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吕布有扇穿越门 > 分节阅读 277

分节阅读 277(2/2)

目录

其实在吕布心目中,重要并不是最佳人选,在吕布看来,甚至周瑜或者鲁肃比他更为合适。

但是无论是周瑜还是鲁肃,无论是资质还是威望,都远远不足。

而钟繇是最早跟随吕布的一匹人,不安排他实在说不过去,吕布只能是让钟繇先行过度一下。

最后是兵部尚书的人选,如此重要的一个位置,吕布认命了庞统。

凭借庞统的才能,完全可以进入到内阁,只不过资历尚浅了一些。

等当上几年的兵部尚书,就可以入阁,将兵部尚书的位置空下来,可以考虑一下周瑜或者吕蒙。

六部尚书任命完毕之后,至于各部之间的人选名单,这种极为繁琐的事情,吕布直接交给内阁还有六部尚书自行协商去了。

接下来的重头戏,就是各州刺史人选的任命了。

到了这时候,吕布既感觉到自己的人才实在是太少了,立国之后,一下子多了这么多部门,需要的人才太多,人才严重不够用的。

科举制度,经过五年的发展,现在每年已经能够选举出三四百人才出来。

但是这些人才相比较于目前的官职职位来说,完全是杯水车薪,根本就不够用的。

同时,吕布又感觉自己身边的人才太多了

你看,像自己的把兄弟关羽、张飞、赵子龙、典韦这四个人,吕布就不太好安置。

给他们个高官做做每个人都任刺史

别逗了,他们都是武将,赵子龙或许还能够胜任,至于剩下的几人,就只能呵呵了。

这几个人,暂时仍然只能任军职,坐镇一方。

等以后打下江山之后,再决定如何安置他们吧。

荆州刺史,吕布直接任命荀攸。

扬州刺史,吕布任命鲁肃。

交州刺史,吕布任命林情。林情原本从交州被吕布调出,现在再次下放下去。不过这两次的结果却是截然不同。

第一次林情只不过是郡守,这一次,则是担任刺史,虽然管辖的地方仍然一样。但是权利还有待遇,都高了很多。

等林情再次被调回京都之后,就可以担任朝廷高职了。

可以说,林情的升迁之路之迅疾,让人叹为观止,望尘莫及。

当然了,这种情况,也只有在刚刚立国的时候才有可能出现。

等政局稳定之后,想要这么飞速提升,基本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了。

夷洲刺史,原本人选是陈宫。结果吕布提升了陈宫的职务,直接将陈宫任命成为吏部尚书,夷洲刺史一职,最终的人选是严白虎。

严白虎是吕布的岳父,这个人能力是有的,但是在吕布集团之中,一直不显山不露水的。

不封赏严白虎吧,在严蕊面前都说不过去。

封赏严白虎吧,其他人估计又要闹情绪。

最终,吕布将严白虎放到了夷洲当刺史。

夷洲刺史,天高皇帝远的,绝对是个美差。

并且夷洲区区弹丸之地,弹指可平,吕布也不怕严白虎闹什么幺蛾子。

最后是扶桑部,吕布决定明明为瀛洲,瀛洲刺史的人选是戏志才。

戏志才也是最早跟随吕布的一批人选,凭他的才能和资质,完全可以入阁。

不过现在瀛洲的建设刚刚铺开,戏志才离开的话,别人去了一时间很难胜任。

因此,暂时间仍然是戏志才担任瀛洲刺史。

这一章估计亲爱的书友有些不爱看,其实烟雨也不爱写这种章节,干巴巴的太费脑了。但是这种章节又必不可少,幸好一章可以完事烟雨接着码下一章去了,如果今天状态好的话,说不定有加更哦

第五百七十七章:大华第一届运动会

称帝真是一份十分庞杂的工作,千头万端,剪不断理还乱。

内阁的三位阁老忙的团团转,恨不得一天当作十天来用,一天休息不到两个时辰,就这样,还嫌时间不够。

最终,确定一个月之后举办登基大礼。

在此之前,需要将登基准备工作全部搞定。

至少,也要把皇宫和内宫先修撰齐整,必须要有皇宫的气象。

原先的刺史府,当然就不够大,当然修撰一番,暂时还勉强够用。

至于扩建,现在已经来不及了,只能等以后再说。

但是刺史府中原本的格局和装饰必须要改建,里面的一草一木,假山花园、亭台楼阁,好多都需要重建。

光是这些工作,就是一项十分庞大的工作。

还有更让人头疼的是内功的太监和宫女。

好吧,宫女也就罢了,现在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抓紧时间挑选总归还来得及。

但是太监呢

这个是必须有,但是一时间又难以召集起来的。

就算临时招募阉割,他么的一个月的时间也就勉强能够起床,怎么能伺候好皇上

本来按照吕布的心思,是准备废除太监制度的。

但是一番细思量之后,吕布又觉得现在废除太监制度,未免有些操之过急。

登基为帝是大事,登基之后,吕布还要进行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

登基之后,吕布需要重点治理的地方就是荆州。

荆州北部,面临着刘备和曹操的双重威胁。

而荆州之中的世家力量十分庞大,吕布登基之后,第一步需要解决的就是荆州的世家力量。

如何平稳的解决荆州的世家力量,不影响荆州的稳定,需要从长计议。

荆州的建设,也必须要提上日程。

面临这么多问题,区区一个太监制度,就没必要再现在提出来了。

其实尽管吕布觉得太监制度太残忍,不人道。

但是在内宫之中,如果服侍的人不是太监而是正常男子的话,吕布也不太放心。

这个问题,就交给内阁的三位发愁去吧

这一日,贾诩找到吕布,准备向吕布汇报工作。

“微臣贾诩,叩见皇上”

吕布哈哈一笑,将贾诩扶起来说道:“文和啊,以后在私下里,见了朕不用行礼,就和平时一样就好,你也是知道的,朕不讲究这个。”

贾诩认真地说道:“皇上此言差矣,所谓君为臣纲、夫为妇纲,父为子纲。这些礼仪,是从周朝就定下来的,如果不遵守礼仪”

吕布的一个问题,竟然让贾诩滔滔不绝地反驳了大半天,把吕布说的头大如斗。

好不容易等贾诩说完了,吕布赶紧问道:“文和啊,不知道你找朕有什么事情奏报啊”

贾诩对吕布说道:“皇上,微臣以为,一月后皇上登基是件大事,必须要和百姓同乐到时候应该举办一场庆典,与民同乐”

吕布微笑着说道:“登基大典本身就是一场庆典啊”

贾诩摇头说道:“微臣的意思是,除了登基大典之外,最好还能举办另外一场庆典,与民同乐。”

听了贾诩的话,吕布不由沉思起来。

贾诩的意思,吕布听明白了,并且吕布一直都很重视这件事情。

拿后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