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6(2/2)
而对于那些犯案之人,这条路可就走不通了,所以,解决这些人的问题,只需要为他们重新办理一份身份文书即可,虽然有些难度,但下下功夫也并不难办到。
“诺,属下替他们谢过殿下。”男子点了点头,似乎也意识到李元吉的身份的确不适合去老窝。
“我想过不了多久,朝廷便会下令李艺进京,你如此这样”李元吉附在男子耳旁低声言语着。
男子不断点头表示没问题。
“殿下,河北那边最近也有些问题,您的情况已经传到那边了,不说人心惶惶也都差不多,河北内部也是矛盾重重,有人主张归顺朝廷,有人主张想办法联络您,也有人主张自立为王,您看”男子继续说着。
说到河北问题,李元吉便是感到一阵头疼。
那边距离长安太远,对于现在的自己来说,属于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但从长远来说,稳住河北,就等于是给自己留下了一块最后的根据地,可现在自己又不能主动的出面去干涉这件事情,更不能派人去暗中操纵,只能派人去暗暗打听,然后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说,只将听到的消息带回来。
“大浪淘沙,剩下的才是金子,让他们自己折腾去吧,监视好便可。”河北太远,一时半会的自己也去不了,更没办法给那些人前程,也只能任由其随意的发展。
而这种看似无为的作为,对于此刻的自己来说也未必就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淘汰掉那些立场不坚定的人,至于会不会将所有人都淘汰掉,李元吉自己也不敢保证,但其实也无所谓。
如果真要走到那一步的话,只要能逃出去,身边有没有大股势力都是无所谓的,大不了到一些偏远地区发展便是。
“请殿下放心,河北那边还是有几位将军对您忠心的,事情不会到最后那一步的。”男子连忙说着,似不忍见到李元吉如此失落。
李元吉点了点头,随后又交代了一些事情,这才将那男子通过密道送走。
在太平坊大兴土木,既是为了重新规划,为太平坊的未来做打算,将这里打造成自己的根据地。
实际上也是为了这条密道,修建密道的只有区区数十人,而这些人如今也全在城外的老窝,在太平坊这么大的工程掩饰之下,一条密道的出土量实在是难以引起外人的注意,这便是确保自己不会死的根本。
当然了,能够让李世民放下戒备,自然是最好的结果,可经历了这么多事以后,李元吉可不会继续那么单纯下去了。
正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自己只想安安稳稳的当个王爷,享受荣华富贵,若是有人不想让本王舒服的过下去,那咱们就比一比,看谁的手段更高明。
抬头望着天花板,双目空洞无神,许久之后,无奈的叹了口气:“哎,我真的不想当皇帝呀,累的跟条狗似的,做什么事都得被人盯着,真不知道有什么好的。”
“殿下,马周求见”
正文第六十一章:科举之道
马周,清河茌平人,年少时成为孤儿,家境贫寒,但喜好学习,因贫困失意放浪不羁不为州里尊敬,武德年间,马周授任博州助教,后离职游荡长安。
而在这一时期内,李元吉则是恰巧遇到了正在长安游荡的马周,并将其纳入麾下。
其实马周本来是打算到常何府中寄居的,但一个是常何,一个是齐王,两个人的起点就不同,虽然齐王身份尴尬,处境也十分危险,可马周却并不在意这些。
只有一些极度的势利眼,才会去在意一时的得与失。
李元吉虽是落魄王爷,但终究还是位亲王,况且齐王在太平坊大兴土木,经过一番交涉之后,饶是放浪不羁的马周也大为折服,待在这样一个人身边,马周并不觉得自己亏了。
相反,只要能够安心的辅佐李元吉,做好应该做的事情,等待着他的,远远要比待在常何身边更加辉煌。
殊不见,魏徵不也一样被李世民给重用了吗
马周没有想到李元吉能争取到科考,更没有想到,李元吉竟会将科考交给自己去负责,虽然目前只是进行前期的准备,但负责科考这个事,还是很容易出政绩的,自己能以非官身的身份参与进去,这对于以后的仕途也会有着不小的帮助。
“殿下,某已与吏部方面商议出结果,生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生徒,二是乡贡,统一报名时间为十一月,月末由各地举办一次考试,成绩优异者获得入京考试的资格,人员初定二百,正考初定于正月末或二月初,考试的科目跟以往相同,主要有常设课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等科目。”马周汇报着近段时间以来的工作成果。
科举考试对于大唐来说还很陌生,但又不是那么的陌生。
武德五年的时候曾举行了大唐立国以来的第一次科考,如今是第二次,但考试的时间要算在贞观元年。
立国十年举办两次科考,这样的频率并不算高,所以大唐官员对于科考一事也较为生疏。
饶是有前车之鉴以及前隋时期的科考经验,这帮人也必须要小心翼翼的去商议好每一个环节,而搞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也才刚刚确定生员,时间,科目,以及科目次序,考场等最基本的问题。
李元吉觉得有些无语,商议了这么长时间,就搞了这么点东西全部都是依照前隋时期的科目以及制度,没有一丝的改变。
科考是李世民强塞给自己的,但经过权衡利弊以后,李元吉基本上确定了要以科考这件事情为重点进行操作,可以说科考便是自己命运的真正转折点。
对于这样的结果,李元吉自然难以感到满意。
“科举的目的是什么”
马周猛然一愣,神情有些迟疑的望向李元吉,下意识道:“自然是为国家选拔良才。”
“那国家都需要什么样的良才”李元吉继续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