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71(2/2)
“操控市场,随意罢市,置数万百姓生死于不顾,致使泉州城动乱,该不该办”
“该”
“还有,为了一己之私,阻挠开海国策,该不该处置”
“该”唐毅干脆回答。
“哈哈哈,唐大人,既然这些人罪恶滔天,罄竹难书,你身为一方父母官,市舶司提举,为何不用霹雳手段,铲除这些毒瘤下官却听说,今天下午,竟然有人交了五万两银子,你就把他们给放了,这是什么道理朝廷法度,就值五万两银子吗”海瑞前些日子只是心中有刺儿,可是听说唐毅把抓捕的七大姓代表以五万两一个都放了,他彻底被激怒了。
“唐大人,您是六首魁元,我朝读书人的楷模,海某只是一介举人,和大人天差地远,海某就是想不明白,为何不能秉公而断,偏偏要让坏人嚣张,好人受难这大明朝还有没有公道二字,要是没有,海瑞这个官做的还有什么滋味”
海瑞声色俱厉,老夫人气得嘴唇发青,怒道:“疯了,真是疯了大人,不要听这个逆子胡说八道,老身这就好好教训他。”
“老夫人,您先别忙。”唐毅长叹口气,“刚峰兄,你说的都对,我无可辩驳,也不敢辩驳,只是我问刚峰兄一句,我要是真按照你的想法做了,后果会如何”
海瑞茫然,“还能有什么后果,百姓必定欢欣鼓舞,朝廷之上,正直之士也会赞同大人的果敢作为。”
“错,大错特错”
唐毅叹了口气,“刚峰兄,闽浙七大姓,在东南经营多少年,他们手上又有多少朝廷官吏,东南世家的把柄,一旦逼急了,他们把这些都抛出来,东南诸省立刻就大乱了。朝廷让唐某到东南开海,是为了弥补财政的缺口,我没弄到银子,反而捅了马蜂窝,弄出了天大的麻烦,东南乱,天下乱,试问到了那个时候,是我这个知府,还是你这个知县能扛得起来的”
唐毅顿了顿,又说道:“刚峰兄讲的大义道理我固然钦佩,可官场不是讲道理的地方。”
“那讲的是什么”海瑞红着眼睛问道。
“讲的是利益,我这个市舶司提举,就是协调各方利益,闽浙海商闹得过分,我敲他们一笔银子,朝廷上下,哪怕听命七大姓的那些人,他们也不敢说我什么,可是超出了这个度,就是滔天洪水,就是人头滚滚。刚峰兄,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到了阳明公这里,变成了知行合一,阳明公教导的是成功啊”
第412章摆平
如果问唐毅,是改革容易,还是革命容易,唐毅一定会说革命,因为革命是从别人身上割肉,而改革是从自己身上割肉。从秦汉以来,变法几乎没有成功的,而改朝换代却像是家常便饭。
做官说白了就是协调分配利益,这是非常高深,也非常艰难的事情,尤其是让那些既得利益集团放弃利益,人家本来就占据着优势,让他们低头,难度可想而知。
“刚峰兄,多余的话我不想说了,我只问你一句,是我做知府,我去开海比较好,还是换一个人做知府,换一个人开海比较好”
“这”
海瑞一下子就被问住了,他这个人钻牛角尖儿,但是不代表他笨,相反海瑞看得很清楚,唐毅这家伙深得圣眷,又顶着六元的光环,师出名门,父亲又是手握兵权的功臣,他撒开了做,别人不敢怎么样。
如果换成了其他人,只怕早就被七大姓连皮带骨都给吞了。可正是因为如此,海瑞才更愤怒。
“唐大人,天子信任你,百姓支持你,又有那么多人希望你大刀阔斧,做出功业,您为何高高抬起,轻轻发下,连您都没有勇气做事,下官实在是看不出大明朝还有什么希望了。”
“唉,刚峰兄,当着真人不说假话,我如果手段齐出,和七大姓对拼,不见得会输。毕竟我背后还有东南的世家,还有交通行和乡勇,胜算还是很大的。”
“那为何您不出手”海瑞不解地问道。
唐毅叹口气:“刚峰兄,或许你的眼中只有黑白,我唐毅的眼里,看到的都是一片灰茫茫。七大姓固然可恶,可是他们手上控制着大量最优秀的水手,掌握着最先进的航海技术,他们代表着走向海洋的希望。”
海瑞沉着脸,嘟囔道:“不就是一群海盗,有什么了不起的。”一旁的海老夫人狠狠瞪了儿子一眼,心说这个畜生真够轴的,唐大人和你推心置腹,你怎么就不知道好歹呢
“是海盗没错,可是刚峰兄你知道吗,茫茫大海,代表着危险,也代表着财富,商会那边接待了那么多的西洋商人,他们多半都是海盗出身。不是亡命徒,谁愿意冒着葬身大海的风险,去开拓新的土地,追逐财富。倭寇是祸国殃民的混蛋,但是利用好了,未尝不是开疆拓土的一把利刃。我大明商帮众多,但是以晋商和徽商作为代表,这些商人都仰仗着朝廷的特权活着,丝毫没有开拓进取的精神。唯独能和西洋商人竞争的就是闽商、浙商,还有一部分粤商。”
唐毅感叹说道:“事缓则圆,我如果对他们痛下杀手,他们手下控制的人员多半都会沦落海上,倭寇之祸会猛烈十倍百倍,到时候受难的百姓何止千万陛下和朝中诸公又会如何看我我还能坐得稳吗但是只是拿一些银子,一来我对陛下有了交代,见到了银子,陛下就会无条件支持我;二来这也是一个信号,告诉东南的世家,各地的商人,我唐毅是有本事对付闽浙大姓的,他们要想摆脱闽浙大姓的盘剥,大可以归到我的麾下,通过市舶司,走正规渠道通商。人心向背,这点变化非常重要,此消彼长,有个一两年的功夫,市舶司兴旺起来,咱们也有了钱,战船扩充起来,实力就会远远超出七大姓的走私船队,到了那时候,他们就失去了对抗的本钱,唯有乖乖俯首帖耳。一旦把他们拉过来,倭寇就彻底被孤立了,到时候海陆齐出,平定倭乱也就不难了。”
第一次,唐毅将自己的规划和盘托出,他很清楚,对付海瑞这种,谎言根本骗不了他,唯有拿出真东西,才能打动这头倔驴儿。
果然,海瑞听完之后,仿佛被雷击中一般,一动不动。
他实在是想象不到,一个小小的市舶司竟然有这么大的学问,唐毅不过是一个知府,整个东南,乃至天下都在他心里装着。
就算再讲究原则,也清楚一个理儿,什么都比不上抗倭重要,只有消灭了倭寇,东南才能安宁。市舶司在唐毅的手里,只不过是撬动大局的杠杆而已。
倘若真能如唐毅所说,最终能平定倭寇,或许也没什么不妥不对,海瑞几乎被唐毅说服,可是他又突然瞪大了眼睛。
“唐大人,下官不服气。”
“刚峰兄有什么疑问,只管讲。”
“唐大人,俗话说王子犯法庶民同罪,只因为七大姓有用,就对他们过往的恶行视而不见,网开一面再说东南的世家,他们靠着闽浙大姓走私已经不对,您还要给他们好处,把他们喂得更饱,这合理吗”
“不合理。”唐毅干脆说道:“刚峰兄,我要是不这么做,难道要和所有人为敌吗东南世家、闽浙大姓、倭寇、官吏,我把这些人都推到了对立面,靠着我一个人,当然,还有你海刚锋,咱们能打赢吗”
海瑞拳头紧握,咬了半天牙,最后还是摇摇头,苦笑道:“大人,海瑞明白你的难处,可是道不同不相与谋,海某还是要辞官”
唐毅摇了摇头,苦笑道:“唉,成仁取义历代读书人都有一个毛病,就是总想着要对得起良心,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个桃花源,以为大不了我就辞官归隐,我不在污浊的世间打滚儿了,我是干净的,我对得起祖宗,对得起圣贤教诲。”唐毅突然脸色一沉,冷笑道:“光想着良心,可想到了肩头的责任我大明虽然堪称富庶,可是能够有幸读书的人二十之中,只有一个,而在这些读书人当中,能考中举人的,更是万中无一,能牧守一方,做父母官的,更是少之又少拍拍屁股走人了,除了能表明你自己卓尔不群,对百姓有什么好处这样的人,爱的不是百姓,而是自己的名声,这是一个真正的儒者该做的事情吗阳明公何以被万众尊崇盖因为阳明公主张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