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电影巨匠 > 分节阅读 34

分节阅读 34(2/2)

目录

瑞恩坐在办公桌前,正在思考“迷失东京”的发行计划,下周他就需要和焦点影业开会了,所以必须提出一个有效的方案。突然就听到一声巨响,一股气浪扑面而来,让他产生一种有人破门而入的错觉,抬起头,就看到了脸色难看的塔克。

塔克用力地把一份报纸砸到了瑞恩的桌子上,让整个桌子都轻轻地颤抖了一下。瑞恩仔细打量着塔克那微微发绿的脸色,轻笑了起来,“怎么了你现在看起来就像是史莱克。”

看着瑞恩那镇定自若的表情,塔克拍了拍桌面上的那份报纸,想要解释一番,却发现事情根本无从说起,最后只能是说,“看,你看”

“冷静,冷静,整个公司的人都在看你,你必须冷静。”瑞恩微微皱起了眉头,显然对于塔克这样的慌张颇为不满,不过说归说,他还是低头看向了报纸。

这是一份“旧金山纪事报”,在全国范围内,这份报纸排不上前十名,最多只能算是前二十名的报纸,但是在西海岸,这却是唯一一份能够和“洛杉矶时报”相抗衡的报纸,影响力在西海岸可以高居前三名。

日期就是今天的,九月十三日。

头版头条是“九一一事件”的一周年纪念专题,除此之外,头版之上还有三条新闻,第一条是中期选举的相关信息这些新闻着实是再正常不过了,几乎没有任何意外之处,瑞恩抬起头就瞥了塔克一眼,满眼的不解,塔克却是指了指最下方,瑞恩疑惑地低头看了下去,然后就看到一条文字新闻:

“美国上帝之城剧组,在里约热内卢遭遇黑帮威胁详情请见二十四版”

瑞恩只觉得浑身上下所有血液的温度都刹那间褪了下去,四肢转眼变得冰凉冰凉,脑袋甚至没有办法回旋过来,只是下意识地把报纸翻到了二十四版,然后就看到了一张气势恢宏的图片。

那是一片苍茫的黄色操场,十分容易让人产生一种这里是沙漠的错觉。周围聚集着大量的黑人演员,两台落地摄像机和一台吊臂摄像机在人群之中格外显眼,所有人都把视线集中在了正中央的那个身影上那个男人穿着一件灰扑扑的衬衫,脖子上戴着一个耳机,双手正在比划着拍摄现场的结构,那沉静的眉宇之间投注着无与伦比的专注,可即使是铺天盖地的黄沙也无法遮挡那一抹光辉。

是兰斯洛特-施特雷洛

瑞恩的呼吸刹那间停止了,他快速地阅读了一下这篇报道,远远比想象中的篇幅更长,甚至已经可以赶上专题报道了。

在报道之中提到,“上帝之城”剧组专程前往里约热内卢进行实地拍摄,目的就是呈现出一个真实的贫民窟,让人们窥见隐藏在那一片偏见背后的真实生活。整篇报道都是关于“上帝之城”的详细介绍,从创作立意到思想核心,再到拍摄细节,全方位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在报道的末尾甚至还提到,现在有一名记者就驻扎在剧组,以博客的形式实时更新“上帝之城”的拍摄日记,这种新兴的报道方式受到了年轻一代的热烈追捧。

“博客”瑞恩满脑子都是问号,他当然知道这是什么东西。

去年的九一一事件,第一个提供了现场图片报道的,就是来自纽约的一个博客,从那以后,人们也意识到了网络的力量,博客就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不过,物极必反,由于博客的数量迅猛增长,可是其中的有效信息却屈指可数,所以博客作为新闻源的力量正在被削弱,更多是作为舆论领袖的力量强势崛起。

但,博客和娱乐产业可没有半美分关系

“怎么可能,事情怎么会这样”塔克在办公室里焦急地来回踱步。

一直以来,兰斯所展现出来的能力都是电影制作方面的,在宣传、发行、管理等方面都是他的软肋,更不要说公司管理了。原本他们以为,兰斯即使投入了“上帝之城”的拍摄,在很长一段时间也将会销声匿迹,而且独立电影想要赢得媒体瞩目更是难于登天。他们只需要轻轻地在背后一推,“上帝之城”就会被淹没在数不胜数的独立电影之中,胶片只能放在储藏室里积灰,甚至可能无法顺利杀青。

但现在,不仅卡尔文的破坏计划破产,而且电影还得到了美国主流媒体的瞩目

瑞恩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看着眼前走来走去的塔克就觉得有些头晕,“停下来现在就只有一家旧金山纪事报,其他主流媒体都没有关注吧”塔克想了想,最后还是摇了摇头,“那就对了,一部独立电影,再怎么样都翻不出什么波澜来,我们不要自乱阵脚”

听到这句话,塔克逐渐冷静了下来,细细地回想一下,不由点了点头,“除非兰斯有这个气魄,直接弄一起炸弹事件,否则没有人会关注他们的。”说完,塔克心情更加放松了一些,“不对,即使他真的有这个胆量,人们的视线也会转移到恐怖袭击上,而不是他的那部垃圾电影。”

这是事实,不是贬低。

一部没有大投资、没有出色卡司、没有强大后台、甚至不在美国本土拍摄的非英语独立作品,想要吸引美国媒体的注意,这就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每一年类似的影片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即使是登上了圣丹斯电影节的舞台,这些独立电影之中的大部分依旧是无人问津。

瑞恩却没有掉以轻心,“即使如此,兰斯还是成功地在这里占据了一席之地。”瑞恩挥了挥手中的“旧金山纪事报”,越是清楚事情的困难,震惊就越加汹涌。瑞恩几乎无法想象,兰斯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博客这个博客是怎么回事”

瑞恩忽然意识到了这一点,塔克接过了报纸,在上面找了找,顺利地找到了相关信息,然后快速在电脑上折腾了一番,紧接着就打开了博客。

极简的博客风格,几乎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标题栏仅仅写着“哈维尔-尤利尔的博客,纽约时报驻巴西记者”。

“纽约时报”,这让塔克和瑞恩两个人都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