平定了突厥之后,大唐边境大体安宁,战火很少会烧到大唐的国境之内。因此我们的军队在大多数的时候都处于一个闲散的状态。偶尔会有战争,也是临时征兵远征高句丽、远征西域如此一类。这样的情况下,将军频繁调动职事以避免军权泛滥,这绝对是无可厚非的。这也是我们大唐军队得以保持稳定的一个重要措施,我绝对支持”

“但是五十年的和平,已经过去了今时不同往日,突厥的兵马已经多次侵扰大唐边境甚至直抵腹地。蔚州陷落,河陇三州和牧马监被洗劫,云州陷落河北震动,突厥人险些就要打到并州”

“诸位,都醒一醒吧”说到这里,薛绍几乎已是怒不可遏:“如今突厥伪汗国的兵锋日渐强盛,他们不再是那个臣服于大唐的蛮夷部落了,他们的军队足以和大唐的主力王师相抗衡请不要再夜郎自大的以为,我大唐泱泱盛世威服四海,凭一纸诰令就可以让突厥人甘败下风俯首称臣河北一役之后我军虽然惨胜,但我们的边防已经相当的吃紧,非但是兵力不足粮草不济战马缺少兵器老旧,老帅薛仁贵的离去更显得边防重镇上的将才缺乏此情此景,你们还要调走那些在战场上和突厥人打过交道对他们有所了解、并且真正会打仗、能打胜仗的将帅,那不是自毁长城是什么”

薛绍的这连番陈辞,倒是说得一部份人陷入了沉思。武则天深以为然的点头,兵部侍郎兼同中书门下三品岑长倩,也对薛绍投去了赞许的眼神。

可是魏玄同仍旧没有被说服,他道:“薛将军,事情没有你说的那么严重。军队将领的调动,从我朝开国之初到现在,从无间断。只要能够保证军队的战斗力,保证令行禁止,哪个将领带哪支军队去打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