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16(2/2)
接着又拿起下一份,越看的时间越短,正式的五篇全都看完,随手一扔,把备份拿过来,这回更利索,直接看考生的姓名了,看完之后,脸色顿时就变得青紫起来。
“李本”
“臣在。”李本打了个冷颤,急忙答道。
嘉靖手指有节奏地敲着大腿,轻轻一笑,“朕钦点你作为今科的主考,倒是想问问你,有什么见解”
不是考学生吗,怎么考我啊
李本脑袋一下子死机了,他是大学士不错,可几乎没有被召见过,也没有单独应付嘉靖的经验和办法。
他愣了一下,只能照本宣科,“启奏陛下,微臣以为天心仁慈,体察万民疾苦,民富,则君不至独贫;民贫,则君不能贫。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余,而上不忧不足。如是则上下俱富,多无所藏之,是知国计之极也。”李本滔滔不断,最后还意犹未尽补充了一句:“这也是朱子的看法。”
好家伙,把朱熹都搬了出来,看来朕不赞同都不行了
嘉靖嘴角带着一丝冷笑,不置可否,又看了看尹台,问道:“副主考又是怎么看”
尹台打了一个激灵,他当然看得出来,李本的话不合嘉靖的心思,只是在君前驳斥上司,也要冒相当大的风险,他一时拿不到主意,不由得想起来考前的一件事情
尹台身为副主考,曾向嘉靖上了一本,详述会试流程和要点,由于每次科举都大同小异,尹台也没有太上心,只是虚应故事。
可是出乎预料,这篇奏疏不但批了,还是嘉靖亲自批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乍看之下,仿佛是嘉靖勉励他要担负起重任,把朝廷抡才大典做好。身为臣子,能得到皇帝期许,那可是天大的恩典,问题是尹台只是副主考,要是有期许,那也是主考的。尹台可没有自恋到认为嘉靖特别赏识他。
尹台连着三天惴惴不安,不断思索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却不得要领,就在考试前一天,确定考生名单的时候,尹台突然发现了一个名字:唐毅,自行之,苏州太仓人氏
“毅在这里啊”
尹台悚然一惊,他当然听说过唐毅的大名,只是还想不到,唐毅那小子在陛下心中的分量竟然如此之重,值得堂堂九五之尊,帮着他打招呼
“不可以不弘毅”,“任重”,“己任”,几个词穿在一起,就是要提拔唐毅,这是非常重要的任务,你要担负起来
正是有了这句话,尹台才会替唐毅出头,和李本力争。
刚刚尹台一直在察言观色,他越发肯定自己的判断。
得罪李本又如何,关键是要得到陛下的赏识。想到这里,尹台跪爬了半步,声音洪亮地说道:“启奏陛下,李阁老持论甚正,立意高远,下官非常佩服。只是他所言和眼下的情形出入太大,臣不敢苟同。”
“嗯”嘉靖微微点头,追问:“哪里又出入”
“陛下,倘若天下太平,万民安居乐业,朝廷多收一分,百姓便要损失一分,朝廷体恤民情,珍惜民力,百姓富足,自然国家富足。然则”尹台提高了声音:“如今天下,北有鞑虏,南有倭寇,兵连祸结,宁做太平犬不做乱离人,百姓犹如婴儿,嗷嗷待哺。如此境地,又怎么富足时迁事移,方今之时,圣天子当奋发有为,百姓常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正是这个道理。”
啪啪啪
嘉靖拍起了巴掌,笑道:“副主考果然有些见识,可是诚如你所说,百姓已经困顿疲敝,朕若是再加征赋税,纵然将财赋收了上来,百姓也有民变的危险,朕不忍为之。”
“圣上仁慈,臣这里正好有一篇文章献上,其中就有解决之法,请陛下御览”
说着尹台将唐毅的考试文章托在了头顶,黄锦急忙拿过来,放在了嘉靖面前。
这一次嘉靖看得相当仔细,还不时点头,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文章中的观点全都说到了嘉靖心坎上。
“天朝上国,富有四海,物产丰饶,向为蛮夷之国垂涎,必以万两黄金求之而不得。以天朝有余之丝绸、瓷器,贸易海外蛮夷多余之金银,百姓得生计,朝廷得税赋,实乃民用国用两全其美之法”
嘉靖看完了文章,还不过瘾,把糊名撕开,一看上面赫然写着:唐毅。
比起上一次的奏对,这篇文章则更加全面细致,说理清晰,几乎无可辩驳。
“呵呵,朕就知道这小子不会辜负朕的期望。”
笑过之后,嘉靖突然变了脸,从三月阳春,一下子变成了数九隆冬。
“李本,朕让你为国选贤,你选的是什么人”嘉靖抓起了金达的文章,怒极笑道:“上面说什么要厉行节俭,整顿吏治,削减藩王开支,还要裁掉多余的宫人。真是好见识,好主意”嘉靖看了眼身边的黄锦,问道:“朕的这件袍子是什么时候做的”
黄锦一点不犹豫,忙说道:“启奏皇爷,这件袍子是嘉靖二十九年中秋节敬制的,已经有六个年头了”说到这里,黄锦挤出两滴眼泪,“别说九五之尊,就算寻常人家,过年也要增添新衣,陛下数十年躬行节俭,四季常服不过八套,换干洗湿,我们这些奴婢看着都心疼啊”黄锦说着扑倒在地,嚎啕大哭。
嘉靖轻蔑一笑,“黄锦,朕吃素斋,穿布衣,不选秀,不巡游,玉熙宫坏了,朕就住在逼仄的万寿宫还让朕厉行节俭,从哪里减莫非让朕餐风露宿不成”
李本吓得脸色惨白,慌忙跪倒:“臣罪该万死,请陛下息怒”
“万死死一次就够了”嘉靖鬼气森森的声音,让人毛骨悚然,道:“朕看得出来,你李大学士也是反对开海的,是不是认为祖制不可违啊”
李本是真冒汗了,他以为严世藩既然和他打了招呼,嘉靖这边就应该摆平了,可是哪里知道,一贯奉行祖制的嘉靖竟然转了脾气,怒火都撒到了他的身上,叫他怎么承受得住。
“臣,臣,臣不知道”李本情急之下,吐出了实话。
嘉靖哈哈大笑:“好一个不知道,朕要你这样的辅臣又何用,还不滚出去”
第333章父与子
如果说嘉靖三十五年办一次第一季度政坛悲剧人物评选的话,大学士李本一定名列第一,甚至能把因为外察而党羽损失严重的首辅严阁老甩出十八条街。
因为他实在是太悲催了。
会试主考历来都是各方关注的焦点,盖因为成为主考,就是一科三四百名进士的座主,是他们一辈子的老师。
可别小看“老师”这两个字,封建的师生可不是后世那种出了校门,当面碰上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