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35(2/2)
“嘿,你小子蹬鼻子上脸了是吧”刘老汉一听,瞬间来了脾气,这小子往日来上一句就赶紧二叔二叔的叫的可亲了,自己也不好发脾气,今儿个这是咋了
刘老汉也不知道,反正他还是装模作样的举起锄头朝着刘举那里走了过去,装模作势要给他来上一下。
“二叔,动手之前我可得跟您说件事啊,今儿个您要是打了我,估摸着十天半个月的,您是回不了家了。”见刘老汉走来,刘举也不担心,反而嬉皮笑脸的说了句。
“装模作样,老子是你二叔,是长辈,打你也就打了,骂你也就骂了,就算你是里正,官府也管不着,再说了,老子自己的家,凭啥回不得”
“行了二叔,我也不跟你瞎聊了,赶紧回家吧,有好事。”见差不多了,刘举也不想再多浪费时间,毕竟这是关乎大家的好事,自己还想尽快传达下去呢。
“啥好事”刘老汉好奇道。
“不敢说,怕你听了太过惊喜受不了”
“你小子给老子站住”
骂归骂,刘老汉还是跟着刘举一起回了村子,途中不断的打探着,可刘举那货嘴巴很严,愣是一句话也没套出来。
途中又遇到了几个跟刘老汉一样来地里看庄稼的村民,两人也一并招呼着回了村子。
结果回了村子以后,刘举依旧没有告诉他们,而是让大家伙帮忙挨家挨户通知人到谷场那边去,说是要统一宣布。
村子不大,只有一百来户,几个人分头走着,也不进家里,直接就在路上大声的吆喝着,一趟走完,村里老老少少,男男女女的也差不多都出门往谷场那边靠拢。
一百来户,七百六十口人的村子,不大也不小,好在谷场也不小,还是可以容纳这么多人的。
见人齐了,刘举这才登上高处,费了老大劲儿才让底下议论的声音小了些,就是一些不听使唤的小屁孩还在那边嬉闹,不过刘举也没心思去管他们。
“刚才呢,乡里把各村的里正叫了过去,主要呢,就说了三件事。”刘举伸出了三个手指头,一脸笑意的说着。
“有事能直说不大冷天的,冻死个人”见刘举要摆出一副长谈的架势,底下立即有人不满道。
都是大字不识一个的老百姓,你说那么多大道理又听不懂,简直浪费时间。
“额”刘举尴尬了下,不过也就一下下,继续道:“先说第三件,朝廷下命令了,大路附近每二十里修建一座驿站,朝廷配马,但马匹所需的草料什么的,得各乡来负责,这个也不多,咱们乡里分了三匹马,每家每年拿出个几两豆,割点草就行了。”
“要那么多驿站干啥”话音刚落下,立即有人不满的质疑着,驿站是朝廷的,凭啥让俺出草料虽然一户几两的也不多,但几两也是粮食啊,省着点的话,也够一家人吃一顿了。
“刘老三,瞅瞅你那怂样,这是朝廷下发的命令,命令你懂不不能啥好事都总想着往自己怀里搂,出力的事情一点也不想干,天底下哪有那么多好事”刘举朝着刘老三吼了句,不过也不敢太过放肆,他怕下面人会指着他骂,连忙继续说道:
“再说第二件,不过目前用不着,朝廷颁布了粮食保护价格”
各种粮食都有,但这只是保护最低价,当下所有粮食的价格都在这个保护价格以上,所以当下根本没用,百姓们也就没什么太大的反应。
“最后一个,朝廷下令了,打今年开始,课赋下降一成”
“真的”
刘举的最后一句话,瞬间引起了一阵骚乱,下降一成那也是下降,现在每丁男每年要纳粟或者小麦两石,绢、绫各两丈,布加五分之一尺,缴绢、绫的,另加绵三两,缴布的另加麻三斤。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降低个一成,其实也是减少了一笔不小的支出。
古代百姓什么时候最幸福降低课赋的时候最幸福。
“陛下圣明”在村里老者的带领下,不少人都朝着长安方向拱手作揖。
正文第三四八章:驸马不好当
降一成的课赋多不多
不多,一点也不多。
可就是这一成的课赋,加上这几年以来官府的种种作为,却是深深的感动着大唐百姓。
真要让他们说个一二三四,也没人能细细的说上来。
都是大字不识一个的老百姓,大道理上哪讲去就算讲了他们也听不明白,更屡不清楚。
可是有一点,没文化不代表没头脑,头脑不清楚,不代表看不清事理。
朝廷这几年来所做的一切,最终只有一个结果。
那就是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市面上出现的商品越来越多了,价格越来越低了,百姓们有地方可以打工赚钱,家里的日子好了,偶尔的还能打点酒尝尝鲜。
百姓不需要那么多的大道理,也不需要什么宏伟的建设蓝图,未来的幻想。
他们只在乎眼前的利益,他们只看眼前。
或许当你做出一个决定的时候,他们会骂你,但是当这个决定出了成果以后,敬佩你,尊重你的人将会更多。
现如今的情况就是这样,朝廷在此之前虽没有什么太大的动作,最大的动作也不过是税改,修路,可这些跟那些百姓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至少在百姓们看来是这样的,税改改的是商税,跟普通百姓没关系。
修路修的是主官道,又不是修到他们家门口,有些人几十年也不见得会走一次,所以跟他们也没关系。
虽然这两者确确实实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可他们看不到,也不知道,更想不到。
但是降低一成的课赋,这可是实打实的好处。
接下来的一个月内,大唐各处到处可见朝着长安方向拱手作揖的行为,百姓们也更是一遍遍的喊着陛下圣明云云之类的感激话语。
之前几年的积蓄,在这一刻瞬间爆发了出来,李元吉的声望再一次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李元吉不是长子,但他当皇帝却比李世民当皇帝更能让百姓接受,因为李世民是谋杀兄长,逼迫生父,李元吉则是拨乱反正。
甚至直到现在,民间也依旧有怒骂李世民的声音,而对于李元吉的,反而多数都是赞扬的声音。
当然,也有