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48(2/2)
王崇古摆酒宴,唐毅这边同样要庆祝,除了他考上了案首之外,王世懋再一次考上了第三名。放在别人身上不定多高兴呢,名列五魁啊可是轮到王二公子,那就别提多郁闷了。
“县试如此,府试也如此,难道我就是当小三的命吗”
王世懋把愤怒化为食量,一口气点了三十几道菜,一张桌子摆不下,弄了三张桌子。看着他骚包的德行,其他食客都瞠目结舌,心说知府大人瞎了眼,怎么录取一个饭桶啊
王二公子郁闷,还有人更郁闷,沈林小脸苍白,嘟着嘴,坐在了椅子上,一言不发,一筷子不动,小模样楚楚可怜。
不出意外,沈林落榜了,唐毅伸出手,拍了拍小家伙的肩头。
“你才看了几天的书,能通过县考已经很了不起了,好好温书,三年后卷土重来,杀他们一个落花流水。”
王世懋也说道:“是啊,是啊,沈林小朋友,你不要总往上看,也要学着往下看,你就会很快乐。”
“怎么往下看”什么呆呆问道。
“很简单,你没考上,还有连考试都参加不了的”
正在低头喝粥的王绍周提着拐棍就冲了过来,呲着牙说道:“大侄子你是不是皮子紧了”
“不不不,小叔,我的意思是你虽然没有参加考试,不还有那么多屡试不第的。”话刚出口,王世懋就后悔了,慌忙看向了徐渭,摸了摸鼻子说道:“文长兄,我不是说你”
徐渭长叹口气,“敬美,我都明白,徐文长早就成了别人眼睛的笑料,不过你放心,我徐渭绝对有一飞冲天的时候,等着看吧”
说着,徐渭抓起酒壶,仰脖喝了个干净,起身晃晃悠悠,就往外面走去。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另一位孤寂天才的诗作从徐大才子的嘴里流出,两位才子的悲苦似乎汇集到了一起,酸楚动人,眼圈发红。
王世懋恨不得给自己一嘴巴子,“都怪我这张臭嘴。”
“文长兄心胸开阔,不会挂在心上的,正所谓否极泰来,他现在就是涅槃的凤凰,咱们等着看吧”唐毅信心十足断言道。
第232章最败家的行为
徐渭一走,没了插科打诨的人,庆功宴的滋味顿时没了七成,草草吃了一些酒菜,唐毅就准备回去。
他刚起身,从楼下跑过来一个小少年,急匆匆到了唐毅面前,躬身施礼。
“公子,我家主人有请。”
不会是鸿门宴吧唐毅带着疑惑,将拜帖接在了手里,看了眼烫金的大字,唐毅吃惊低吼:“怎么是他”
王世懋随口问道:“谁啊”
唐毅张了张嘴,只是说道:“表哥,你们先回去,我还有事。”说完唐毅随着少年一溜烟儿走了。直到唐毅消失了,王世懋才猛地想起,账还没有结呢
“姓唐的,你不地道”任凭他怎么叫,唐毅都听不到,回过头看了看王绍周和沈林两个萝卜头,王二公子哀嚎一声,乖乖拿着荷包去结账了。他先前点了一大桌子菜,这回成了搬砖砸脚面,挖坑自己跳,算完了之后,只给他剩了可怜兮兮的两个铜钱,王世懋欲哭无泪,随手把铜子扔给了伙计,结果还被王绍周数落了一道,两个铜子都够买一包糖豆了,败家子啊
不提王世懋他们,唐毅随着小伙计穿街过巷,七扭八歪,走的满头冒汗。唐毅这个气啊,心说又不是地下党接头,用得着这么神秘兮兮的吗
好不容易到了一间狭小的门房前面,青衣少年拍了三下,停顿一会儿,又拍了三下。好吗,连暗号都有了。唐毅都怀疑自己上了贼船,拉好了架势就准备逃跑。
吱呀呀,门开了一道缝,从里面探出个肉呼呼的大脸,一见唐毅,激动的泪水长流。
“唐公子啊,咱家可算看到你了,快请进来。”
谁啊
正是那位黄锦黄公公,好好的镇守太监,江南织造,突然跑了过来,唐毅能不害怕吗急忙走过来,问道:“公公,您找小子有什么事”
“唉,唐公子啊,你快进来,别让人看到了,不然咱家这条命就没了。”
“至于这么严重吗”唐毅心里头这个汗啊,只得随着黄锦,一路来到了客厅,黄锦一挥手,两个小太监走了出去,他亲自站起,将门窗关闭,又上上下下,检查了好几遍,弄得胖脑门都是汗,才坐到了唐毅的对面。
“我说黄公公,您是天子身边的红人,放眼东南有谁敢对你不敬,至于如此小心谨慎吗”
黄锦苦笑着摇摇头,“唐公子,你说的都是老皇历了,咱家现在是没了毛的凤凰不如鸡啊”
夸张的语气,配着缩成菊花的胖脸,怎么看怎么滑稽,这位放在几百年后,绝对能当春晚的台柱子,要不然嘉靖怎么能几十年如一日喜欢他呢
“公公说笑了,穿破了有底儿,底儿破了有帮,帮破了还有三千大钉”
“唉,就剩下钉了。”黄锦哀叹道:“唐公子,这么说吧,咱家山穷水尽,弹尽援绝,好比扬子江心断缆崩舟,万丈高楼一脚踏空,怎一个惨字了得啊啊啊”
还有心思甩腔儿,还是没倒霉到家。
唐毅苦笑道:“黄公公,您是想找我倒倒苦水,还是想讨个主意”
“当然是讨主意,你要是不帮咱家,天底下就没人能帮咱家了,咱家只好在你唐公子面前自刎,凭着咱们的交情,你给咱家准备一口薄皮棺材,把咱家埋了就成了”黄锦说着,竟然抹起了眼泪,哭得好不伤心。
“停停停,公公,咱们先把事情说了,小子也要量力而为。”
唐毅始终没有拍着胸膛大包大揽,答应下来,弄得黄锦好生郁闷,他也不想想,管着金山银山的织造太监都走投无路,唐毅哪敢随便答应啊。
“唐公子,咱家就和你交个底儿吧”
原来一年多之前,唐毅给黄锦出了一套办法,黄锦果然按照他的办法来。采取招标的形式,剩了一大笔钱,又把作坊租用出去,又来了一笔银子。
在倭寇动乱之下,供应宫里的丝绸不缺,银子还增加了五万两。
嘉靖得到报告之下,特别下旨意,赞扬了黄锦实心用事,一高兴还赏了他侄子锦衣卫千户,比唐毅的百户还高
可是撑过了第一年,倭寇越闹越大,织造局的生意越来越惨,把作坊虽然租出去,可是不管落在谁的手里,都要有利可图才行。
海上销路断了,大明境内贫富悬殊,富者田连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